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汝士寺丞挽辭二首 其二
滿腹康時業,丁年未一伸。
方從中洛掾,俄掩北邙塵。
有子賢荀里,登科感孟鄰。
新阡伊闕下,長得塞門春。
滿腹康時業,丁年未一伸。
方從中洛掾,俄掩北邙塵。
有子賢荀里,登科感孟鄰。
新阡伊闕下,長得塞門春。
您腹中滿是安邦濟世的才學,正值壯年卻未能一展抱負。剛在洛陽擔任屬官,轉眼間便長眠于北邙山。有子如荀氏家族的賢才,登科及第得益于良好的鄰里環境。新的墓地在伊闕山下,從此常得春光映照墓門。
康時業:安邦濟世的才能。
丁年:壯年,成丁之年。
中洛掾(yuàn):洛陽的屬官。中洛,指洛陽;掾,古代屬官的通稱。
北邙塵:北邙山的塵土,代指死亡。北邙山為古代洛陽附近的葬地。
荀里:指東漢荀淑家族,其八子皆賢,此處代指張汝士有賢能的兒子。
孟鄰:化用孟母三遷典故,指良好的鄰里環境對子女成長的助益。
伊闕:洛陽龍門山,因兩山對峙如闕門得名。
塞門春:指墓門常被春光籠罩,暗含對逝者安寧的慰藉。
此詩為北宋文學家王安石為張汝士所作挽辭之一。張汝士(寺丞)生平不詳,據詩可知其壯年(丁年)任洛陽屬官(中洛掾),卻過早離世(俄掩北邙塵)。創作時,王安石或感其才學未展,又嘉其有子成才(登科),故以詩悼之,約作于北宋中期。
全詩緊扣“挽”字,先嘆逝者才學未伸、英年早逝之憾,后贊其子賢能、家族有望之喜,情感跌宕而收束于自然慰藉,體現了古代挽詩“哀而不傷”的典型特征,亦可見王安石對士人命運與家族傳承的關注。
高堂垂白夭天年,火窟埋身最可憐。有子能如漢毛義,為親求祿始稱賢。
跛客登堂揖讓工,笑聲隱隱出帷中。不容姬妾窺盧杞,卓識誰如郭令公。
鎮北威名著,安東將略長。援枹肝膽赤,仗鉞鬢毛蒼。
置陣分鵝鸛,連鑣控骕骦。旌旗縈析木,檣櫓散扶桑。
草檄屯兵地,分題結客場。荀吳元破敵,段颎舊平羌。
巨碣祁連外,高牙敕勒傍。煌煌麟閣燕,獸錦出明光。
八陣新魚復,三關舊虎符。橫行金鎖甲,獨挽繡蝥弧。
紫塞云連磧,黃沙月滿途。擒生過涿鹿,轉戰出飛狐。
朔雪飄笳吹,寒星墜鹿盧。胡床秋弄笛,油幕夜投壺。
熊豹傳韜略,麒麟照畫圖。受降城下戰,一舉懾威弧。
饑寒逼腐儒,顛倒作奇想。長安遠于日,無故思一往。
曾聞丈夫雄,咫尺視天壤。豈知適千里,三月費勞攘。
為裝迫旦暮,無乃太鹵莽。蕭然一室中,何物是行帑。
念此壯心摧,低徊轉悒怏。浮云翳清晨,孤帆雨初注。
結束上高堂,回遲更千慮。苦心發歡顏,但道舟楫具。
小兒不知愁,牽衣乞同去。不忍與明言,多方使之誤。
送行雜親朋,刺刺語及暮。風爭雨漸稠,篙師發微怒。
郎今何多談,明日誰與訴?
飛卿數闋嶠南曲,
不許劉郎誇竹枝。
四百年來無復繼,
如今始有此翁詩。
綠竹蒼松引夏涼,方塘曲沼藕花香。千峰獨對空山靜,一鳥不鳴清晝長。舂得細糧如玉子,釀來新酒勝璚漿。人生快意能如此,何用荒唐入醉鄉。
翠竹垂陰喜晚涼,蟬聲斷續芰荷香。鉤簾坐久暑無到,得句吟時興自長。閒展湘紋蘄竹簟,愛斟琥珀荔枝漿。生涯物外渾無事,不似儒官滯一鄉。
去者疊相送,往古多榮名。
勛閥誇顧郭,才望慕機衡。
予材既擁腫,予質復孤生。
重念蓼莪詩,俛仰還吞聲。
我生適憔悴,朽槁忽已成。
汝曹正焯焯,意氣無短平。
好為不朽死,勿求依人生。
僻處逍遙自一時,世途不復問安危。
鵝黃蕉葉浮杯酒,魚鱖桃花下釣絲。
白雪如山憐鬢發,苕華似水鑒須眉。
風云花月俱多事,惟有泉聲和詠詩。
月落宿禽起,
幽人殊未回。
不知何處磬,
迢遞過山來。
山肩吾子類賈島,
火色我儂輸馬周。
但得把螯同一醉,
絕勝側目避監州。
極目平蕪欲化煙,春愁黯黯不成眠。
半醒半醉簾垂地,微雨微晴水拍天。
望里花光渾暗淡,夢中云氣太纏綿。
伏雷未起蛟龍蟄,閒過東風混沌年。
合浦古珠池,一熟胎如山。
試問池邊蜑,云今累年閑。
豈無明月珍,轉徙溟渤間。
何關二千石,時至自當還。
千山萬山渺何處,塔影層層國清路。斜陽林外送微風,布襪蕭然蹋云去。
寺外澄潭一鏡圓,連漪倒浸青蒼山。長松蜿蟺落潭底,白日疑有蛟龍眠。
泉聲曲折引我入,菩提一樹高摩天。龐眉老僧可人意,為我掃石開禪關。
匏樽酌茗薦瓜果,野味足洗官庖膻。坐來庭徑轉岑寂,修竹杳窱聞清猿。
北窗跂腳許高臥,冰簟蔭借青瑯玕。始知物外即幽曠,化城何必離人間。
念昔平生俱道長,行驂劫劫無停鞭。三年席帽客京國,口識甘苦難為言。
今歲崎嶇浙東道,水浮陸走行三千。人生如此竟何為?空使慘戚凋朱顏。
誓從今日抉塵網,山深林密行盤桓。桃花流水跣足渡,嵬峨半醉來參禪。
纖玉參差象管輕,蜀箋小研碧窗明。
袖紗密掩嗔郎看,學寫鴛鴦字未成。
鸞旗肅肅駐郊坰,輦道風和霽色明。
四海無塵寧弛武,六軍有紀盡知兵。
雕弓親試穿云箭,繡罕還巡夾日營。
昨夜賜酺恩澤溥,馬騰士飽遍歡聲。
寒雨苦不止,同云滿太虛。
漓漓花易綻,脈脈歲將除。
烹茗徐添火,扃門懶著書。
有懷多晝寐,凄寂欲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