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隆中圖
何意求聞達,
偶逢劉豫州。
隆中三顧處,
抱膝也風流。
何意求聞達,
偶逢劉豫州。
隆中三顧處,
抱膝也風流。
哪里是想要追求顯達的名聲?不過是偶然遇到了劉豫州(劉備)。隆中這處被三顧的地方,即使抱膝而坐也自有一番風流風度。
聞達:顯達、有名望,語出諸葛亮《出師表》'不求聞達于諸侯'。
劉豫州:指劉備,因其曾任豫州牧,故以此代稱。
三顧:指劉備三顧茅廬拜訪諸葛亮的典故。
抱膝:諸葛亮隱居隆中時,常抱膝長嘯,表現閑適自得的狀態。
風流:指風度瀟灑、灑脫不羈的氣質。
此詩應為后人題詠隆中圖所作。隆中為諸葛亮隱居之地,詩中化用'三顧茅廬''不求聞達'等典故,推測創作背景或為對諸葛亮生平的追思,通過題畫形式贊頌其淡泊與才德,具體創作時間待考,當在后世詠史題畫詩范疇。
詩以簡潔筆調追溯諸葛亮隱居隆中往事,通過'不求聞達''偶逢三顧''抱膝風流'等關鍵詞,突出其淡泊名利、灑脫自適的品格,語言凝練而意蘊深遠,是詠贊諸葛亮的典型題畫詩。
系?沙頭朋盍簪,
新吟兼唱舊時吟。
懷開不覺笑談久,
總是平生鐵石心。
牡丹富貴海棠春,嗟爾蕭條共主人。
把力做來都有樣,從天分付自如神。
月香飛入顏曾夢,冰影羞為晉楚鄰。
自古有榮還有辱,高車駟馬不如貧。
簡易高人道,崇玄性自真。
身常居太極,心已遠凡塵。
玉陛辭榮祿,瑤臺役鬼神。
辛勤三十載,羨爾道心淳。
愚谷與誰去,唯將黎子同。
非須一處住,不那兩心空。
寧問春將夏,誰論西復東。
不知吾與子,若個是愚公。
春日江頭風雨霽。喜看晴日朝慵睡。飯后扶筇江路細。還尋醉。濁醪不負鄰翁意。
溪上遠煙籠草際。柴門一徑穿蒼檜。窗外月明林影碎。人不寐。山童度曲聲清麗。
豈料窮邊處,還馀舊寶坊。
定多山下士,同禮法中王。
白豕驚清磬,寒猿到畫廊。
他時攜竹杖,應許借繩床。
秋雁去極浦,寒星落遠山。
太虛混茫外,群動有無間。
中夜數聲櫓,孤舟何處還。
廫夜動幽思,溪頭尋舊盟。
臨風憑卓立,弄笛且孤鳴。
瘦骨不相棄,枯腸賴汝撐。
真當沈一醉,杯酒照平生。
獨夜上高樓,越鄉見明月。
鶴發映萱闈,蛾眉安桂闕。
撫景對蒼茫,經時感飄忽。
淚欲衣線沾,心將匣刀折。
潮平螺渚空,天遠雁峰絕。
倚閭知暮頻,問寢念晨缺。
愛日日難留,瞻云云易滅。
但愿蟾兔光,長照桑榆末。
我來訓狐無所聞,老人戲我不動塵。
道愧未嘗分寸得,心灰要似尋常人。
斷崖危絆藤蔓古,殘僧靜對桃李春。
次山不遇過山谷,倬□妙句垂堅珉。
巖深樹綠春長在,巖暝雨霽云初歸。
天愛護持有神物,蛇去因果無狐疑。
石田藥臼誰與刻,香山乳竇苔生衣。
未問城南閬州比,此景自是寰中稀。
天涯歡會本無期,秋盡清宵感別離。
不為微官成縛束,肯令浪跡有參差。
菊從霜后看逾好,酒到形忘醉莫辭。
宦拙不妨聊玩世,東方曼倩是吾師。
待到酴醾開謝后。睍睆黃鶯,勸客頻窺牖。
帳飲危亭傾別酒。攀條莫負纖纖手。
林掛斜暉紅已透。玉勒珠鞭,駐處花秾秀。
似此流光堪回首。東風和夢心仍舊。
湖日初明湖水涯,
門前鵲鳴郎到家。
折得草花還自喜,
插向阿奴雙髻丫。
飛雪巖前,炎天飛雪。
凍得虛空,七花八裂。
至今捏聚不成團,子規夜哭松梢月。
膝下牽衣小弟昆,如余魯鈍乏靈根!
甫從襁褓懷中出,況在干戈隊里奔。
不舞恐為羊祜鶴,無才或是景升豚。
但教不遇流離苦,混跡漁樵亦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