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古艾鄭子剛賦可軒
未赴功名且釣船,
忽勤王事即貂蟬。
丈夫出處隨時變,
須卜此心然不然。
不容不辦屋三間,
出即扃幽退隱閑。
我蔽一言君記取,
黃扉未必似青山。
未赴功名且釣船,
忽勤王事即貂蟬。
丈夫出處隨時變,
須卜此心然不然。
不容不辦屋三間,
出即扃幽退隱閑。
我蔽一言君記取,
黃扉未必似青山。
尚未追求功名時暫且垂釣江邊,一旦效力國事便成了朝廷高官。大丈夫出仕退隱應隨勢而變,但需問這顆心是否甘愿。不能不備下三間房屋,出仕時鎖閉幽靜之地,退隱時便安享悠閑。我送你一句話你要記住,朝廷未必比得上青山的悠然。
貂蟬:古代官員帽上的裝飾物,代指高官顯爵。
出處:指出仕(做官)和退隱(隱居)。
扃(jiōng)幽:鎖閉幽靜的居所。
黃扉(fēi):指朝廷,因古代宮門為黃色而得名。
青山:代指隱居的自然環境。
此詩或為贈友之作,針對鄭子剛(古艾人)在出仕與退隱間的抉擇而作。宋代士人常面臨仕途與隱逸的矛盾,作者通過此詩勸其以本心為準則,無論進退皆需從容,隱含對官場紛擾的淡泊態度。
全詩圍繞“出處”主題展開,強調大丈夫當隨勢而變卻須堅守本心,以“黃扉未必似青山”收束,點明退隱之樂更勝仕途,體現了對傳統士人處世哲學的深刻思考。
沖雨沖泥處處行,物情殊不可詩情。
牡丹又是一年過,春事略無三日晴。
先后筍爭滕薛長,東西鷗背晉齊盟。
山居寂寞誰堪共,杞葉菊苗俱可耕。
去國翩翩又許時,愛君何日不攢眉。
二賢出處分明甚,四諫聲名今似之。
朝奏一封排佞疏,暮收千首餞行詩。
山林若問朝廷事,寶劍年來正倒持。
又是京華見上元,一番燈火奪春寒。
花蛾巧剪禁風撲,彩燕新裁帶月看。
客里無家愁對酒,吟邊索句夜憑欄。
寄言云雨休相妬,天下人人欲縱觀。
易東流派遠,千載見斯人。
金鼎烹龍虎,丹書役鬼神。
形臞心更古,食淡語尤真。
野鶴沖天去,空余華表身。
暗塵侵古鏡,抱膝月臺吟。
大呂呼不出,小詩留至今。
五言詩未下,什襲意何深。
莫是推敲了,禪余自賞音。
擬立門前雪,來時春又深。
望塵思北面,因病負初心。
形役猶甘分,腸枯費苦吟。
升堂定何日,洗耳聽規箴。
野性最于魚鶴親,自知不是世間人。
生成雪壑冰崖面,收得煙蓑雨笠身。
楊柳春來青眼舊,山林老去白頭新。
毋多感慨令君瘦,獨立斜陽一欠伸。
劫灰飛不到,人跡少曾來。
浪說珊瑚樹,空涵玉鏡臺。
洞虛風度竹,泉冷石無苔。
汩汩樊籠者,何因避世埃。
湖濱別去五經秋,喜得閑居無悔尤。
華藻不因焚硯棄,功名直待蓋棺休。
北山何假移文檄,西事猶堪借箸籌。
四海茫茫才思竭,如君尚向古人求。
晚趁歸舟醉復醒,一湖煙水淡冥冥。
自憐吟鬢新添白,強學游人去踏青。
足跡未經龍井寺,夢魂常繞冷泉亭。
何時攜手同登覽,花滿烏紗酒滿缾。
山頭日正焚,山腳雨紛紛。
石罅疑無地,樹身常出云。
神靈香不斷,天近路平分。
星斗迫人句,晚唐詩亦云。
石磴手難攀,林深去復還。
人行啼鳥外,僧住白云間。
野興平秋水,吟魂繞暮山。
馬頭風作惡,潘鬢任闌珊。
子入天臺我入閩,歸來又見六番春。
鴈書乏便通安道,鶴頸長延望叔倫。
吃藥未逢醫國手,聽琴誰見賞音人。
年來屢作江湖夢,細嚼君詩當問津。
攜家驅宦牒,短棹泛桃源。
人語聯篷屋,漁歌隔水村。
云歸千嶂合,雨過一江渾。
為愛招提近,纜船楊柳根。
休將心事問西鄰,原憲長貧豈是貧。
黃葉落邊迷去路,白云飛處倍思親。
世間那得埋金者,原上空慙負土人。
苦語只堪吾與汝,倚廬抱恨此情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