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徐季益二首
野寺鐘鳴后,溪橋雨合時。杖藜能過我,酌酒更論詩。
意作匆匆別,仍愆得得期。近知疏問訊,不那費懷思。
好士今誰是,憐才亦漫云。詎須隨進士,直擬慕徵君。
確論終當有,浮言斷莫聞。兒曹與馀子,錄錄更紛紛。
野寺鐘鳴后,溪橋雨合時。杖藜能過我,酌酒更論詩。
意作匆匆別,仍愆得得期。近知疏問訊,不那費懷思。
好士今誰是,憐才亦漫云。詎須隨進士,直擬慕徵君。
確論終當有,浮言斷莫聞。兒曹與馀子,錄錄更紛紛。
野寺鐘聲敲響之后,溪橋在雨幕籠罩之時。你若能拄著藜杖來看我,我們便一起喝酒談詩。本以為會匆匆分別,卻還是錯過了相聚之期。近來知道你疏于問候,我不禁倍加思念。如今誰是真正愛才之人,說憐才也不過是空話。何須追隨進士之路,不如直接仰慕那些被征召的賢士。正確的論斷終究會有,不要去聽那些流言蜚語。那些年輕人和其他人,都庸庸碌碌、雜亂無章。
簡:書信,這里作動詞,有寄信問候之意。
杖藜:拄著藜杖。
愆(qiān):錯過。
得得:特地,特意。
詎(jù)須:何須。
徵君:被朝廷征聘的人。
確論:正確的論斷。
浮言:流言。
兒曹:孩子們,這里指年輕人。
馀子:其他人。
錄錄:通“碌碌”,平庸的樣子。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人才不被重視的現象,詩人與徐季益是友人,兩人可能因事未能相聚,詩人借此詩表達思念并抒發對人才境遇的感慨。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友人的思念和對人才境遇的關注。其特點是情感真摯,語言平實。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對人才問題的思考。
終日如愚豈有無,謾將閑里著工夫。初時玉液飛空雪,漸見流金滿故廬。
法從年來屢奏功,此行爭說薦書公。舊都南北舟車便,原廟春秋俎豆同。喜奉慈顏開壽域,卻勞清夢繞儲宮。重來未覺霜毛盛,看續西京白虎通。
江樓月下夜聞歌,不奈忠州刺史何。輕裊腰肢更清峭,柳枝何似竹枝多。
龍化青林水滿溪,昔人曾此寄幽棲。高情不負杯中物,爛醉何妨日似泥?富貴到頭蕉下鹿,光陰過眼甕中雞。當時不盡風流興,付與山鶯盡意啼。
入林竹翠滴人衣,更有垂楊野水圍。園比辟疆容徑造,樓同王粲憶將歸。夢回幾度生春草,歌罷頻應看夕暉。信美總憐吾土遠,別君無限思依依。
人謂真際死,我謂真際生。真際本非幻,幻生真際名。禪房夜月冷,石塔春雨鳴。宗綱正落紐,佇立徒含情。
攤書獨坐綠槐陰,忽報侯芭擢翰林。鳳闕承恩春浩浩,虎闈談道晝沈沈。諸生總是青云器,四海爭傳白雪吟。東閣絲綸應入手,未容華發滿朝簪。
頓失家和國,三千此大千。一杯傾作海,五岳小于拳。行健知天窄,居高見月先。側身釣天地,何處有長竿。
立幟橋門夙有因,別來高蹈益嶙峋。金華豈羨金章貴,玉洞還看玉樹振。月吐秋光三五滿,尊開春酒十千頻。多君早悟長生訣,剩有刀圭度后人。
舒卷無心云亦癡,石臺閒玩坐移時。焚香登座非談釋,載酒臨門豈問奇。瀕海人文追始倡,傾城冠蓋賁新祠。藻蘋幾掬妥靈地,莊誦生民第一詩。
野花新傍玉欄開,長恨何人向此栽。自是王孫不知道,牡丹根上帶將來。
一水分流無限曲,兩山相對不知名。漁翁夜半歸南陌,認作中流擊楫聲。
何人東向坐諸生,倡雪懸河稷下傾。組練鎏戈霜一色,使君親教五家兵。
晉人司馬氏,相魏敢專權。懿師昭不帝,追謚宣景文。武帝受魏禪,惠帝實童昏。劉聰害懷憫,由此失中原。
道人活計不相侵。各自衣餐各自尋。莫為閑言閑斗氣,休爭俗事俗縈心。搜玄絕慮龍隨虎,索隱記機水養金。清凈色身全法體,一爐丹熟步瑤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