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溪隱居三首 其一
竹屋藏書是隱君,雙溪水落碧沄沄。交流轉映窗前柳,秀色平分海上云。碧月影連芳草渡,菱歌聲動白鷗群。蘭舟曉起隨漁父,濯足歸來日又曛。
竹屋藏書是隱君,雙溪水落碧沄沄。交流轉映窗前柳,秀色平分海上云。碧月影連芳草渡,菱歌聲動白鷗群。蘭舟曉起隨漁父,濯足歸來日又曛。
估帆葉葉泊雙橋,
綠柳青簾檻外飄。
隔岸人家歌《水調》,
江樓向晚雨瀟瀟。
兩塾弦歌日日春。不容坐席更凝塵。
常思芳桂攀燕竇,未見童烏繼子云。
流慶澤,仰家尊。救荒陰德過于門。
從師已是平原客,毛遂懷繃作弄孫。
紅到山榴恨事多。斷無消息奈愁何。尊前唱徹懊儂歌。
猧子局翻悲短劫,鮫人淚織委空波。鈿盟禁得幾蹉跎。
笠檐蓑袂漁鄉侶,吳根楚尾分散。八尺風漪,一簾月額,夢里有時相見。
瓊簽恨短。早城柳翻鴉,樓巢起燕。獨憑朱欄,鏡奩照影暗魂斷。
東園消夏正好,吟仙裙屐聚,籌碧攢椀。酒外禽多,澄邊魚密,料有香緘傳遠。
蘭江風便。判細槳輕劃,來尋曲院。對卷鯨波,玉舟休放淺。
云煙尺幅勢千尋,
水色山光萬象森。
畫意化工誰解得,
濃偏淺淺淡深深。
四上一杯亭,東風何作惡。
煙雨乍蕭蕭,遙天冥寞寞。
春愁浩難消,深心誰為托。
豸服自多榮,厚祿良不薄。
素食度清時,役役真堪怍。
歸去去歸來,故山留負郭。
綠蘿深處臥云煙,
觸戰蠻征事悄然。
臨老無端重出丑,
借婆裙子拜婆年。
詩人例多窮,我窮亦何因。頻年走道路,一饑累其身。簞瓢豈非福,天理元自均。俯仰茍不愧,此心猶昔人。
我詩元不佳,病后日益退。年來窮到骨,未可專詩罪。故人周與施,愛我不我費。歲晚短書稀,相望千里外。
學詩如學道,先須養其氣。植苗無它術,務在除荒穢。滔滔江漢流,源從濫觴至。要作千里行,無為半途滯。
東萊老先生,曾作江西派。平生論活法,到底無窒礙。微言雖可想,恨不床下拜。欲收一日功,要出文字外。
溧陽罕賢才,兩沈好兄弟。讀書不求功,其涯未可既。古人豈難到,顧我力行爾。茲道果何如,在此不在彼。
晴鳥曙山天,林光捲宿煙。
壑陰藏雪潤,麥露泫珠圓。
江樹南開早,唐松東向偏。
殷勤懸有待,請組舊行邊。
遍地兵戈戰壘屯,幾經曉諭澤如春。
鱷氛掃地都歸順,驪曲開筵倍覺親。
言教即從身教出,聞知孰若見知真。
邊民獲命恩難報,寒涕不揮冰上巾。
跛者命在杖,渡者命在舟。
人生依萬物,得失不自由。
有愁何以消,客或進一篘。
謂客酒可忘,吾愁非真愁。
痛飲雖至醉,不入伶籍儔。
此酒有時醒,此愁無時休。
重入脩門兩鬢絲,延和累疏竭忠規。
立朝頗慕汲生戇,謀國不知晁氏危。
老去故人能有幾,古來君子例無時。
傳聞近事堪悲慨,說向重泉亦皺眉。
幾年驄馬舊皇州,北望層關紫氣浮。椿護白云稱不老,萱沾湛露號忘憂。中朝尚許重班誥,東海應逢屢進籌。何用太行思狄相,盡教朱轂美南游。
太丘門第慶偏長,喜見元方又季方。借問飛霜仍繡斧,何如起草近含香。兩都譽并臣勞懋,一日恩兼帝賚光。況是南山紛獻壽,最榮雙白照高堂。
聞道龍沙卷雪飛,
蠻中傳去織弓衣。
柏山寺畔吟魂在,
曾見林梢鴨腳肥。
裘馬翩翩任指揮,瑯琊世胄繼前徽。披吟我欲圖雙照,賈勇君還殺一圍。
荒草寒云低大野,淡煙疏樹冷斜暉。舉頭莫射南飛雁,恐有征人帶信歸。
誰寫豐神上素綃,書生意氣直千霄。霜飛大漠蒼鷹健,日落平原駿馬驕。
文思定能驚玉署,壯游常自戴金貂。歸來刺飲黃獐血,聊作消寒酒一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