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侍讀挽辭二首 其二
去日還鄉旆,今朝反葬車。露門虛近位,東觀束殘書。論議留臺閣,哀榮動里閭。始終稽古力,當代幾人如。
去日還鄉旆,今朝反葬車。露門虛近位,東觀束殘書。論議留臺閣,哀榮動里閭。始終稽古力,當代幾人如。
好春虛度三之一,
滿架荼蘼取次開。
有客相看無可設,
數枝帶雨摘將來。
月怨花悲,翠簾蕩漾云垂地。賦情將寄。淚沁相思字。
獨掩深閨,且把絲桐理。琴聲細。塞鴻孤唳。影落瀟湘水。
銀瓶瀉酒正霜天,
玉麈生風夜更寒。
下客不辭投轄飲,
好花猶恐隔簾看。
四百青山障俗氛,
數家雞犬自相聞。
茆檐低礙巖前石,
木榻高棲雨后云。
晚徑樵歸憑鹿引,
秋林果熟與猿分。
從來懶入桃源市,
自釀松花日半醺。
生成毛羽自光輝,
泥壘棲身愿已違。
裁破素波剛試剪,
舞殘紅雨不沾衣。
空梁月冷無人見,
故國云深有夢歸。
滿眼春埃遮日起,
瓊樓雖好莫輕飛。
慘澹龍蛇戰血紅,紅流終護禹王宮。
荊襄作鎮人才歇,吳楚爭衡霸業空。
萬里風云登大別,百年日月送英雄。
苦心締造憐吾黨,一例艱難竟始終。
密竹疏松斗老蒼,
驚飛白鳥不成雙。
樓船飄忽隨朝電,
佛炬青熒徹夜窗。
攜酒且來尋島嶼,
投竿那用憶湖江。
君看雨過鋪晴練,
得句須令小謝降。
駒入隙來元不礙,
蠅鉆紙出定何妨。
老僧初到與三拳,埋恨胸中結此冤。痛恨忽消開正眼,方知吾不妄宣傳。
悟了還同未悟時,著衣吃飯順時宜。起居動靜曾無別,始信拈花第二機。
二十一年曾苦辛,尋經討論枉精神。驀然摸著娘生鼻,翻笑胡僧弄吻唇。
治國治民俱外事,存心存念自工夫。心思路絕略觀看,佛也無兮法也無。
壬戌十月十六朝,虛空拳踢不相饒。等閑打破疑團后,大地黃金也合消。
趙家姊弟能音樂,大燕輕盈小燕啄。
一朝選入漢宮來,君王寵愛生謠諑。
昭儀絕幸住昭陽,彤朱髹漆百寶光。
涎涎尾搖金屋里,玉階銅沓木倉瑯。
壁帶列錢在春殿,明珠翠羽如親見。
繁華鑄出黃金釭,屈曲夔紋鎖雙燕。
繁華千載盡成空,甘為綈封自絕宗。
太息曹宮赫蹄藥,椒香別殿怨東風。
此釭小劫天所棄,千載沈埋在何地。
拾得圓镮歸我家,為檢《漢書》證古器。
團圞想見飛燕時,開匣摩挲手自持。
溫柔鄉冷今何處,不若寒金可詠詩。
女師我愛班家淑,辭輦歸來守幽獨。
萬載傳流賦一篇,莫共伶元外傳讀。
九月悲風始,邊土何慘慄。
積雪齊高城,驚沙蔽寒日。
斧冰持飲馬,鑿地求鼠實。
月盛角弓強,三軍夜恒出。
合戰陰山下,矢盡歸途失。
手斬郅支頭,獻俘鳳凰闕。
闕庭侍從士,臥起佳人側。
日晏下朝歸,酌酒彈鳴瑟。
十年為漢將,甲胄行蟣虱。
一語不相能,投身對刀筆。
情葉事之宜,筆力亦稱之。
雖得于歙水之湄,然望而識其為苕溪也。
如何是佛
口是禍門
一錢不直
賣與買人
落拓山園載酒來,
江梅含雪倚春臺。
黃花無藉秋光老,
猶自離披帶雨開。
薄游寒暑換,仍自滯孤城。華發看人事,浮云識宦情。拂衣驅病色,懸榻避時名。但欲眠清晝,相嘲任友生。
此物還堪惜,何官不可休。驅馳如昨日,藥餌更清秋。名已千人廢,家徒四壁愁。南山歸自好,沮溺本同流。
倦游非一日,乘興復三秦。多病難為客,浮名喜中人。未堪沈案牘,何以走風塵。祖帳東門外,賢哉一老臣。
還鄉明日事,可奈簿書勞。棄置看同病,風塵避二毛。酒如涇水濁,枕對華山高。不是清秋色,何人見反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