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陳怡萱女史《秋柳》原韻六首(1) 其四
條垂大道自生憐,歷盡風霜鎖謹嚴。
長為別離情繾綣,漫因零落意纏綿。
秋懷無奈悲今日,春景何堪憶往年。
多少天涯憔悴客,閑愁應鎖灞橋邊。
條垂大道自生憐,歷盡風霜鎖謹嚴。
長為別離情繾綣,漫因零落意纏綿。
秋懷無奈悲今日,春景何堪憶往年。
多少天涯憔悴客,閑愁應鎖灞橋邊。
柳枝垂在大道旁自感哀憐,歷經風霜仍保持嚴整姿態。常因離別之情纏綿難舍,不因零落而減弱繾綣之意。秋日情懷無奈悲嘆今日,春日美景哪堪回憶往年。多少漂泊天涯的憔悴旅人,閑愁都應鎖在灞橋柳邊。
鎖謹嚴:指柳枝經風霜后仍保持嚴整的姿態;鎖,保持、維持。
繾綣(qiǎn quǎn):形容感情深厚,難舍難分。
漫因:不因,不因為。
灞橋邊:灞橋在長安東,古人多于此折柳送別,為離別經典意象。
此詩為和韻之作,當是作者與陳怡萱女史以《秋柳》為題唱和時所作。創作背景或為秋日,詩人見秋柳而感懷,借和詩抒發對離別、歲月的感慨。
全詩以秋柳為線索,通過描寫其歷經風霜的姿態與引發的離別追憶,串聯起今日之悲與往年之憶,最終以天涯客的閑愁收束,情感深沉真摯,是秋日感懷與友情唱和的佳作。
已分耕畦老一犁,天風吹夢入枯溪。
誰憐北垞騎牛背,又踏東華放馬蹄。
槐綠不妨穿禁漏,棗紅便覺動邊鼙。
歸途愿請平戎策,政恐曹裝趁詔泥。
一片珠江月,涼波欲化煙。
海如天不夜,人合酒為年。
香霧瞢騰泫,鐙光上下連。
金錢能買醉,樽共倒花前。
壯麗山川,千里巴蜀,一月游蹤。
見斗天斗地,昂揚意氣,忘勞忘我,宏闊心胸。
大渡河邊,渣滓洞里,巨筆都題樂在中。
移山業,都恥為智叟,勇為愚公。
紅軍故道新工。有三十年詩史交融。
想遵義會開,群尊北斗,婁山關越,詞唱西風。
戰勝冬寒,贏得春到,萬水奔流盡向東。
好形勢,要直追急起,學向工農。
作暖欺寒,釀清明、潤逼簾櫳疏雨。芳晨暗數,負了惜花情緒。遙山送翠,似愁鎖、一痕眉嫵。閑坐到、春水吟船,卻喜雁行同聚。
思量踏青何處。任東風、弄柳都成柔縷。頭網活火,好與細評茶譜。新晴欲乞,怕天際、濕云猶妒。聊聽取、嬌燕梁間,一雙軟語。
不肯低頭就世事,
亦不作箋與天公。
惟須痛飲以醉死,
亂山深處聽松風。
我愛汝長子,遠志日超忽。浮云似其心,秋水清到骨。
縱酒見天真,探桂遲月窟。攜手眺大野,滄波杳出沒。
蒲亭杳何許,云海日浩蕩。團團桂枝月,秋照沙溪上。
幾負春草曲,空馀采菱唱。盈盈吳門水,何時理歸榜。
雪霽千門舊路微,曾傳玉札上林飛。
行歸紫塞和霜斷,影度銀河帶月輝。
瑤瑟輕彈移寶柱,霓裳妙舞想春衣。
西風吹醒蘆花夢,誤逐閒鷗上釣磯。
劇暑不易摧,屢雨方肯低。
曉行殘月里,秋意乃忽凄。
習習風攪樹,曳曳云出溪。
伴我塵外躅,更有白鷺兒。
節往四敘改,人老百慮非。
策世竟莫售,勤身復奚為。
徘徊發詠嘆,蒼茫度荒陂。
且歸煮香粳,解此腹中饑。
驅車錦水湄,水凈碧無波。
我聞賀夫子,游釣此巖阿。
斯人雖云逝,流風被已多。
錦水深且廣,閭山高峨峨。
邈矣先生風,千秋共不磨。
相見相從道自親,妙高峰頂謾因循。
業風忽起波濤惡,一錫飄然到七閩。
甌閩佛法半生滅,江浙叢林日漸凋。
攜手十年如一默,孰云生死不同條。
迢迢故國三千里,忽憶萓堂送別時。
拄杖生風興何極,楚天遼邈遠山低。
一紙書傳萬里心,何年仍復聽琴音。平沙舊曲今誰授,多少離懷托苦吟。
蘭閨夢不到天涯,南北云山道路賒。又是中天秋月朗,夜深應更憶京華。
相逢萍水話扁舟,
舟到嚴陵竟臥游。
瞥見雙峰云外插,
此心添得是離愁。
天無門,地無戶,
可中自有凌霄路。
普請諸人,進這一步。
十分圓魄掛瑤空,酒伴詩朋四美同。
邑里鼓鼙猶動地,幨娟膏沐尚為容。
休尋緱嶺當年侶,誰奏昆崙第一功。
始信陰晴渾不定,昨宵曾苦雨兼風。
宿酲初愈。更花焰頻催,葉蕉重舉。濃露沾叢,薰風入樾,黃葉馬頭飛舞。
夢結尚依征旆,笛怨誰教漁譜。村路轉,見寒機燈在,晨炊人語。
無據。堪恨處。殘月滿襟,不念人羈旅。天接山光,云拖雁影,多少別離情緒。
繡被香溫密疊,羅帕粉痕重護。這滋味,最不堪兩鬢,菱花羞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