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議以諸勛鎮積苦行間,宣敕慰勞;余益不勝疏逖之感
中朝新復下追鋒,
為問神州息戰烽。
漢將自驕黃石法,
胡人尚畏紫泥封。
但留大義垂千古,
敢望虛名到九重!
稍待鑾回掃境后,
五湖煙雨盡從容。
中朝新復下追鋒,
為問神州息戰烽。
漢將自驕黃石法,
胡人尚畏紫泥封。
但留大義垂千古,
敢望虛名到九重!
稍待鑾回掃境后,
五湖煙雨盡從容。
朝廷剛剛又緊急下達了慰勞的詔書,詢問中原大地是否已停息戰禍。明朝將領自恃精通黃石公的兵法,胡人尚且敬畏朝廷的紫泥詔書。只愿留下忠義大義流傳千古,哪敢奢望虛名傳到帝王身邊!待皇帝車駕歸來掃清邊境后,五湖的煙雨之中定能從容生活。
追鋒:指快速傳遞的詔書,古代用快馬急送,故稱追鋒。
神州:指中原地區,此處代指明朝疆域。
黃石法:指黃石公傳授給張良的《太公兵法》,代指兵法謀略。
紫泥封:皇帝詔書用紫泥封口,代指朝廷詔令。
九重:代指帝王居所,此處指皇帝。
鑾回:皇帝車駕返回,指戰事平定后皇帝歸京。
五湖:太湖及其周邊湖泊,代指退隱的閑適之地
此詩或作于明季亂世(如南明時期),朝廷為穩定局勢,下詔慰勞長期征戰的邊鎮將領。作者雖關心國事,卻因遠離權力中樞(疏逖)而感慨,借詩抒發對忠義的堅守、對虛名的淡泊,以及期待戰亂平息后退隱的心境。
全詩圍繞朝廷慰勞邊將事件展開,前半寫戰事與朝局動態,后半表退隱之志,既體現對國事的關切,又彰顯淡泊名利的品格。語言凝練,情感層次豐富,是亂世文人復雜心境的生動寫照。
樹頭黃雀躍且鳴,
入水為蛤更其名。
伯勞子規視相笑,
泥涂何若泬寥清。
古人一念感而通,
不待焚巫祭雨工。
湯反諸身防六事,
漢移其咎責三公。
蒼松夾道晝陰森,丹洞長封野草深。
山鳥似將歌吹囀,翩翻猶待翠華臨。
星旗縹緲映仙幡,萬朵彤云捧至尊。
見說鑾輿初御日,親勞法從駐龍軒。
歷遍堪輿未暢懷,直從滄海見斯涯。山當午會千年出,誰向三峰上界來。真誥謾將符錄主,萬靈應護洞天開。憑公為寫丹青幅,四百峰頭取次裁。
即看積翠向天中,已見飛流映日紅。控鶴未須游八極,騎羊真欲御泠風。龍精隱伏空疑雨,星使依棲盡化松。莫訝軒轅歸太逼,稚川先已住高峰。
廿年藏息傍巖隈,轉眼光陰得許催。共嘆浮生元是幻,應知歷劫不為灰。煙霞落寞林中影,花鳥流連掌上杯。認得此山真面目,朱明開辟待君來。
衡陽不數祝融峰,勢接天門第幾重。圖影漫尋途以失,青蒼凝望興偏濃。欲從蝴蝶窺玄洞,喜有梅花認舊蹤。記得石樓溪畔路,鐵橋橫處夾雙松。
女墻殘月度鐘聲,
捉鼻微吟笑洛生。
不信風流今歇絕,
夜烏啼雨過春城。
瓜入東陵五色饒,翛然青鳥下云霄。
瓊樓不用尋三島,銅雀何須數二喬。
盡道扁舟歸范蠡,誰知金屋醉阿嬌。
絲桐獨解無弦意,杜若芳洲憶楚騷。
喚起一聲人悄。衾冷夢寒窗曉。
瘴雨過,海棠晴,春色又添多少。
社甕釀成微笑。半缺癭瓢共舀。
覺健倒,急投床,醉鄉廣大人間小。
島夸膽落戚南唐,戰在南方守北方。
十五年間邊燧遠,二千里外敵樓長。
水流地視山林險,雨立兵知絕處強。
嘆息封侯歸別將,陣圖空自號鴛鴦。
素服狐貍泣請盟,無端移鎮嶺南行。
試看貢市通如故,可惜車營制漸更。
檢點巾袍皆血污,登臨山海又詩成。
老來臥疾無醫藥,別室孤兒半死生。
買醉村場半夜歸,
西山落月照柴扉。
劉琨死后無奇士,
獨聽荒雞淚滿衣。
解轡去秋杪,墻垣翳藋蒿。
荷鋤今夏半,籬落熟瓜桃。
道左門常掩,兵馀井未淘。
向來手親種,唯喜一桐高。
總總誰無死與生,英雄準擬立功名。一枝丹桂雖殘燬,尚有千秋萬載馨。
雄文鏖戰氣方豪,誰料煙炎燼俊髦。信道青云難力致,東山不是謝安高。
百和香中本無我,光透塵勞一一法。
佛法本從空處起,炳然字義照太空。
以此一香應發心,東方出日西方雨。
我今稽首伐阇羅,是真離欲阿羅漢。
越客歸舟向洞庭,心隨一雁入空冥。
煙開沅水雙流合,帆轉衡山九面青。
魂返江楓哀楚些,曲終瑤瑟怨湘靈。
振衣已出塵埃外,漁父何因笑獨醒。
奕世多陰德,傳家得寧馨。
人閒熊有夢,天上昴無星。
喜洽犀錢座,光生玉樹庭。
鐘情笑盧老,白發望添丁。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三復老子言,可知立身術。
譬彼草木微,春華秋始實。
氣候茍不完,累累安可必。
寄語功名人,進取休太疾。
早榮亦早枯,易得還易失。
默識乘除機,處滿須防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