守齋和張倅古巖詩予用韻賦三絕呈守齋
天然石屋兩三僧,趺坐寒云幾上生。想見瓦爐煙斷處,一函經對萬松清。
貳車林下喜逢僧,眼底千峰逸興生。五馬未游心已到,吟箋零亂岫云清。
澹泊賢侯似衲僧,功深心地棗梨生。畫堂歌舞聊娛客,客退依然禪榻清。
天然石屋兩三僧,趺坐寒云幾上生。想見瓦爐煙斷處,一函經對萬松清。
貳車林下喜逢僧,眼底千峰逸興生。五馬未游心已到,吟箋零亂岫云清。
澹泊賢侯似衲僧,功深心地棗梨生。畫堂歌舞聊娛客,客退依然禪榻清。
第一首:天然形成的石屋里住著兩三個僧人,他們盤腿靜坐,仿佛寒云從幾案上升起。可以想象到瓦爐中香煙斷絕之處,僧人正對著萬株青松誦讀一卷經書。第二首:副使在山林間高興地遇到僧人,眼前千座山峰讓他逸興大發。太守還沒前來游覽,心卻已到了這里,吟詩作的箋紙零亂地散著,與山間清云相伴。第三首:淡泊的賢明太守好似僧人,內心修行深厚,善果自生。在畫堂中用歌舞招待客人,客人走后,他依然安坐在禪榻上,心境清凈。
趺坐:盤腿而坐。
貳車:指副使。
五馬:漢代太守乘坐的車用五匹馬駕轅,后用“五馬”代指太守。
賢侯:對太守的敬稱。
衲僧:僧人。
棗梨:古時多用棗木、梨木刻書板,這里比喻善果、成果。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詩人可能身處山林之間,與友人一同游覽,見到僧人清修的場景以及賢明太守的高雅生活,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組詩主旨是贊美僧人清修和賢侯淡泊的品性,突出了寧靜高雅的生活情趣。其特點是意境清幽,語言自然。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當時文人對精神境界的追求。
聯絡樛枝架短簷,蒼髯綠骨尚依然。
袪除畏日心三伏,領略清風直四筵。
好在老龍蟠夭矯,悮來孤鶴舞蹁躚。
那堪側雨敲窗夜,貪聽颼颼自不眠。
山遶湖塘寺遶山,平生愿向此中閑。
青云白水相浮蕩,野客高僧獨往還。
少壯無嫌軒冕累,因循將恐鬢須斑。
南漪最是逍遙地,且挹清波濯愧顏。
冰花生曲池,云葉暗高閣。
初筵動云韶,寒氣不待卻。
翠茵承妙舞,拂衣燕低掠。
翻愁回雪妬,不遣褰珠箔。
云間素月若飛來,半鏡攜歸共掛臺。
星渚橋成仙步隱,玉簫聲斷曉風哀。
曾向茲辰曝圖籍,還思延閣敵蓬萊。
誰憐點鬢吳霜重,酒母分霑助把杯。
玉水沈沈影,銅爐裊裊煙。
為思丹鳳髓,不愛老龍涎。
皂帽真閑客,黃衣小病仙。
定知云屋下,繡被有人眠。
胸中飽世故,了了分白黑。
十年客異縣,中夜夢鄉國。
買鄰枕寒溪,此計吾猶及。
大恐歲星惡,翻令銷福德。
不如早移文,徑效山庭勒。
聞道津亭集,青燈夜色浮。
鸛鳴驚獨鶴,魚伏避群鹙。
月澹帆歸浦,風腥網掛洲。
語深投匕立,此意得無憂。
野屋與僧鄰,蕭然隔市塵。
好山晴入戶,幽鳥晚依人。
雨歇竹光潤,風生荷氣新。
故人同此趣,來往日相親。
高臺曉色明雙旌,來看將軍親閱兵。
甲光熒熒照秋水,陣行屢變隨縱橫。
將軍勇銳無堅敵,馳心已向伊吾北。
好同諸將擁雕戈,浄掃邊塵早開國。
重收京邑翠華西,卻歸宿衛聽朝雞。
蓬萊宮深花柳暗,曖風輕動龍蛇旗。
監丞健筆文中虎,須臾作歌繼常武。
是時劍佩共趨朝,何似勒兵夸練組。
林梢吐寒月,清絕不勝任。
蠻榼憑誰共,胡笳秖自吟。
探簾風似翦,切戶斗如斟。
何處行舟動,澄波自委金。
法駕天臨五學初,曾聞重席絕諸儒。
雍容久載從臣橐,晼晚猶分刺史符。
不使高材陪鼎鼐,卻收清節傲江湖。
賤生無地從巾屨,獨對遺篇想步趨。
白蘋風靜碧波沉,畫舸來游著意深。
愿覓靈文窺秘鑰,更追遺范寫良金。
姓名便合聯真隱,出處何妨擬醉吟。
疇昔光陰費行樂,中原鼙鼓正傷心。
名利世所重,燋爛以為期。
出處不自由,語默多因時。
陳侯有余佞,又以傳其兒。
蘇秦掉頰舌,代厲俱詭隨。
此風幾百年,尚作柔佞姿。
武子衒富豪,擊碎珊瑚枝。
褒姒出巧譖,歸放加伯奇。
茫茫天宇間,窮達不可推。
不須謀快樂,亦勿生愁悲。
但看憂樂人,往往心神衰。
長年飽吃飯,此事前賢詩。
志士長悲處死難,唯公勇決一言間。
結纓季路空遺跡,投閣揚雄亦厚顏。
義烈崢嶸昭國史,忠魂寂寞閟家山。
只雞已負它年約,下客傷心兩鬢斑。
使君致遠器,清涂久飛轍。圣朝念遠民,分符暫還輟。
名齋以宣化,立意豈虛設。勤勤布德意,宿弊除根穴。
坐令千里間,歌頌自填噎。聲聞聽卑耳,祥應為之發。
歘從齋前池,共蔕丹葩結。雙娥殊勝姿,同駐凌波韈。
皎如寒鑒中,清影兩奇絕。方知報政速,顧豈待期月。
行觀拜褒詔,飛纓覲丹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