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東丈并槳南歸索余鷦鷯園詩舟次鵝湖蕭然無事輒以艱韻成之政得五首言之不次冀略之耳 其四
一丘吾未遂,
三徑爾寧眈。
玄豹山中霧,
蒼虬江上潭。
卷簾花氣入,
散帙水光涵。
何日投云壑,
相期更結庵。
一丘吾未遂,
三徑爾寧眈。
玄豹山中霧,
蒼虬江上潭。
卷簾花氣入,
散帙水光涵。
何日投云壑,
相期更結庵。
我尚未實現隱居一丘的愿望,你是否還在留戀那隱者的三徑?如玄豹隱于山中霧里,似蒼虬潛于江上深潭。卷起簾子,花香撲面而來;展開書卷,水光與文字交融。何時能一起投身云霧繚繞的山谷,相約共建一座草庵?
一丘:指隱居之地,《漢書·敘傳》有“棲遲于一丘”句,喻隱者生活。
三徑:西漢蔣詡隱居后于院中開三徑,只與求仲、羊仲往來,后代指隱士居所。
玄豹山中霧:典出《列女傳》,玄豹因霧七日不食以避害,喻隱士避世遠俗。
蒼虬:青色的龍,此處象征高潔之士隱于深潭,不與世俗同流。
散帙(zhì):打開書卷,帙指書套。
云壑:云霧繚繞的山谷,代指幽僻的隱居之地。
結庵:建造簡陋的庵堂,指共同隱居的具體設想。
此詩為詩人與友人東丈一同南歸途中,舟行至鵝湖停泊時所作。東丈向詩人索求其鷦鷯園相關詩作,詩人因舟中無事,以難押之韻創作此組詩,此為其四,重點表達隱逸之志。
全詩圍繞隱逸主題展開,通過典故與意象的巧妙運用,含蓄傳遞了對超脫世俗、與友共隱的向往,語言凝練典雅,意境清幽,體現詩人高潔志趣。
室內孤燈只自知,
入流須辨截流機。
遼天一鏃三關外,
玉兔金烏不敢飛。
春來已是為歡寡。春歸幾見杯重把。
燕子向誰家。開簾拾墜花。
隔煙凝望處。數顆垂楊樹。
飛絮正濛濛。吹愁又晚風。
乍看飛錫杖,來叩薜蘿幽。
菊綻香浮缽,風輕秋滿樓。
山中容我老,塵外幾人休。
說法兼敲句,相將石點頭。
唱和誰同水一方,
今年稀得見篇章。
看君亦是虬須客,
莫到扶馀便自王。
從來蜀地多柔柳,一如張緒當年秀。
來傍此亭臺,何時離玉階?
臨風波弄影,影戲鴛鴦艇。
艇上少年游,少年歌莫愁。
浦城南畔萬峰層,出郭全消百感興。
長笑呼風楊子客,傴僂攜缽定山僧。
清秋自愛乘游興,暇日誰能坐曲肱。
極目已窺吳楚遍,故鄉云樹最無憑。
宮闕崔嵬近大羅,
云裾瓊佩老仙多。
瑯璈奏罷星辰隱,
永夜如聞不二歌。
昔我未識君,謂君貴介士。
顧念煙蘿人,所好或非是。
晉接杯酒間,乃知同調耳。
大篇捆載來,琳瑯詩滿紙。
猥云加斧斤,予則豈敢爾。
題詩卷之端,暢談詩中旨。
觴詠既往還,情好兩不訾。
方謂翰墨緣,此樂終無涘。
方謂翰墨緣,此樂終無涘。
嘆息隔平生,悲歌安能已。
異鄉流落倚名公,公去窮荒望益窮。
客路萬三千里外,仙居七十二泉中。
昌黎仰斗臺光遠,靖節停云時雨濛。
鎩羽涸鱗去安所,翾飛川詠幾時同。
黃河傾落九天來,砥柱三山立欲摧。崖谷吐吞成霧雨,蛟龍戰斗作風雷。
巨靈赑屃兩山開,東放黃河萬里來。地軸橫斜爭斡轉,天維攲側恐傾摧。
禹開砥柱放河奔,濁浪軒軒日月昏。唯有三門君不見,驚波一起動乾坤。
砥柱初開禹力窮,黃河從此去朝宗。長鯨一噴連山起,岌嶪高于太華峰。
阿母棚中犬骨收,
仰眠對語小詹頭。
少將故事留詩活,
不為兒孫骨相謀。
菊坡九日登高路。往事知何處。陵遷谷變總成空。回首十年秋思、吹臺東。
西窗一夜蕭蕭雨。夢繞中原去。覺來依舊畫樓鐘。不道木犀香撼、海山風。
碧桃溪上藍橋路。寂寞朱門閑院宇。
粉墻疏竹弄清蟾,玉砌紅蕉宜夜雨。
個中人是吹簫侶。花底深盟曾共語。
人生樂在兩知心,此意此生君記取。
顛毛老去休,擬伴赤松游。
盡室營新麓,全身觀古丘。
云巒閒品藻,花月小陽秋。
欲作天臺訊,東陽有便舟。
翅滿天山雪,
來棲疊嶂冰。
身還欲擊,
萬里任高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