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錄別詩二十一首 其七
燭燭晨明月,馥馥我蘭芳。芬馨良夜發,隨風聞我堂。
征夫懷遠路,游子戀故鄉。寒冬十二月,晨起踐嚴霜。
俯觀江漢流,仰視浮云翔。良友遠別離,各在天一方。
山海隔中州,相去悠且長。嘉會難再遇,歡樂殊未央。愿君崇令德,隨時愛景光。
燭燭晨明月,馥馥我蘭芳。芬馨良夜發,隨風聞我堂。
征夫懷遠路,游子戀故鄉。寒冬十二月,晨起踐嚴霜。
俯觀江漢流,仰視浮云翔。良友遠別離,各在天一方。
山海隔中州,相去悠且長。嘉會難再遇,歡樂殊未央。愿君崇令德,隨時愛景光。
清晨的明月明亮地照著,我的蘭芳散發著濃郁的香氣。這芬香在美好的夜晚飄散,隨著風傳到我的堂前。征人思念著遠方的路程,游子眷戀著故鄉。寒冬十二月,清晨起來踩踏厚重的霜。低頭看長江漢水奔流,抬頭望浮云飛翔。好友遠別,各自在天的一方。高山大海阻隔了中原,彼此相距又遠又長。美好的聚會難以再遇到,歡樂還未結束。希望您推崇美德,隨時珍惜時光。
燭燭:明亮的樣子。
馥馥(fù fù):香氣濃郁的樣子。
芬馨(xīn):香氣。
懷遠路:思念遠方的行程。
踐嚴霜:踩踏厚重的霜。
中州:中原地區。
殊未央:還未結束。殊,猶;未央,未盡。
令德:美德。令,美好。
景光:時光。
《李陵錄別詩》一般認為是東漢文人托名西漢李陵所作的組詩,非李陵本人創作。東漢末年社會動蕩,士人漂泊離亂頻繁,此類詩多模擬戍卒、游子口吻,表達離別思鄉之情,反映當時下層文人的生活境遇與情感需求。
此詩以細膩的景物描寫起興,由物及人,層層遞進,從夜聞蘭芳到游子思鄉,再到友朋遠別,最后以勸勉作結,完整呈現離別情境中的復雜心緒。語言質樸而情感深沉,是東漢擬古詩中表達離別主題的典型之作。
家本徙壽春,遭亂建炎初。
南來避狂寇,乃復遇強胡。
于時髧兩髦,幾不保頭顱。
亂定不敢歸,三載東陽居。
人事固難料,今乃八十余。
努力未死間,讀我先人書。
晚境諸兒少在傍,書堂孤寂似僧房。
家居不減旅懷惡,夏夜尚如寒漏長。
數筯筍虀甘淡薄,半盂麥飯喜豐穰。
愚儒幸自元無事,日課朱黃自作忙。
梅市長堤愴別情,魯墟歸路當閑行。
日沉菱浦看魚躍,煙合菰叢聞獺鳴。
蘸水門扉初半掩,擁橋炬火已先迎。
停橈不奈清愁得,獨倚闌干待月明。
跌宕欲忘形,溪園半醉醒。
靜看猿哺果,閑愛鶴梳翎。
矮榻水紋簟,虛齋山字屏。
更須新月夜,風露對青冥。
獨處將如長夜何,直將寂默養天和。
愛身不惰如懷璧,守氣無虧似塞河。
塵篋空存獲麟筆,煙陂懶和飯牛歌。
年來勛業君知否,纛下新降百萬魔。
云液初??小甕香,風漪乍展北窗涼。
巢干燕乳蟲供哺,花過蜂閑蜜滿房。
閉戶不知春已去,鈔書但覺日方長。
所嗟詩思年來減,虛負奚奴古錦囊。
早緣疏拙遂歸耕,晚為沉綿得養生。
藥镵釣竿緣已熟,海村山市眼偏明。
安西萬里人何在,廣武千年恨未平。
但使蓮峰歸路穩,亦無閑手揖公卿。
川云漠漠雨冥冥,濁酒閑傾不滿瓶。
蠶簇尚寒憂繭薄,稻陂初滿喜秧青。
王師護塞方屯甲,親詔憂民已放丁。
病起自憐猶健在,不須求應少微星。
平生與世曠周旋,惟有清游意獨便。
小灶炊菰山市口,束芻秣蹇海云邊。
春融恨欠舒長日,秋爽已悲搖落天。
首夏清和真妙語,為君誦此一欣然。
松棚黯黯接虛堂,掃地燒香旋置床。
密葉留花供淺酌,斷云障日作微涼。
高城薄暮聞吹角,小市豐年有戲埸。
白首史官閑盡歲,祇將搜句答流光。
野寺促晨裝,古驛休破橐。
雖云行役苦,客子心獨樂。
家山幸歸來,未免嘆拘縛。
安得萬里天,翩然下孤鶴。
滿榼芳醪手自攜,陂湖南北埭東西。
茂林處處見松鼠,幽圃時時聞竹雞。
零落斷云斜鄣日,霏微過雨未成泥。
老民不預人間事,但喜農疇漸可犁。
自斷殘年莫問天,吾儕何處不隨緣。
家貧卻得身差健,夜短何妨晝熟眠。
未歷名山采靈藥,且從同社樂豐年。
賣絲糶麥償逋負,猶有余錢買釣船。
賦分雖云薄,謀生亦自疏。
但令書有種,敢恨食無余。
身病慵行立,庭荒廢掃除。
寒溫雖泛禮,猶辱問何如。
八十九十老可驚,白發森然憎鏡明。
身當游岱尚少駐,書欲藏山殊未成。
大兒為國戍絕塞,季子伴翁親短檠。
古人已矣不可作,夜闌撫幾嘆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