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 其六 詠蟬
嬌聲嬌語。恰似深閨女。三疊琴心音一縷。躲在綠陰深處。
此音寧與人知。此身不與人欺。薄暮背將斜月,噤聲飛上高枝。
嬌聲嬌語。恰似深閨女。三疊琴心音一縷。躲在綠陰深處。
此音寧與人知。此身不與人欺。薄暮背將斜月,噤聲飛上高枝。
蟬聲嬌柔動聽,好似深閨中的少女。鳴聲如琴音三疊,一縷清音,蟬兒躲在綠樹濃蔭的深處。這鳴聲哪里是要讓人知道,這身軀也不會被人欺侮。傍晚時分背著斜月,不再鳴叫,飛上高高的樹枝。
三疊琴心:琴曲常以同一曲調和歌詞反復三遍,稱三疊,這里形容蟬聲婉轉。
噤聲:不發聲,閉口。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詞的情感和意境推測,可能是作者在寧靜的自然環境中,看到蟬的活動有感而發。當時或許作者心境平和,對蟬所代表的高潔品質有所感悟,從而創作此詞。
這首詞主旨是借蟬喻人,贊頌高潔、堅守自我的品質。其突出特點是擬人手法運用精妙,使蟬的形象鮮活。在文學上展現了詞人細膩的觀察力和獨特的情感表達。
憶昨聯飛蓋,初筵點后塵。
那知炊未熟,已與跡俱陳。
契闊成千古,悲吟待百身。
重臨更愁絕,感塞鼻中辛。
黃榆落盡河水冰,隋渠兩岸無人行。
雪花漫天大如掌,北風吹馬南人驚。
縣官藏冰避炎熱,健兒鑿冰手流血。
安得身隨花石官,當路誰人敢呵喝。
黃流千里凍徹底,舳艫相仍凍銜尾。
天公便合回陽和,桃花水暖流春波。
望春樓上天顏喜,齊聲爭唱紇那歌。
云藏紅樹三生緣,地涌青蓮諸佛現。
又見冰華此夜開,一蓋亭亭倚天半。
月中桂樹影婆娑,海底珊瑚光璀璨。
褰簾已化白銀闕,照室盡成青玉案。
懸知不受眾目憐,端為使君娛一盼。
何用孤松腹上生,行向三槐庭下見。
老蔓牽簷角,青蕪點石棱。
風生長柄麈,花落短檠燈。
危坐才容膝,欹眠但曲肱。
胸中九云夢,芥蒂亦何曾。
舊德遺忠在禁庭,天教華發看升平。
兩朝偃革從今日,百口同袍共此生。
喜見金葩開大國,悲傳玉樹鎖佳城。
魌頭直指西州路,獵獵秋風載一旌。
蟬聯女公子,湯沐郡夫人。
籍著金閨密,綸褒袞字新。
千葩朝閬苑,雙劍化平津。
唧唧蟲吟夜,梁空落暗塵。
棣萼聯華滿故枝,蘭芽競秀藹春霏。
荊州司馬馮熊去,吳市仙人跨鶴歸。
綠漲一枝分柏壟,遙蒼百疊擁松扉。
儀形故有丹青在,想像平生果是非。
潤色文章手,論材政事科。
補天媧后石,卻日魯侯戈。
已郁蒼生望,那聞挽者歌。
堂堂無復有,寂寞閟山阿。
四序相推遷,日月倏已逝。
春風入猗蘭,光艶照羅綺。
一朝霜雪至,容華苦憔悴。
佳人惜朱顏,結褵奉君子。
安知遠征途,中道成棄置。
昔持鴛鴦錦,裁成合歡被。
今織回文機,中有相思字。
相思日夜切,尺書無雁寄。
誰能知妾心,脈脈含遠意。
沙老猶生觜,江寒已伏槽。
長煙分聚落,短日下亭臯。
木脫曾巢見,潮生小艇高。
幽懷誰與悟,不見酒中豪。
連筒自灌黃精圃,結轍休推薏苡車。
萬壑飛泉舂午枕,一蓑帶雨荷春鋤。
逃名尚有身為累,擇利焉知貨可居。
笑指吳公門上莠,一時零落已邱墟。
天上驂鸞鶴,人中夢虺蛇。
舒長真化國,青白舊儒家。
朝籍通丹地,宮衣曳紫霞。
蓬萊三萬里,何處問靈槎。
公子命巾車,千里過我廬。
驚飛庭尉爵,喜見丈人烏。
倚壁方挽膝,推琴欲攬須。
殷勤更秉燭,孤悶一時攄。
侵曉微云渡,秋聲帶雨來。
池涼噤蛙鼓,簾靜閟蚊雷。
風伯褰帷入,炎官叱馭回。
不須移枕簟,揮塵謝徘徊。
種玉滿家庭,聲名重十城。
哀矜游子線,愁絕小人羮。
贈印連三組,書名載一旌。
誰為千字誄,仿佛記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