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后有懷甘泉洞兼呈板筑諸君 其二
周公谷是湛公栽,
周公面上是誰開?
山石不知泉混混,
乾坤古往又今來。
周公谷是湛公栽,
周公面上是誰開?
山石不知泉混混,
乾坤古往又今來。
周公谷是湛公親手栽建,這谷中的面貌又是誰來開辟?山石不懂泉水長流不息,天地之間古今更迭永不停息。
湛公:指湛若水(1466-1560),字元明,號甘泉,明代哲學家、教育家,甘泉學派創始人,曾在此修建甘泉洞講學。
混混(gǔn gǔn):水流盛大、連續不斷的樣子。《孟子·離婁下》:‘原泉混混,不舍晝夜。’
乾坤:指天地、宇宙。
此詩為作者與‘板筑諸君’(參與修建甘泉洞的友人)分別后所作。甘泉洞為湛若水講學、修行之地,詩人通過追述其由來與景色,表達對友人的懷念及對前人開創精神的敬意。
全詩以周公谷為切入點,通過設問與寫景,將對前人功績的追思與對自然永恒的感悟結合,語言質樸而意蘊深遠,展現了詩人對時空、人事的深刻思考。
才過乞巧結緣天,
好事頭家漫醵錢。
海口紅燈燃百盞,
中元普度又喧闐。
纖腰恰傍垂楊樹。瞥然驚遇。尋常梳里可憐人,一縷膩香風處。
白板門邊歸去。盈盈微步。斜陽飛絮奈何天,直欲作、高堂賦。
長門花泣一枝春,但保紅顏莫保恩。翠輦不來金殿閉,月明花落又黃昏。
悵望春襟郁未開,且將團扇暫徘徊。金輿玉輦無蹤跡,肯信愁腸日九回。
病來顏色半泥沙,絳縷猶封系臂紗。鳳輦不來春欲暮,黃鸝飛上野棠花。
淚沿紅粉濕羅巾,爭奈君恩別處新。惆悵近來消瘦盡,隔簾教喚婦醫人。
誰把雕籠翡翠分。相思兩地不相聞。繡簾遮斷郁金裙。
新恨多于春后草,幽期變似夏來云。楊花時節倚西曛。
綠楊陶令宅,
芳草謝家池。
開徑應須我,
酬君未有詩。
三十年來在夢中,生涯喪盡絕行蹤。自慚一見桃花后,依舊漫天鼓黑風。
相逢款話傍檐西
坎止流行事不齊
君到白蘋秋正好
飽吟風月棹前溪
成都好,
春月碧雞坊。
翠箔籠燈歌管歇,
武擔石鏡貼云涼。
花落百家塘。
宣州治冠陵陽頂,百尺層樓出此巔。
宛水無聲流檻外,敬亭如畫落檐前。
去天一握宜晴雨,拔地千尋瞰井廛。
為誦玄暉閑坐句,高深曠望似當年。
靖康日乞和,徽欽反不歸。
景泰但主戰,空質計知非。
上皇閉南內,奪門啟危機。
乃知賊檜黠,以此中其微。
恢復迎二帝,事與君心違。
所以三字獄,冤憤古來稀。
忠肅功最大,社稷有所依。
故君由此返,不待請與祈。
奈何指為罪,碧血污朝衣。
忠臣拙自謀,千古涕交揮。
清波桃葉,幻出劉郎路。兩槳載鴛鴦透金鎖,重城幾處。低幃促坐,長似玉窗西。行不得,且雙歸,蛺蝶香中去。
重來門巷,盡日飛紅雨。消息動陽關,暗凝愁、繞花鐘鼓。朱深碧淺,一幅可憐春,休進酒,與調箏,只結同心縷。
始未識郎時,
轆轤隔金井。
抱著黃蘗枝,
苦心終日秉。
節行幽人正,林泉隱者居。
忽歌東魯夢,未上茂陵書。
世變還舟壑,門宏待駟車。
眾哀無以致,為托挽聲紓。
一角炊煙半暝中,四圍秋色夕陽紅。
登樓有客非吾故,走馬何人傲乃公。
草檄至今空愈疾,著書俟后總雕蟲。
卻憐歸雁無消息,隔絕云山十萬重。
貂裘著不暖,牙帳曉初開。朔氣還先及,流風亦屢催。擬聞人詠絮,將見使傳梅。公復憂民畝,龍沙幾日來。
雪欲漫天落,云初著地垂。臂鷹過野健,走馬上冰遲。公子多論酒,騷人自詠詩。都無少年意,只臥竹窗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