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山二首
曲曲見昭山,孤青不相舍。湘水送千帆,凝眸幾人也。
終古石自碧,深春花欲紅。澄潭凝一碧,云末出雙虹。
曲曲見昭山,孤青不相舍。湘水送千帆,凝眸幾人也。
終古石自碧,深春花欲紅。澄潭凝一碧,云末出雙虹。
沿著曲折的路徑望見昭山,那一抹孤高的青綠色始終相伴不舍。湘江流水送過千艘帆船,專注凝望這景色的又有幾人?自古以來山石自然呈現碧色,晚春的花朵即將綻放出紅色。清澈的水潭凝聚著一片碧綠,云層盡頭浮現出兩道彩虹。
曲曲:曲折回環的樣子。
孤青:指昭山孤立的青綠色山影。
終古:自古以來,久遠。
凝眸:目不轉睛地注視。
云末:云層的盡頭。
具體創作背景無明確記載,推測為詩人游覽湖南昭山時所作。昭山為湘中名山,詩人通過觀察眼前景色,捕捉自然之美,即興寫下此詩。
詩歌以細膩筆觸描繪昭山及周邊景色,展現山川的靈秀與自然的生機,語言清新明快,意象鮮明,是一首典型的山水寫景詩,體現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敏銳感知與熱愛。
王師勞近甸,兵食仰諸侯。
天子無南顧,元勛在上游。
大才生間氣,盛業拯橫流。
風景隨搖筆,山川入運籌。
羽觴交餞席,旄節對歸舟。
鶯識春深恨,猿知日去愁。
別離花寂寂,南北水悠悠。
唯有家兼國,終身共所憂。
謂予獨迷方,逢子亦在野。
結交指松柏,問法尋蘭若。
小溪劣容舟,怪石屢驚馬。
所居最幽絕,所住皆靜者。
云簇興座隅,天空落階下。
上人亦何聞,塵念都已舍。
四禪合真如,一切是虛假。
愿承甘露潤,喜得惠風灑。
依止托山門,誰能效丘也。
四月深澗底,桃花方欲然。
寧知地勢下,遂使春風偏。
此意頗堪惜,無言誰為傳。
過時君未賞,空媚幽林前。
龍沙豫章北,九日掛帆過。
風俗因時見,湖山發興多。
客中誰送酒,櫂里自成歌。
歌竟乘流去,滔滔任夕波。
邑有弦歌宰,翔鸞狎野鷗。
眷言華省舊,暫拂海池游。
郁島藏深竹,前溪對舞樓。
更聞書即事,云物是清秋。
郢客吟白雪,遺響飛青天。
徒勞歌此曲,舉世誰為傳。
試為巴人唱,和者乃數千。
吞聲何足道,嘆息空凄然。
元氣浮積水,沈沈深不流。春風萬頃綠,映帶至徐州。
為客難適意,逢君方暫游。夤緣白蘋際,日暮滄浪舟。
渡口微月進,林西殘雨收。水云去仍濕,沙鶴鳴相留。
且習子陵隱,能忘生事憂。此中深有意,非為釣魚鉤。
玄黃一疲馬,筋力盡胡塵。
驤首北風夕,徘徊鳴向人。
誰憐棄置久,欲與駑駘親。
猶戀長城外,青青寒草春。
不到東西寺,于今五十春。朅來從舊賞,林壑宛相親。
吳子多藏日,秦王厭勝辰。劒池穿萬仞,盤石坐千人。
金氣騰為虎,琴臺化若神。登壇仰生一,舍宅嘆珣珉。
中嶺分雙樹,回巒絕四鄰。窺臨江海接,崇飾四時新。
客有神仙者,于茲雅麗陳。名高清遠峽,文聚斗牛津。
跡異心寧間,聲同質豈均。悠然千載后,知我揖光塵。
晤語青蓮舍,重門閉夕陰。
向人寒燭靜,帶雨夜鐘沈。
流水從他事,孤云任此心。
不能捐斗粟,終日媿瑤琴。
又作淮南客,還悲木葉聲。
寒潮落瓜步,秋色上蕪城。
王事何時盡?滄洲羨爾行。
青山將綠水,惆悵不勝情。
君平既棄世,世亦棄君平。
觀變窮太易,探元化群生。
寂寞綴道論,空簾閉幽情。
騶虞不虛來,鸑鷟有時鳴。
安知天漢上,白日懸高名。
海客去已久,誰人測沈冥。
秦水別隴首,幽咽多悲聲。
胡馬顧朔雪,躞蹀長嘶鳴。
感物動我心,緬然含歸情。
昔視秋蛾飛,今見春蠶生。
裊裊桑柘葉,萋萋柳垂榮。
急節謝流水,羈心搖懸旌。
揮涕且復去,惻愴何時平。
黃鐘扣元音,律呂更循環。
邪氣悖正聲,鄭衛生其間。
典樂忽涓微,波浪與天渾。
嘈嘈鴟梟動,好鳥徒緜蠻。
王吉歸鄉里,甘心長閉關。
寶鏡凌曙開,含虛凈如水。
獨懸秦臺上,萬象清光里。
豈慮高鑒偏,但防流塵委。
不知娉婷色,回照今何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