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十六首 其十三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潔。無物堪比倫,教我如何說。
華藏當時若見,每人痛與一頓何為如此。且教伊不敢掣風掣顛,免使后人疑著。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潔。無物堪比倫,教我如何說。
華藏當時若見,每人痛與一頓何為如此。且教伊不敢掣風掣顛,免使后人疑著。
我的內心如同秋夜的明月,又似碧綠潭水般清澈皎潔。世間沒有什么事物能與之倫比,叫我如何用言語來形容。若華藏當時見到這般情形,定要每人痛打一頓,為何要這樣?只為讓他們不敢顛三倒四,免得后人產生疑惑執著。
偈(jì):梵語“偈佗”的簡稱,佛教唱頌詞,多四句成篇,用于闡述佛理。
倫:類比,比較。
華藏:佛教術語,指華藏世界,毗盧遮那佛報身所居之境,此處或代指執著于言語的修行人。
伊:代詞,指前文“每人”,即執著言語者。
掣風掣顛:形容言行無狀、顛三倒四。
疑著(zhuó):因疑惑而執著。
此偈為禪宗語錄體作品,約出自宋代禪宗文獻。禪宗主張“不立文字,教外別傳”,強調直接體悟本心。作者或為禪師,借偈語破除弟子對語言文字的執著,引導其關注內在心性的澄明,反映了禪宗“以心傳心”的修行理念。
全詩前半以自然意象喻示內心清凈,后半以訓誡警示莫執著言語,體現禪宗“不立文字”的核心思想。語言簡潔直白,直指禪機,是禪宗“明心見性”理念的典型表達。
羅浮東望海天寬,四百峰頭紫霧蟠。
宦跡驅馳思拄笏,云林衰謝悔彈冠。
共傳幽境身堪老,祇恐塵心路改觀。
此去呂翁如邂逅,肯沿盧氏枕邯鄲。
高高雙巘削屏風,紫翠晴飛萬井中。
一自軒皇成寶鼎,遂開天闕作玄宮。
千秋龍虎歸真主,六代煙花送狡童。
歲歲貂珰馳傳至,櫻桃春薦思無窮。
老子歸來作么生,掃空諸有覺身輕。
觸蠻大戰兩蝸角,甫白相酬二鳥鳴。
煨芋僧高曾約話,負苓者黠不傳名。
世間無過村田樂,莫怪龐公懶入城。
夜來微雨歇,河漢在西堂。
螢火出深碧,池荷聞暗香。
開窗鄰竹樹,高枕憶滄浪。
此夕南枝鳥,無因到故鄉。
浩浩長空展巨翼。樽俎雍容,仁者真無敵。壓倒西風看瞬息。指揮戎虜趨瑤席。
邊聲幾輩還自急。羽扇徐揮,旋遣炎威戢。馬首是瞻旗直立。掣鯨身手方群集。
油壁青簾在在家,垂楊曲曲帶煙斜。
未酬環海三山夢,先占閑鷗半席沙。
憂患余生惟中酒,蹉跎晚歲只看花。
從今不管浮沈事,坐送新虹斷晚霞。
神山有威鳳,萬里求其凰。
十載未能遇,翩然歸故鄉。
邂逅梧桐陰,錦翼同翱翔。
羽毛耀文采,顧盼生輝光。
竹實既云美,天運亦復昌。
安能老丹穴,而不思明堂。
天風吹紅云,靈匹此分張。
豈不念棲息,何以酬文章。
一飛儀虞廷,再飛鳴岐陽。
振羽還神山,比翼游扶桑。
拙哉共命鳥,委曲蓬蒿旁。
風雪橋遲。山家共倒鸆瓷。袁安高臥已多時。為子折簡招之。
何如舊日岷陽宅。馬蹄早趁霜熱。滿地昏鴉樹白。煩君敬謝逋客。
林下水邊春欲去?;ㄗ酝?,歸日風吹雨。
棐幾湘簾尋伴侶。天涯香草渾無主。
憔悴靈均曾作賦。芳意如何,離思朝還暮。
回首卅年空谷路。當時結佩人何處。
天風搖曳寶花垂,
花下仙人住翠微。
一夜新枝香焙煖,
旋薰金縷綠羅衣。
前古人稀到,重洋我獨經。頓忘幾潮汐,所見一空青。
海外有馀地,天東無盡星。直疑是員嶠,何處訪仙靈。
燠多寒少處,天氣覺長晴。瓜自杪冬熟,日從中夜生。
煙深烏鬼井,潮逼赤崁城。誰見攜吟杖,珊瑚籬外行。
百轉千盤錦石斑,亭臺高置彩云間。簪裾梁苑鄒枚侶,詞賦淮南大小山。霧擁芝房穿洞入,月寒苔磴踏霜還。翩翩飛蓋酣清夜,悵望王孫獨掩關。
前朝陵闕入荊榛,朱邸重開結構新。山壁巨靈藏曲折,石驅東海斗嶙峋。園林自寫詩中畫,丘壑堪容世外身。聞道八公時在席,不知虛左屬何人?
北斗懸巖日月旁,躋攀曾共憩云房。
遙連碧渚疑銀漢,聊當仙槎泛野航。
晝永千峰函瑞彩,夜深諸島競寒芒。
詰朝東逐羅浮路,回首煙霞自一方。
野寺鐘鳴后,溪橋雨合時。杖藜能過我,酌酒更論詩。
意作匆匆別,仍愆得得期。近知疏問訊,不那費懷思。
好士今誰是,憐才亦漫云。詎須隨進士,直擬慕徵君。
確論終當有,浮言斷莫聞。兒曹與馀子,錄錄更紛紛。
商山昔有卑辭召,傅野今無審象求。
世態眾狙更喜怒,市聲百鳥各喧啾。
力耕且趁農東作,懶出難陪知北游。
九萬里天渾是月,夜深無伴獨登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