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詞
白頭翁。
白頭翁。
江海為田魚作糧。
相逢只可喚劉四,不受人呼劉四郎。
白頭翁。
白頭翁。
江海為田魚作糧。
相逢只可喚劉四,不受人呼劉四郎。
白頭翁啊白頭翁,以江海為田地,以魚作為食糧。彼此相逢只能稱呼他劉四,他不接受別人叫他劉四郎。
白頭翁:詩中所指人物,可能是一位隱者。
劉四、劉四郎:不同的稱呼方式,體現對人的不同態度
具體創作背景不詳,推測可能是詩人在接觸到類似隱者生活后,有感而發創作此詩,以表達對這種超脫世俗生活的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贊頌隱者不慕名利、自在逍遙的生活。其突出特點是語言簡潔,形象鮮明。在文學史上雖影響力有限,但體現了古代文人對自由生活的追求。
二老金蘭好,諸昆筆硯交。坐隅親問字,投分漆如膠。決眥云間步,驚心水上泡。屋梁耿殘月,含涕祖西郊。
臥羆花石戍,夢蝶古渝津。秀子嗣榮祿,諸郎皆聘珍。笄珈陪墓窆,霧雨暗車塵。今代誰班范,牽連漢傳循。
文成五利封,尚主亦不惜。謂世無神仙,佺喬在咫尺。
文成五利誅,駢首如羊豕。謂世有神仙,所言皆妄耳!
金銀宮闕間,可望不可到。清心守環中,無為領眾妙。
而況至人徒,修短非可校。不朽超形骸,千秋光遠耀。
嘆息復何言,為別已在茲。
對酒不能酣,撫纓立路歧。
河清難再俟,白日忽西馳。
感君意氣多,期我歲寒知。
愿言終努力,長歌懷此辭。
借問東園柳,
枯來得幾年。
自無枝葉分,
莫怨太陽偏。
一從臺傾苑樹死,
空馀飄瓦裁紋鴛。
三生石上厭華簪,火宅蓮華尚可尋。
天下有絲都繡佛,眼中何事不灰心。
酒旗歌扇人猶在,箬笠梭鞋路已深。
禪院儻能攜我去,一龕勤禮象王金。
鶯語急,蝶魂驚。
風雨催春一霎行。
繞遍闌干愁獨倚,傷春何必為離情。
提窄難妨馬,闌空半占花。夕陽如網墮溪斜。浸透一重簾子,吹淚閣窗紗。
小影眉邊月,啼妝臉上霞。西施生小苧羅家。那日門前,一樹柳陰遮。
那日柳陰深處,曉夢破啼鴉。
偶向街頭拾燼馀,得從人事驗乘除。故家文物都消歇,豈獨昭陵有玉魚。
三間小筑傍嚴灘,帆影松聲入夢寒。如此家山歸不得,傷心只向畫中看。
臨風雪涕望中原,朝士貞元幾輩存。喜汝飄零重得主,不曾厚價賣豪門。
玲瓏石畔倚輕紅,開落紛紛小院中。
為伴愁人聽夜雨,那堪嬌鳥啄秋風。
芳心密卷終難放,綠葉欹殘尚一叢。
不用天涯嗟歲晚,春風猶在海云東。
秋滿衡皋,淡云籠月,晚來風勁。
一抹殘霞,數聲過雁,還是黃昏近。
憑高臨遠,倚樓凝睇,多少斷愁幽興。
聽漁村、鳴榔隱隱,別浦暮煙收暝。
湘妃起舞,芳蘭紉佩,約略亂峰云鬢。
景物悲涼,楚天澄淡,過盡歸帆影。
斜陽低處,遠山重疊,蕭樹亂鴉成陣。
空無言,欄干憑暖,悶懷似困。
誰將靈斧劈靈巖,幻出蓬萊極巧纖。鶯弄笙簧聲合調,山開圖盡色拖藍。
白云匝地迷丹灶,黃蝶穿花落碧潭。麻石霍山兼國泰,清虛光景一無三。
外擁旋螺內碧巖,梵鐘云外落聲纖。鳥啼林壑如歌調,雨灑岡頭點翠藍。
松頂清風鳴夜瑟,花梢香露滴寒潭。三巖堪恣平生樂,海上從渠島有三。
病中心緒懶如絲。偶讀陶公數首詩。
既見其生寔欲可,此情卻笑兩同之。
廣將園圃誠多事,欲付琴書念亦癡。
但愿早知梨與栗,得如元亮五男兒。
大用縱橫掣電機,
爍迦羅眼尚膠黐。
迷途夢里爭唇吻,
卻憶隨他去一回。
世態狂瀾倒,何人結古歡。
心將日皛皛,行怯露漙漙。
荊棘生毫末,干戈起舌端。
惟應萬峰隱,差可一身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