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次瑯琦,謁錢希聲相國殯宮 其二
勾余霸氣已成灰,轉憶當年漢幟開。
王、謝聲名原伯仲,溫、劉事業總追陪。
自從化劍分豐獄,誰復調琴到夜臺!
戎馬南方猶未息,故人空負炙雞來!
勾余霸氣已成灰,轉憶當年漢幟開。
王、謝聲名原伯仲,溫、劉事業總追陪。
自從化劍分豐獄,誰復調琴到夜臺!
戎馬南方猶未息,故人空負炙雞來!
古勾余之地的霸氣已化為灰燼,轉而回憶當年漢家旗幟飄揚的情景。王、謝家族的聲名原本不相上下,溫、劉的事業也總是相互追隨。自從像豐城獄劍分開那樣,如今誰還能到黃泉之下彈奏琴音呢!南方戰事還未平息,我空自帶著祭品前來祭奠故人。
勾余:古地名。
漢幟開:指反清復明等恢復漢家天下的舉動。
王、謝:東晉時期的名門望族,這里借指當時的名門。
溫、劉:具體所指需結合背景,可能是當時有作為的人物。
化劍分豐獄:傳說晉代張華見斗、牛二星間有紫氣,后使人于豐城獄中掘地得二劍,一曰龍泉,一曰太阿。這里比喻人才分散或離世。
夜臺:指墳墓,陰間。
炙雞:指祭祀故人的祭品。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與當時反清復明的斗爭相關。南明時期,南方戰事不斷,許多仁人志士為恢復漢家天下而努力。錢希聲相國可能是一位有影響力的人物,詩人在舟次瑯琦時前往其殯宮祭奠,感慨歷史變遷和當前局勢而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感慨歷史興衰和人事變化,突出了當時南方戰事未息的動蕩局勢。詩中用典恰當,情感深沉,展現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注和對故人的懷念,在反映時代特征方面有一定價值。
碧山深處藹琳宮,牲俎春秋祀報同。鳥雀林深云淰淰,龍蛇壁暗霧蒙蒙。香飄合殿精靈聚,風語中帷肸蚃通。見說邦侯催入覲,周詩福祿侈歌工。
白日有渰云萋萋,篖花亂墜眼欲迷。鳴鳩脫褲土作泥,園蔬繞舍水出畦。王瓜引蔓上落藜,瓠葉幡幡生瓠犀。菘甲怒長如蘭荑,中廚少婦喚阿稽。亟取大甕淹為齏,魚兔不獲何筌蹄,晚食足慰癡兒啼。
暮云未及凝,快雨忽已落。雷車響哀聲,追喊滿天角。
裊裊頂絲長,枯荷倚夕陽。窺魚高蓋下,不怕夜來霜。
寶劍相持贈,關河意氣多。題書懸日月,開匣隱星河。學武心先壯,談邊色未和。因君奉韜略,揚臂愿麾戈。
人命甚脆弱,百歲良逡巡。日月不可恃,齒發寧長新。但恐?欠間,二首仍六身。塵冠急須彈,荷佩便可紉。愿言同耦耕,永繼沮溺塵。會看此水頭,有人行問津。
我生未及與當年,故道經行夢忽牽。風送劫灰深壁遁,血萌春草舊痕湮。陽城誰解無多路,華彩猶張不夜天。郁郁唯同癡漢語,江山一指共潸然。
水底雞鳴事有無,琉璃千頃浸浮圖。眼中便覺塵囂盡,他日何煩去五湖。
我昔乘驄按江右,仲昭來作筠陽守。當時寫竹獨擅名,自昔非人不輕授。一朝趨拜容臺命,南浦樓前適相覯。贈我朝陽舞鳳圖,疑似簫韶九成奏。家藏倏忽廿四載,素絹雖陳墨如舊。茲晨拂拭懸素壁,爛熳輝光動晴晝。千仞翔來覽德輝,九苞振起鋪文繡。須臾颯颯起風雨,又似虞廷弄清味。光價真追老可蹤,聲華豈在坡翁后。公又已為泉下客,白璧黃金亦難購。老我題詩遺子孫,睹物思人淚沾袖。
國賴姜任盛,門歸馬鄧高。關雎求窈窕,卷耳念勤勞。圣淑才難擬,休明運繼遭。岡原今獻卜,帷扆正攀號。涂山女德茂,京室母才難。具美多前志,馀光永后觀。遺衣遷館御,祖載出宮菆。終始神孫孝,長留萬國歡。
江楓新染綠衣衫,知費春風幾把藍。道是春光在桃李,試除桃李盡教參。
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也何妨。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漂流在異鄉。
饘粥躬調久,衾裯抱禦勤。已傷憔悴骨,況值亂離辰。人去琴猶在,愁深語自真。閒情終一賦,陶令是前身。
奸老革天下,寧有多許賊?潼關以東大有人,悔不盡殺江都民。民不欲多多即亂,安得龍舟數千夫八萬。君不見江都城外人圖儂,那能更到丹陽宮。
丹明翠膩走峰巒,獨坐茅廬詠碩寬。石觸溪聲喧夜枕,云分樹影落朝盤。浮屠鼎立頻經亂,編戶星稀漸得安。北峽關開人馬過,不聞刁斗擊霜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