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 其三
梧桐生嶧陽,
鳳凰翔其傍。
文章爛五色,
喈喈千仞岡。
稻梁非所慕,
竹實乃其飧。
奈何桐樹枝,
棲彼鴟與鳶。
梧桐生嶧陽,
鳳凰翔其傍。
文章爛五色,
喈喈千仞岡。
稻梁非所慕,
竹實乃其飧。
奈何桐樹枝,
棲彼鴟與鳶。
梧桐生長在嶧山之南,鳳凰在它旁邊翱翔。鳳凰羽毛色彩絢麗如五色文章,在千仞高岡上發出喈喈鳴響。它不羨慕普通的稻粱,只以竹實為食。可無奈這梧桐樹枝頭,卻棲息著鴟和鳶這樣的惡鳥。
嶧陽:嶧山之南,嶧山在今山東鄒縣東南。
文章:指鳳凰羽毛的花紋。
爛五色:色彩絢麗。
喈喈(jiē):鳥和鳴的聲音。
千仞岡:極高的山岡,仞為古代長度單位(七尺或八尺)。
竹實:竹子所結的果實,傳說鳳凰以竹實為食。
飧(sūn):泛指食物。
鴟(chī):鷂鷹;鳶(yuān):老鷹,均為猛禽,此處喻指小人。
此詩為張九齡《感遇十二首》之一,作于開元后期(約737年)。時李林甫專權,張九齡因直言進諫被排擠出朝。詩人借物抒懷,反映當時朝廷賢愚倒置的政治現實。
全詩以鳳凰與鴟鳶的對比為核心,諷刺小人竊據高位、賢才遭棄的亂象,既體現詩人對理想人格的追求,也揭露了時政弊端,是初唐詠物言志詩的典型代表。
和愁憑。檻曲冷、迤邐斜陽影。凄迷一角殘山,心事遙天催暝。
飛鴻送響,驚獨客、空堂酒初醒。飐清霜、幾葉宮槐,亂鴉如墨棲定。
誰念舊日神州,看青暗、齊煙九點寒凝。清渭東流無消息,衰淚與、銀瓶水迸。
長歌斷、悲風自發,正塵黯、銅駝泣露梗。問柴桑、甚日歸來,就荒空憶三徑。
山水經年別,樽罍十日留。柴門沙月動,木榻海云流。同愛名山隱,難忘帝國憂。何時解朱紱,一笑共滄洲。
下榻山中夜,論交海上村。百年同意氣,雙淚獨乾坤。木葉風江亂,秋燈霧樹昏。滄洲終自好,白首釣魚?。
慕赤松子辟谷,
學黃冠師餐霞。
更無半空鸞鶴,
何異深山龜蛇。
一官萬里尹蒿萊,幾個生前歸去來?
況復勞心陽子拙,敢云流涕賈生才。
晛消瘴霧千山凈,春到蠻花滿地開。
從此不愁風土異,生還終望我公哀。
金谷栽培異,春皇養育殊。
一枝輕聳翠,雙萼密承朱。
根是鴛鴦化,生來姊妹俱。
同行雖有伴,并寢總無夫。
共鑒勻妝臉,偷霞點絳膚。
東鄰與西子,謝女共羅敷。
解佩還曾否,為云總解無。
情深難獨步,力弱易相扶。
卓氏彌傷寡,長門愈恨孤。
斗誇紅粉面,齊著繡羅襦。
盡好藏金屋,誰堪作舞姝。
郎須待劉阮,家想住秦吳。
翠幕渾遮步,雕闌并向隅。
黃金難買笑,為爾倒金壺。
方是閑堂壽宴開。今回生日勝前回。
慈闈斑貌看看到,別駕除書鼎鼎來。
粉彩服,滟金杯。緩歌慢舞不須催。
明年此際稱觴罷,醉向裴亭與定臺。
望去翠無門,踏之云有級。
山僧欲掩扉,客隨孤鶴入。
扁舟下嶠識春寒,五兩隨風度幾灘。
古渡鐃吹侵月奏,孤城樓堞帶云看。
故園荔酒經春熟,過嶺梅花度雪殘。
一曲滄浪牽客淚,羊城珠斗冷仙壇。
葛陂化杖誰為力,
陶壁飛梭事有因。
好是風云相際會,
崢嶸頭角自驚群。
呼晴不似鳩知務,
報喜何如鵲愛人。
有口自鳴誰禁汝,
亂啼何必待殘春。
烏峰別我廿年強,祠貌孤存舊徑荒。
一樹附墻成老大,萬鴉遮瓦助昏黃。
尋碑回嘆兵塵涴,入市方知塔影長。
何必蒼茫愁獨立,只應歡適認還鄉。
岳麓東環湘水回,長沙風物信佳哉!
妙高峰上攜誰步?愛晚亭邊醉幾回。
夏后功名馀片石,漢王鐘鼓撥寒灰。
知君此日沉吟地,是我當年眺覽來。
香桂折新柯。紫陌金堤映綺羅。莫是長安行樂地,蹉跎。舊路依然此重過。
顧影逗輕波。到處閑門長薜蘿。休唱開元供奉曲,無多。落葉紛紛暮雨和。
杳靄何驚目,鮮妍欲蕩魂。向人無限思,當晝不勝繁。浩露晴方浥,游蜂暖更喧。只應春有意,留贈子山園。
輕盈千結亂櫻叢,占得年芳近碧櫳。逐處間勻高下萼,幾番分破淺深紅。
煙晴始覺香纓綻,日極猶疑蠟蒂融。數夕朱欄未飄落,再三珍重石尤風。
頒封銜命下丹霄,駟馬翩翩意氣驕。
楚地今傳鸚鵡賦,漢宮曾聽鳳凰簫。
星臨衡渚仙槎杳,雨過陽臺客夢遙。
為念明光需起草,莫將吟眺滯蘭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