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
有喜君初度,風雨作秋聲。連旬烈日,稻畦麥垅欲揚塵。好似天瓢在手,笑把群龍呵叱,四野注如傾。勃勃生意滿,翠浪涌縱橫。
君知否,仁者壽,壽斯仁。自從三代而下,民命寄蒼旻。滿目桑麻谷粟,滿目簿書期會,試說與仁人。小試作霖手,蘇醒永新民。
有喜君初度,風雨作秋聲。連旬烈日,稻畦麥垅欲揚塵。好似天瓢在手,笑把群龍呵叱,四野注如傾。勃勃生意滿,翠浪涌縱橫。
君知否,仁者壽,壽斯仁。自從三代而下,民命寄蒼旻。滿目桑麻谷粟,滿目簿書期會,試說與仁人。小試作霖手,蘇醒永新民。
在你生日有喜事時,風雨傳來秋聲。接連多日烈日,稻田麥壟塵土欲揚。好像老天手持水瓢,笑著叱責群龍,雨水傾盆注滿四野。處處充滿生機,翠綠稻浪縱橫涌動。你可知道,有仁愛之心的人長壽,長壽的人有仁愛。自夏商周三代以來,百姓命運寄托于上天。滿眼是桑麻谷粟,滿眼是文書公務,且說給仁人聽。且施展降雨才能,讓永新百姓蘇醒。
初度:生日。
天瓢:神話中天上盛水器。
呵叱:大聲斥責。
三代:指夏、商、周三個朝代。
蒼旻:蒼天。
簿書期會:指官府文書和按期的公務。
作霖手:指能降雨、拯救百姓的本領。
永新:地名。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當時可能當地遭遇旱災,百姓生活受影響。作者借壽星生日之機,表達對壽星能像及時雨般拯救百姓的期待。
此詞主旨是借生日賀詞表達對壽星的祝福與期望。特點是將自然景象與社會關懷結合,體現對百姓生活的關注。在文學史上雖不具廣泛影響力,但反映當時社會民生問題。
未及凌金頂,斜陽已半醺。
片林秋作色,虛壑晚生云。
影響無形在,仙凡一界分。
奇峰多屬意,只是不能群。
每依群從挹襟期,照坐高寒野鶴姿。
早解逃名馀玩世,老猶嗜學益工詩。
湖漪寫影須眉古,巖氣傳馨肺腑滋。
自媚商歌護棲息,天倪曼衍一嬰兒。
萬綠叢中蹴絳裳,
曉寒猶似怯春霜。
卻憐惠遠栽蓮吐,
尚負廬山夢里香。
勁節虛心本自奇,
四時常見綠猗猗。
笑他江上羅浮樹,
只放寒花三兩枝。
出嶺相逢話上京,歸鞍齊卸獨南征。
風搖五兩南州去,月傍孤燈病客驚。
莫倚能詩心便縱,大須力學眼還明。
無因別后知分寸,得趣深時遠寄聲。
羨子論文見解深,無端聚散苦難禁。
雖然后會剛期我,忽漫離筵已著心。
窮殺昌黎緣怪怪,誰憐子美獨涔涔。
寒梅斗雪看何處,還憶花前抱病吟。
月華靜夜思悠哉。夜靜滅紛埃。
窺人不待畫堂開。圓影隙中來。
細軒朱綴香塵滿,重門掩、露滴金苔。
洞房未曉且徘徊。清漏不須催。
欲從山北駐晴霏,
先與山南淡掃眉。
見說商周遺俗在,
試尋康俗未來時。
我無郡績合歸與,君有時名孰舍諸。
其事頗同人頗異,此心相照亦相疏。
一時風力天容改,后夜月華云氣舒。
同是江南易回首,人來多寄一行書。
相看白晝擁寒衾,餓極方知天意深。
但使常垂地主眼,安能更入野僧心。
老猿或可招新社,黑月應當罷苦吟。
此處尚留諸子在,何時煮雪一同斟。
才喜言和議未終,
忽聞胡騎入城東。
寒鴉不解河山異,
猶背斜陽戀故宮。
塞外傳金口,沙頭醉玉卮。
青山宜我病,明月憶君思。
江漢清秋潤,沅湘白日飛。
廟堂登稷契,云壑隱巢夷。
岡巒拔地起,夭嶠入城來。
佳氣山川聚,文昌鎖鑰開。
星輝奎宿閣,花滿法王臺。
邑小當沖要,專城愧不才。
非律非禪自在身,
免丁不納沒公憑。
明知未是龐居士,
且可題為破戒僧。
松欺臘雪千年古,
竹掃溪風六月寒。
鷺車飛下遍南州,趁曉春光總勝游。
楊柳風中金勒馬,桃花浪里木蘭舟。
山因日出收殘照,江為潮來向上流。
民族與時俱一變,也應海屋又添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