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叔武逢梅二首 其一
愛花不厭百回看,
細數香須定若干。
莫怨東風消息早,
為憑佳句喚司寒。
愛花不厭百回看,
細數香須定若干。
莫怨東風消息早,
為憑佳句喚司寒。
我喜愛梅花,百看也不厭倦,仔細數著梅花的花蕊,確定它有多少。不要抱怨東風帶來春天的消息太早,因為要憑借這美好的詩句召喚冬神。
香須:指梅花的花蕊,因梅花香氣濃郁,故稱。
司寒:古代神話中掌管冬寒的神,《左傳·昭公四年》載:'黑牡秬黍,以享司寒。'杜預注:'司寒,玄冥,水神也。'
東風:此處指春風,代指春天的消息。
消息:此處指春天到來的信息。
此詩為與友人叔武的唱和之作,創作于二人相逢賞梅之際。詩人通過詠梅回應叔武,既記錄當下賞梅的欣喜,也以詩寄興,展現文人以梅會友的雅趣。
全詩圍繞'逢梅'展開,以細膩的觀察('百回看''細數香須')與奇特的想象('喚司寒'),突出對梅花的喜愛。語言自然而富有巧思,既見生活趣味,亦顯文人詩意,是一首清新別致的詠梅唱和詩。
詩教拿來用處多,不傷不怒不翻波。寡人不喜憂民杜,愛聽溫柔妾婦歌。扭曲靈魂文字獄,飛揚塵土大瘋歌。天下何憂不軟也,詩人硬骨本無多。
社近燕懷歸,呢喃逐隊飛。能無憐舊壘,故國在烏衣。
山深洲渚不勝寒,念爾羈孤客計難。爾自杖頭誇滿百,春風容易上長安。
子云昔獻長楊賦,詞傾江海濤翻素。溪邊相遇覽新詩,陣馬迎鋒敢馳騖。忽憶楓宸賜第時,青袍紛紛莫知數。與客流落最多年,不記紫騮花下路。
暮氣橫江白,須臾失釣船。客孤山作伴,帆落鶩驚眠。圃信樊皆柳,魚多網是鳊。潮痕添也未,岸影認無邊。
濛濛煙雨細如絲,冷拂襜帷濕不知。寂寞途中忘令節,淹留江上數歸期。酒從茅店分榆火,人向柴門插柳枝。猶記去年當此日,桃花萬樹醉蟠螭。
吳頭之西楚尾東,路分川廣此俱通。水來彭蠡滔滔白,樹對潯陽的的紅。司馬淚多衫易濕,翰林才逸句何雄。風帆且莫匆匆過,瀑布香爐在望中。
皇仁溥博,品物蕃滋。慶祥回復,秀發神芝。靈華雙舉,連葉四施。披圖按牒,永享純禧。
自古東瀛通漢土,澄泓襟帶共桑麻。高僧有道頻浮海,居士無心偶弄槎。立雪楓林憐有葉,臨風玉樹惜無葩。遙欽富士千秋雪,一半云天入晚霞。
乘勝尋游入翠微,森森竹柏護禪扉。無心洲石鷗尋夢,有意枝頭鳥趁衣。變易滄桑山色在,興亡吳越浪花飛。悠然會得無生語,直欲因僧買釣磯。
一枝羅浮玉,芳姿澹輕盈。明月何皎皎,照此冰骨清。遙疑暗香度,近覺疏影橫。懷哉君子操,潔白可同情。
翠竹青松共白梅,幾枝瀟灑出塵埃。長年自保風霜節,不學春紅向煖開。
春日成都寺,桐華一院芳。窗疏紅卷跋,焙煖雪吹香。論事惟三代,評詩宗晚唐。開編疑未瑩,今欲扣山房。
山木有時枯,江魚有時渴。人生天地間,豈能千古活。渴者非自乾,枯者非自割。人惟人其人,生殺天予奪。
三吳財賦名天下,海陸升平土物饒。過客近傳喧鼓角,居人安得事漁樵。云深畫舫朱旗閃,水繞轅門錦節標。尊俎談兵春日暇,相思明月夜聽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