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奉別王元美比部詳刑還京四首 其三
清夜張宴會
桃李沓眾芳
微辭吐椒蘭
穆如清風揚
東序理瑤瑟
西清弄雕簧
長歌遏流云
四座無高倡
離思動顏色
杯酒空激昂
悵望登高臺
痛毒我肝腸
清夜張宴會
桃李沓眾芳
微辭吐椒蘭
穆如清風揚
東序理瑤瑟
西清弄雕簧
長歌遏流云
四座無高倡
離思動顏色
杯酒空激昂
悵望登高臺
痛毒我肝腸
清冷的夜晚擺設宴席,桃李花紛繁如眾芳競放。言辭如椒蘭般芬芳,和潤如清風飄揚。東廂房里彈起玉瑟,西靜處吹奏雕飾的笙簧。長歌遏止流云,四周無人能更高唱。離別的愁思顯于容色,杯酒空自激昂。悵然望著高臺,痛徹我的肝腸。
張宴:設宴席。
沓(tà):紛繁,眾多。
椒蘭:花椒與蘭草,香氣濃郁,此處比喻美言。
穆如:和美貌,形容溫和。
東序:東邊的廂房,古代指房室東側。
瑤瑟:玉飾的瑟,泛指精美樂器。
西清:西邊清凈之處。
雕簧:雕飾的笙簧,代指精致的管樂器。
遏流云:形容歌聲高入云霄,阻遏流云,典出《列子·湯問》。
高倡:指更高的唱和之聲。
痛毒:極痛,形容痛苦之深。
此詩為明代詩人秋日送別友人王世貞(字元美,曾任刑部主事,故稱“比部詳刑”)還京時所作組詩中的第三首。王世貞因公務返京,作者設夜宴餞別,席間觸景生情,寫下此詩以寄離緒。
全詩以夜宴起筆,先寫宴飲之樂(張宴、奏樂、長歌),后轉寫離思之痛(顏色變動、杯酒空嘆、登高悵望),通過樂景與哀情的對比,突出別情之深。語言典雅,意象鮮明,是明代送別詩中情感真摯的佳作。
唐虞千載道重光,
奕奕元臣任贊襄。
謝傅風流冠江左,
晉公威譽比汾陽。
折沖曾不勞聲色,
輔政惟先振紀綱。
天意高高誰可問,
坐令邦國嘆云亡。
早聞楊仆領樓船,十萬旌旗曉色鮮。南粵東夷俱授首,斗來金印出甘泉。
大江春祖甲光寒,匣里吳鉤醉里彈。幕下三千文武士,可無書記禮馮驩。
釵墮香云委一盤
紅蕤軟貼媚霞丹
為羞謔浪頭難起
忽夢歡場淚暗彈
熏麝擁眠窺月到
啼鶯喚覺惜春殘
由來留與才人共
只戀雙棲不耐單
春愁難遣。搖飏東風軟。午夢醒來簾不捲。底事新添慵懶。
難消脈脈閑情。晝長弄筆窗楹。卻被雪衣娘子,花前細聽吟聲。
為客三十載,故園今始歸。
鄉(xiāng)音猶未改,霜鬢覺全稀。
童稚驚相問,親朋半已非。
唯馀骨肉意,戀別尚依依。
璚林宴罷出南宮,羅袖飄香醉態(tài)濃。一色杏花三十里,長安道上馬如龍。
帽壓宮花照眼新,東風渾勝曲江春。醉中記得歸時路,丹鳳樓頭月似銀。
小苑焚香逗綠紗,
攤書隨意注南華。
春衫未剪寒仍怯,
午夢初回日又斜。
湖外祇堪眠弱柳,
雨前誰復餉新茶。
中懷脈脈閒無那,
看取游絲綴落花。
雨過僧房景更奇,
邀朋閒訪此游嬉。
一登占得嵯峨處,
始覺群峰迤邐低。
曾逢日者許遐齡,
只謂名非廁佛經。
未死深慚人已朽,
無才每恨筆難靈。
敢思科第能登甲,
且譬平生不識丁。
自此癡聾沒馀齒,
鴻飛世外托冥冥。
客至披云攬石龍,乘風飛度最高峰。尊前日出甘同醉,眼下天空信可容。叢菊有緣還對面,文霓何意獨摩胸。憑誰記取留題處,千古磨崖是筆蹤。
十里招尋湖上行,湖光山色近人明。到來云谷花頻插,莫厭龍池酒數傾。木杪寒猿窺舊窟,甕頭秋蕨露新莖。哨壺枉矢能娛客,潦倒誰知更解酲。
□□□□古,不要世人憐。
碧甃千尋綆,朱縆五十弦。
鼎來三影句,印脫一心傳。
依約云門路,寒驢兀瘦肩。
皴皮經雨繡蒼苔
半悴花苞懶欲開
幾樹棠梨枯若此
我曾親見種時來
粟囊聊復寄三餐,
埋沒緇塵懶濯冠。
紅紫百般紛過眼,
鄉(xiāng)山歲晚自蒼官。
春山草淺畜宜羊,山半開畬合種姜。比較生涯姜更好,兒童都唱月光光。
東風吹暖好年光,正月蟾蜍已落塘。更乞天公三日雨,山田高下有新秧。
飛絮紅英無夕陽,
長亭送別折垂楊。
家山親友如相問,
漫道旅人忘舊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