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書令程文簡公挽辭二首 其一
謀猷國稱老,政事吏為師。
始卒君臣分,哀榮將相儀。
行人看笳鼓,舊部泣旌旗。
千載伊嵩路,蕭蕭隴樹悲。
謀猷國稱老,政事吏為師。
始卒君臣分,哀榮將相儀。
行人看笳鼓,舊部泣旌旗。
千載伊嵩路,蕭蕭隴樹悲。
您的謀略被國家尊為元老,處理政務是官員們的典范。從始至終保持著君臣的名分,身后哀榮備至符合將相禮儀。行人駐足觀看送葬的笳鼓,舊部隨從面對旌旗痛哭流涕。千年之后伊水嵩山間的道路上,只有蕭蕭的隴樹在風中悲泣。
謀猷:謀略,計謀。《詩經·小雅》:'秩秩大猷,圣人莫之。'
國稱老:被國家尊為元老。老,元老,德高望重的長者。
哀榮:指死后的哀榮,生前的榮譽與死后的哀悼。
笳鼓:古代的吹奏樂器與打擊樂器,常用于儀仗或軍樂,此處指送葬的樂隊。
伊嵩:伊水與嵩山,代指程文簡公的安葬之地(今河南一帶)。
隴樹:墳墓旁的樹木,常象征逝者長眠之地。
此詩為挽悼北宋中書令程文簡公而作。程文簡公(具體名諱待考)生前位高權重,政績卓著,死后備極哀榮。作者通過此詩追憶其功績,描繪送葬場景,當創作于程文簡公去世后不久,是宋代官場悼亡文化的典型體現。
全詩以‘贊’與‘哀’為核心,前半盛贊程文簡公謀略政績與君臣典范,后半通過送葬細節與蕭瑟秋景,將個人哀悼升華為歷史層面的追思,語言凝練,情感深沉,是宋代挽辭中的優秀作品。
香不求知色自然,朝來何許雪華鮮。
如行佛國參知識,未嫁仙姿益凈娟。
梅子已黃猶夜雨,客游方倦作春眠。
地卑山近征衣潤,不費熏爐一炷煙。
好辭絕妙過邯鄲,開卷清風起坐間。
想見襟懷濯冰雪,如聞吟嘯滿云山。
離亭劍閣千峰碧,歸夢萊衣五彩斑。
尊酒相逢更何許,秋帆回首下牢關。
眼明那得許精神,為問凡花隔幾塵。
雪月故為三益友,乾坤又付一番春。
詩情消得吟成瘦,畫手終應苦未真。
于我心期獨何事,小窗清夜絕相親。
高樓百尺久摧頹,輪奐重新亦壯哉。
徹夜笙歌催臘盡,聒天簫鼓挽春回。
都人雜沓揮千鎰,我輩登臨謾一杯。
京國繁華欣再覩,老來醉眼更堪開。
鴻鴈天涯到,云泥未闊疎。
漢卿來子墨,秦殿識中書。
欲作遼東獻,空慙楚地余。
寒蟲吟露草,此意合憐渠。
將軍鼓吹來,處士非所喜。
夸汝風月夕,天籟鳴不已。
汝姑勿自夸,坎井不可恃。
當知馬伏波,笑殺公孫子。
廢圃余荒徑,扶筇獨往來。
未愁風脫葉,生怕雨添苔。
得與民心樂,何妨笑口開。
神龍應念我,落日首重回。
飽說楊居士,沉浮楚越間。
高懷渺云海,健句壓江山。
歲晚還家樂,生平滿意閑。
合存耆舊傳,百世表鄉關。
榴花開正紅,杏子熟已赤。
谽谺倚天嶂,戌削出水石。
小驛有幽意,江風滿青壁。
悠然一杯酒,勞汝萬里客。
長安此北去,古人多遺跡。
蕭條干戈后,俛仰關塞迫。
宿師苦餽餉,諸將飽恩澤。
三嘆復出門,危梯欲何適。
喜說山居勝,蘭亭一盼中。
松楸今十世,竹帛故三公。
念德心何極,幽棲道未窮。
吾歸訪巖壑,雞黍更誰同。
已死奸諛老舐牛,非才詎可鎮西州。
豺狼逐去群狐懼,鷙鳥雖多一鶚秋。
天下孤寒有生意,諸蕃元帥為清修。
太平更有當年事,未可廉纖只么休。
妙絕人間獨此逢,石龜峰下野橋東。
亭亭玉骨氷肌子,櫛櫛蒼髯綠發翁。
偃蹇生懷千古意,蕭疎元是一家風。
何妨少入時人眼,鼎鼐終論第一功。
索居在村坰,水陸走通津。
半夜有棹歌,雞鳴語行人。
中年近少睡,耿耿多達晨。
外物非所念,頗復念我身。
圣賢不敢欺,久大在日新。
人生會有役,安得辭苦辛。
早被儒冠誤,依稀老更侵。
科名數行淚,岐路一生心。
自惜亡猿木,誰憐躍冶金。
使無鐘鼎志,何地可山林。
圣世持盈計,慈皇閱士多。
十年深注倚,一德妙中和。
日月長循軌,邊疆竟息戈。
到今清浄化,仿佛漢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