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方寺
山水云門會,林篁石道微。
毫光空翠落,花雨瀑泉飛。
麋鹿參金鏡,莓苔積寶衣。
浮湛竟何益,轉覺此生非。
山水云門會,林篁石道微。
毫光空翠落,花雨瀑泉飛。
麋鹿參金鏡,莓苔積寶衣。
浮湛竟何益,轉覺此生非。
山水在云門匯聚,竹林中石道幽微難辨。佛的光芒自空翠中灑落,似花雨般的瀑布泉水飛濺。麋鹿仿佛在參悟佛法,莓苔如同堆積著佛的寶衣。在塵世中隨波逐流有何益處,反而覺得這一生都誤入歧途。
云門:指云門山或云門寺等有云門之名的地方,此處為詩中特定地點。
林篁:竹林。
毫光:佛的光芒。
金鏡:比喻佛的教義。
寶衣:指佛的法衣,這里形容莓苔的樣子。
浮湛:即浮沉,比喻隨波逐流,在塵世中飄蕩。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的內容可推測,詩人可能是在游覽上方寺時,被寺內的清幽環境和佛理氛圍所感染。當時社會或許存在著一些紛擾,詩人在塵世中有所迷茫,故而在這佛地尋求心靈的慰藉,由此創作了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塵世的厭倦和對佛理的向往。其特點是景中含情,借景抒情,將自然景色與佛理感悟相融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體現了古代文人對精神世界的追求和探索。
一點冥通未兆前,
乾坤虛鑒已昭然。
爛銀宮里擎尸出,
萬古傳聲浪拍天。
元祐登瀛盛古今,
祇今衰冷愧諸任。
圣朝既有徐州相,
得路仍知異日心。
齷齪更無微價市,
鷦鷯自愛一枝深。
故同坎軻荊蠻徙,
昔所悲歌今放吟。
酒厭霜濃,花爭人瘦,此間自足清幽。偏十分冷淡,無限勾留。抱香枝上吹難隕,有幾輩、傲骨同遒。西風影里,黃金遲暮,身世都秋。
故人嫩約扁舟。曾六橋煙柳,共綰春愁。更歸來三徑,花禊招修。嫌拈風雨重陽句,放晴朝、天也溫柔。判消沉醉,舊痕憶否,襟上杭州。
玉皇殿閣微涼,看公重試薰風手。高門畫戟,桐陰閣道,青青如舊。蘭佩空芳,蛾眉誰妒,無言搔首。甚年年卻有,呼韓塞上,人爭問、公安否。
金印明年如斗。向中州、錦衣行晝。依然盛事,貂蟬前后,鳳麟飛走。富貴浮云,我評軒冕,不如杯酒。待從公,痛飲八千馀歲,伴莊椿壽。
清溪倒影入空寒,
月色梅花共一般。
夜半落英看不見,
暗風吹墮玉欄干。
風吹軟草纖纖影,綠到橋邊。暝放遙天。明滅孤花弄野煙。
只容琴鶴三間屋,恰對青山。老去方閑。乘興扁舟獨往還。
絕頂登臨興未窮,
笙鐘萬壑動春風。
隔江山色青如黛,
畫有齊煙幾點中。
導水要窮神禹跡,驅山每恨始皇移。晉家安石非無事,高鎮神頭有著棋。瞿聃盡道色非色,愚圣共知東是東。一紙畫圖都掌大,誰言遮壁意無窮。箋書莫笑蟲魚注,善學須通天地心。到盡粵南并薊北,始知前古是來今。
建節涼州萬里回,
若為乞取鐵丘臺。
江南大似淮南日,
強為君王臥治來。
夢繞遼疆夜渡河,倉皇東去恨如何。
千秋華表仙禽邈,萬里羈魂絕塞多。
難后死生無定計,愁來天地盡悲歌。
欲知前路真消息,血淚應增海上波。
遙天今日捷書來
萬里歡聲動地開
從此黎民皆樂業
軍威應振凱歌回
黯淡灘頭一艇橫,
夕陽西下大江平。
與君不負平生約,
同向金鰲背上行。
山樓簾卷黃鸝雨,
江店樽開白雁天。
不向春風佳日醉,
直教孤負此華年。
曉路雨蕭蕭,江鄉葉正飄。
天寒雁聲急,歲晚客程遙。
鳥避征帆卻,魚驚蕩槳跳。
孤舟宿何許,霜月系楓橋。
平江浮夜色,遠雁帶秋聲。
渺渺孤帆去,前山月正明。
微風被芳渚,菰蒲亂如發。
為問紅蓮花,含香待誰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