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憶張亨父次賓之韻復用韻寫懷 其二
曉色侵人已細微,早寒真欲詠無衣。
蕭蕭病葉驚風墮,冉冉昏鴉帶雪歸。
卓筆且從臨草韻,提壺誰為款柴扉。
故人多在經年別,歲晚方嗟聚晤稀。
曉色侵人已細微,早寒真欲詠無衣。
蕭蕭病葉驚風墮,冉冉昏鴉帶雪歸。
卓筆且從臨草韻,提壺誰為款柴扉。
故人多在經年別,歲晚方嗟聚晤稀。
清晨的天色侵入人已覺細微,早來的寒意真想詠嘆《無衣》。凋零的病葉被風驚落,緩緩的昏鴉帶著雪歸巢。提筆暫且臨摹草書寫意,誰帶著酒來叩我柴門?故友多已分別多年,歲末才感嘆相聚稀少。
無衣:化用《詩經·秦風·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此處借指因寒生嘆。
蕭蕭:形容落葉稀疏、風吹葉動的聲音。
驚風:突然的疾風。
冉冉:緩慢、柔弱的樣子。
卓筆:提筆,指握筆書寫。
臨草韻:臨摹草書的筆意與韻律。
提壺:攜帶酒壺,代指攜酒來訪。
款柴扉:輕叩柴門,款為緩慢、輕輕之意。
經年別:分別多年。
歲晚:年末,歲末。
此詩為明代詩人李東陽冬日懷友之作。張亨父(張泰)為李東陽好友,二人同列“茶陵詩派”。詩中“次賓之韻”指依李東陽(號賓之)原韻唱和,復因雪天觸景生情,追憶與故友經年之別,抒發歲末難聚的悵然。
全詩以雪日清晨的細微寒意起筆,通過病葉、昏鴉等蕭瑟意象渲染孤寂氛圍,繼而以“臨草”“款扉”的生活場景過渡,最終直抒對故友的思念與聚少離多的感慨,情感真摯,結構自然,是李東陽“詩貴性情”主張的典型體現。
晝長人靜。紅日紗窗映。
午夢初回魂乍定。說是傷春酒病。
羅衫汗透難乾。簟紋玉腕斑斑。
起向中庭閑步,一雙胡蝶簾間。
自昔論交意,于今送遠情。綢繆匪一日,許與見平生。肝膽堪相照,飛騰俟晚成。朔風吹雁候,江上片帆輕。
槐市秋飆急,蘭舟越水長。橋門經術就,京國姓名香。業衍箕裘裔,心懸燕喜堂。春池歸夢草,何似滯他鄉。
籃輿屈曲入山行,天為清游特放行。卻好五云最深處,閒鷗威鳳共聯盟。
此來襟帶有江湖,自覺尊前詩膽粗。不及老彭豪更甚,右拈吟管左提壺。
皎皎對明月,泠泠撫孤琴。
呦呦調鹿鳴,青青懷子衿。
清聲流徵羽,逸響振窮林。
神理有感通,孑然獨傷心。
無意整云鈿,鏡里雙鸞去。
百舌最無知,慣作深閨語。
梁燕恰雙飛,春色歸何處。
妝罷拂羅裳,一陣梨花雨。
云氣晝冥冥,山深虎豹扃。
嵐光疑曉霧,獵火亂寒星。
地自飛泉白,天由密樹青。
窮荒開郡國,次第入郊坰。
猩唇鶴頂太赤,
榴萼梅腮弄黃。
帶眼一般官樣,
祇愁瘦損東陽。
吳淞夜雨。訝岸影移帆,亂燃松炬。但見傾筐籪側,紺螯爭取。
舵樓且作尊前供,剪明燈、笑斟芳醑。正逢霜后,金瓤镕腹,玉酥凝箸。
數俊味、當年曾譜。記天柱山房,詞人爭賦。須付廚娘調就,饆饠寒具。
秋宵客里撩人意,動歸心、石尤偏阻。欲消殘醉,茶鐺相對,眼波愁注。
對茫茫瀚海問蒼天,浩劫幾千秋。
看營盤殘骼,樓蘭廢塹,羅布龜丘。
處處繁華猝歇,百代風流休。
惟有白龍堆,依舊西游。
我到流沙絕域,覓奘師圣跡,江河恒流。
縱千難萬險,九死不回頭。
幸良朋,危途峰險,歷巉巖,猶似御輕騶。
終盡把、山川靈秀,珊瑚網收。
往時剩喜親標格,
今日無因款話言。
兀坐書齋飽蔬食,
想公飲客厭熊蹯。
亂山急雨來,匹馬騁孤往。
云裹馬蹄重,雨壓風頭響。
急泉奔下山,匹練平如掌。
已辦知津送去舟,重臨快閣亦悠悠。黃知橘柚江行好,此去況經龍霧洲。
去歲歸營丘嫂葬,今年那復以家行。挽須無用祇嗔喝,念我只兒同短檠。
造物知君時欲進,江山佳處遣頻回。霜風日夜摧搖落,面目端須見本來。
誤身何必嘆儒冠,粗糲須甘苜蓿盤。瓜地可耕歸獨負,未應真坐縛微官。
十月江行多北風,打頭不用怨天公。清音堂下換船處,想見掛帆灘已空。
霜風括地掃枯荄,
誰覺東君令已回。
唯有嶺梅曾漏泄,
一枝先向雪中開。
臘月到盤洲,寒重層冰結。
試去探梅花,休把南枝折。
頃刻暗同云,不覺紅爐熱。
隱隱綠蓑翁,獨釣寒江雪。
塵滿疏簾素帶飄,真成暗度可憐宵。幾回偷拭青衫淚,忽傍犀奩見翠翹。
惟有恨,轉無聊。五更依舊落花朝。衰楊葉盡絲難盡,冷雨凄風打畫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