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國鄭夫人挽詞二首 其二
舊德遺忠在禁庭,天教華發看升平。
兩朝偃革從今日,百口同袍共此生。
喜見金葩開大國,悲傳玉樹鎖佳城。
魌頭直指西州路,獵獵秋風載一旌。
舊德遺忠在禁庭,天教華發看升平。
兩朝偃革從今日,百口同袍共此生。
喜見金葩開大國,悲傳玉樹鎖佳城。
魌頭直指西州路,獵獵秋風載一旌。
夫人舊日的品德與忠誠仍留在宮廷之中,上天讓她白發蒼蒼時得見太平盛世。兩朝停止戰爭從如今開始,家族百口人如同同胞共度此生。高興地看到夫人受封大國之位榮耀無比,悲傷地傳來夫人去世被葬入佳城的消息。驅鬼的魌頭指向西州的道路,獵獵秋風中飄著一面旌旗。
舊德遺忠:指夫人過去的品德和忠誠。禁庭:宮廷。
華發:白發,指年老。升平:太平。
兩朝:兩個朝代。偃革:停止戰爭,放下武器。
百口同袍:指家族眾多人口如同同胞。
金葩:可能象征著夫人受封的榮耀。大國:指夫人受封的較高的封邑等級。
玉樹:常用來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這里指夫人。佳城:指墓地。
魌頭:古代驅鬼時所用的面具,這里指送葬隊伍中的驅鬼道具。西州路:一般指代送葬之路。
獵獵:形容風聲。旌:旌旗。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缺乏明確記載。推測可能是越國鄭夫人去世后,在當時兩朝和平、社會相對穩定的背景下創作。詩人或許與夫人家族有一定關聯,為表達對夫人的悼念而作。
這首挽詞主旨是悼念越國鄭夫人。其特點是情感表達有起伏,先揚后抑,通過意象營造出獨特意境。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展現了當時挽詞的創作風格和特點。
君詩清絕似沅湘,寫妙宣心氣味長。
地僻且為三徑樂,才高真是萬夫望。
隨流我自分涇渭,賞駿誰能略牝黃。
自古豐城匿神物,斗牛應覺動光芒。
綠髪凋零白業增,住庵隨分有規繩。
為分一邑人家飯,普供十方云水僧。
掃徑客來圓笑靨,開軒云破露寒層。
君看擊桶金牛手,坐續山頭柏子燈。
十幅蛾眉紫翠寒,何人逸想發毫端。
匆驚瑞色云間相,曾向清宵夢里看。
影像不真心自寂,悟迷無隔指空彈。
了然一念非新故,我與群生入正觀。
殘紅換得綠陰成,隨分閑愁取次生。
須信百年終有別,未能一日便無情。
何時岳色君同看,后夜湘晴我獨行。
好在西園行樂處,為誰依舊月華清。
詩軸來尋寂寞濱,把看字字蛻埃塵。
江南家世休相問,陳氏文章不乏人。
岳色渡江長自好,桃花滿縣不勝春。
克家有子如麟鳳,骨相吾驚是要津。
曹谿傳祖位,夜舂先屈身。
童子誦句偈,乃稱曰上人。
南山證果位,天神常伏膺。
自以本持律,不敢稱大乘。
故人持節在三湘,白首相逢話更長。
掛錫曾憐道林寺,攜衾來宿楚山堂。
意消忽覺風敲竹,夢斷空驚月轉廊。
常恨出門無所詣,敢辭時此夜連床。
十世古今圓當念,日用當以何法驗。
夢中享盡百年榮,黃梁未熟路傍店。
乃知無明無性體,狂逐妄緣顛倒轉。
棗柏指我此妙門,故能千偈如瓴建。
壑源獨步寶帶夸,官焙無雙小月團。
未作濃甘生齒頬,先飛微白上眉端。
湯聲蜂穉秋窗晚,乳面鵝兒春甕寒。
飲罷為君登絕頂,俯臨落日看跳丸。
此堂冠絕湘西勝,枯木名多道不窮。
用谷量云當衣缽,以江盛月展家風。
買山歸隱真寒乞,借竹為軒落笑中。
綠錦漲連青玉浦,剪裁磨琢費詩工。
南岳有云留不住,東歸結伴過湘湄。
解將疏影橫斜句,不換垂珠的皪詩。
癯甚鳶肩寒入畫,清哉鶴骨老難醫。
定知入嶺風煙暮,正及追胥餽歲時。
天王如來現于世,文殊思往問法義。
便遭貶向鐵圍山,須臾復攝文殊至。
文殊拜起依位住,問我此謫坐何過。
佛言汝自墮艱難,故起現行為不可。
佛邊女子名離意,端然入定方七歲。
又問何以不逐之,佛言此女久無意。
女以無意逐獲免,十方來眾何不遣。
如來自在神足禪,有意測之近成遠。
北山深轉青松壑,萬疊煙霏空翠堆。
元亮果堪中路竢,子猷那敢棹舟回。
鳥工魂夢尋公去,蟬蛻塵埃出郭來。
他日荊林談笑處,行人應指兩翁臺。
偶尋鄰叟問桑麻,踏盡山礬糝徑花。
傳得新辭春爛熳,更驚行草醉欹斜。
遙知小縣少公事,想見高情照物華。
尚念無家甘露滅,一蓑煙雨似玄沙。
寶鏡當機不密傳,纖毫滲漏墮言詮。
圓伊三點分賓主,妙挾雙明絕正偏。
暗里丹青元異色,句中涇渭本同川。
嬰兒索物哆啝耳,與物寧瞋語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