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智門寺寄住山伊巖玉老 其一
紫微深處著招提,
古跡名臣事兩奇。
宣子畫由高廟治,
越王心有孝宗知。
萬竿玉立春來早,
六角池深月上遲。
禪定十年簾不卷,
不知門外幾盤棋。
紫微深處著招提,
古跡名臣事兩奇。
宣子畫由高廟治,
越王心有孝宗知。
萬竿玉立春來早,
六角池深月上遲。
禪定十年簾不卷,
不知門外幾盤棋。
在帝王宮闕的深處坐落著智門寺,這里的古跡與名臣事跡都堪稱奇絕。宣子的畫作因太祖治世而流傳,越王的心意曾被孝宗皇帝深知。萬竿翠竹在早春中率先抽芽,六角深池映月時月光來得遲緩。玉老禪師十年禪定簾幕不卷,不知門外已歷經多少世事變遷。
紫微:紫微垣,星官名,代指帝王宮殿或朝廷。
招提:梵語譯音,原指四方,后為寺院別稱。
宣子:或指北宋名臣,具體所指待考,此處代指有賢名的臣子。
高廟:宋太祖趙匡胤的廟號。
越王:可能指南宋時期受封的越王,或借指忠君之臣。
孝宗:宋孝宗趙昚,南宋第三位皇帝。
萬竿玉:指成片的翠竹,因竹色青翠如碧玉得名。
六角池:寺院中形狀為六角的池塘。
禪定:佛教修行方法,指專注一境、止息雜念。
門外幾盤棋:化用“爛柯人”典故(出自《述異記》),喻指世事變遷。
此詩為寄贈智門寺住持伊巖玉老之作。智門寺位于帝王宮闕附近,或為南宋時有名禪院。詩人通過描繪寺中古跡、竹池之景及玉老十年禪定的狀態,寄寓對其修行境界的推崇。創作時間約在南宋孝宗朝前后,反映當時士大夫與禪僧交游的文化風氣。
全詩以智門寺為中心,串聯歷史與當下,既贊玉老禪師的禪修定力,又隱現對世事變遷的豁達。結構工整,意象交融,是一首兼具文學性與禪意的寄贈佳作。
寂寞青鐙夜未闌,半生心事獨盤桓。
煙波縹緲魂非遠,人事悲涼歲欲殘。
素志應同明月皎,離情還共白云漫。
良宵剪燭歌行露,松竹蕭森起暮寒。
獨拜荒祠繞薜蘿,堂堂遺貌壯山河。
清名白日雷霆動,故老青天涕淚多。
千載招魂悲宋玉,一龕香火伴東坡。
雪堂夜靜虛明月,風馬云旗縹緲過。
熙熙人物樂春臺,
風送春從天上來。
玉輦經年不游幸,
上林花好莫爭開。
楊柳枝頭舒眼青。桃花初點注、臉霞勻。一溪風外卷香塵。思飄渺、落日淡微云。
聽唱望仙門。阿誰聲細細、背燈昏。胡沙路遠嫁昭君。年年恨、辜負一家春。
金郎侍從后,賓客響然臻。
海內推詞伯,尊前得酒人。
風生雕鶚氣,雪凈犬羊塵。
此夕歡何極,空慚老角巾。
野亭芳樹下,崖石大溪南。
客去閒秋色,云來作暮嵐。
誰家留信宿,何處倚清酣。
拾得瑯玕竹,時時寄一函。
何處觀文獻,如公尚典刑。
詩先獲麟作,字本換鵝經。
牛斗漫寶氣,虛危須德星。
無為偃薄計,不晚詔除聽。
萬一殘紅淡不收。人天何處許回眸。
依稀霧縠欹仙體,約略風鬟未整頭。
眉黛斂,酒紅柔。一桁簾雨浣新愁。
藏哀莫問高樓外,今日新涼未是秋。
碧瓦爐焚裊裊香,
紅柑紫栗更分嘗。
從來樂事人間少,
不惜歸途夜漏長。
風月亭危致爽,管弦聲脆休催。
主人只是舊時懷。錦瑟旁邊須醉。
玉殿何須儂去,沙堤只要公來。
看看紅藥又翻階。趁取西湖春會。
十載資賢佐,勞深致太平。
吁謨留紫闥,風度重丹楹。
方倚鹽梅略,難違丘壑情。
餐芝黃綺伴,軒冕有馀清。
揚州夢斷十三年,底事猶存未了緣。不見擁鬟簾下立,斷腸騎馬過門前。
曾看梳頭傍玉臺,后堂春曉曲屏開。重尋未省乘鸞去,只道羞郎不出來。
白云起前山,
遮斷郎歸路。
妾欲往從之,
知郎在何處。
垂老無筋力,寧非板筑人。居常只謾過,即事始知貧。海國秋風早,山房夜氣新。癡兒解了事,吾坐養吾真。
一室無多事,貧家每作難。從來無厚積,況復不能慳。貸粟干知友,營材入遠山。三間開土閣,聊得奉慈顏。
吸雪噴沙夜半風,圍爐矮屋耐冬烘。
濁泉注茗涵深碧,凍蠟垂花迸小紅。
邊氣橫生刁斗外,海聲直落枕函中。
經旬扶病瞢騰過,已在榆林絕塞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