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入松六首 其三
城邊暖色夕陽收。有客共登樓。風檐吹落纖纖月,一片香浮。曲徑自生虛籟,疏林已作新秋。
憑欄凝望可消愁,耿耿素輝流。笙歌羅綺喧闐處,總輸他、法界清幽。把臂何煩阮籍,吟詩須結湯休。
城邊暖色夕陽收。有客共登樓。風檐吹落纖纖月,一片香浮。曲徑自生虛籟,疏林已作新秋。
憑欄凝望可消愁,耿耿素輝流。笙歌羅綺喧闐處,總輸他、法界清幽。把臂何煩阮籍,吟詩須結湯休。
城邊溫暖的暮色隨著夕陽漸漸消散,與友人一同登上高樓。風檐吹落纖細的彎月,空氣中浮動著一片清香。曲折的小徑自然傳來清幽的聲響,稀疏的樹林已顯露出初秋的景象。倚著欄桿凝望,或許能消解愁緒,明亮的月光靜靜流淌。那些笙歌燕舞、華服簇擁的熱鬧場所,終究比不上這佛界的清幽。何須像阮籍那樣與俗客攜手,應當與湯休這樣的詩僧結交共吟。
纖纖月:纖細的彎月,形容月芽之形。
虛籟:自然界的清幽聲響,指風過林間、小徑的空寂之聲。
耿耿:明亮的樣子,此處形容月光澄澈。
喧闐(tián):喧鬧、熱鬧,指世俗場所的繁華。
法界:佛教術語,指一切事物的現象及其本質,此處代指清幽的佛境。
阮籍:三國魏詩人,竹林七賢之一,常以放達避世,此處借指世俗中的泛泛之交。
湯休:南朝宋僧人,善詩,與謝靈運交好,此處代指能詩的方外之士。
此詞或創作于作者與友人秋日登樓之際。通過描繪登樓所見之景與內心感受,反映了作者對世俗紛擾的淡泊與對清寂雅趣的追求,具體創作時間與背景因史料未詳,暫據詞意推測為文人雅集時的即興之作。
全詞以登樓為線索,上片寫景,秋夜之景清幽疏朗;下片抒情,對比世俗與佛境,表達對高潔志趣的向往。語言含蓄,意境空明,是一首融景、情、理于一體的雅詞。
年少將軍師羽林,追奔翻為白頭吟。
不平豪憤三年氣,未死英雄萬里心。
故國山川知好在,異鄉風物許重尋。
捷書不報渾閑事,西出潼關無好音。
陳子賦可喜,十詩仍好辭。
亦云余事爾,何累壯夫為。
語浸初已漫,筆峰時出奇。
息肩當益學,葵圃未應窺。
柳映平橋路帶沙,行人歸思浩無涯。
臨岐蕭寺瑣蒼竹,催客杜鵑啼落花。
千里亂山云自暗,一谿流水日空斜。
伊予最是多情者,為拂前題置碧紗。
諸郎春鬢綠????,閬苑幽人為指南。
大率已經平子目,未應更與阿戎談。
夜螢撲案光分燭,秋水挼青色染藍。
的見松窗珠樹客,碧潯龍頷問誰探。
出自高明盛,歸從望族賢。
崇仁膺帝命,積善信家傳。
翌翌才三世,冥冥忽九泉。
空余可銘事,追繼采蘩篇。
妙齡通籍金閨里,三媺垂輝分鼎趾。
君恩至重論報難,烱烱臣心罄歸美。
太山深根蟠厚地,嵩華連鼇隆國址。
黃河一曲一千里,初自昆侖薦繁祉。
龍馬負出卜世圖,玉敷萬葉春有余。
走問南箕天永久,莫計后天難老壽。
中和賡入頌聲中,明堂布政知無窮。
當時五章寄天保,而今三祝增華封。
九曲池邊見老僧,君為前導啟重扃。
十年空憶揚州夢,萬里遙瞻長者形。
龍斷冥心同委吏,天涯隨分作孤星。
何當鳴指相逢去,珍重楞伽四卷經。
鄙夫十年江海客,岸草汀鷗隨步屧。稍收晚景付長竿,河伯供魚慰彈鋏。
煙云不鎻北闕心,飛出亂山青萬疊。束書卻入國東門,觚棱瑞日明書笈。
蹇驢破曉踏春泥,誰家暖氣生牙頰。門前賓客鄙可憐,紛如寒蠶饑望葉。
主人看屋客看地,士氣蕭條無一捻。邇年恰得玉堂家,名在執鞭猶煒燁。
玉堂丈人廊廟資,寶帯垂魚光遶脅。棣萼青春自一門,璇題白日常三接。
側聞好士禮作羅,纖鱗弱翮歸漁獵。蹉跎歲晚曳裾人,半雕鬢綠仍隨牒。
澗溪幽菜儻可羞,試雜萬錢聊一?。
玉階桂影秋綽約,天風為卷浮云幕。
嬋娟醉眠水晶殿,老蟾不守余花落。
蒼巖忽生云月裔,仙芬凄冷真珠萼。
娟娟石畔為誰妍,香露著人清入膜。
夜深碎月寒相就,酴醾卻作傷春瘦。
弄雪仙人淡纻衣,煙裙不著鴛鴦繡。
眼中寒香同誰惜,冷吟徑召梅花魄。
小蠻為洗玻瓈船,晚來秋甕葡萄碧。
小檻閑風物,高僧秀肺腸。
隔溪通竹色,開戶納山光。
撥雪晨蔬瘦,燒松午茗香。
淵明歸賦急,聊復此徜徉。
老火尚偃蹇,稚金殊踧踖。
雨如甑笠汗,但作氣蒸赫。
思君屢欲往,露頂不可幘。
坐懷屋漏下,蝸牛頗爭席。
屋漏人自佳,泥沙臥圭璧。
我衰了無營,飽睡夢書策。
家貧苦無書,豈復有漂麥。
不了湯餅事,可致萬錢客。
正須裹飯來,濯足水三尺。
及時瓜李任浮沉,畏景游云苦太侵。
環縣江流元渺渺,參天喬木自森森。
七言妙語騰光焰,八法新題冠古今。
聞道宵征最清處,風翻旌旆月流襟。
歸來久客鬢俱蒼,漸喜無人餽五漿。
未免高僧問勞苦,故應喬木慰凄涼。
山中猿鶴人誰健,門外蒿萊想自長。
為謝邦人豈吾薄,要當六印遶腰黃。
飛蓋西園夜,抽毫失謝君。
徘徊下修竹,暗澹入浮云。
素彩漫仍見,微芒細可分。
徒知此紈扇,離畢未前聞。
伐蒿種竹作清深,洗石鋤垣出翠紋。
玉節露勻新帶月,苔膚雨澀細留云。
四簷妍色開晴曉,一畝濃陰寄夕醺。
陶令醉時煩客去,夢魂瀟灑與誰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