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
饑寒逼腐儒,顛倒作奇想。長安遠于日,無故思一往。
曾聞丈夫雄,咫尺視天壤。豈知適千里,三月費勞攘。
為裝迫旦暮,無乃太鹵莽。蕭然一室中,何物是行帑。
念此壯心摧,低徊轉悒怏。浮云翳清晨,孤帆雨初注。
結束上高堂,回遲更千慮。苦心發歡顏,但道舟楫具。
小兒不知愁,牽衣乞同去。不忍與明言,多方使之誤。
送行雜親朋,刺刺語及暮。風爭雨漸稠,篙師發微怒。
郎今何多談,明日誰與訴?
饑寒逼腐儒,顛倒作奇想。長安遠于日,無故思一往。
曾聞丈夫雄,咫尺視天壤。豈知適千里,三月費勞攘。
為裝迫旦暮,無乃太鹵莽。蕭然一室中,何物是行帑。
念此壯心摧,低徊轉悒怏。浮云翳清晨,孤帆雨初注。
結束上高堂,回遲更千慮。苦心發歡顏,但道舟楫具。
小兒不知愁,牽衣乞同去。不忍與明言,多方使之誤。
送行雜親朋,刺刺語及暮。風爭雨漸稠,篙師發微怒。
郎今何多談,明日誰與訴?
饑寒逼迫著我這迂腐的書生,讓我頭腦混亂產生奇怪的想法。長安比太陽還要遙遠,我卻無緣無故想去一趟。曾聽說大丈夫胸懷壯志,能把天地看作近在咫尺。卻不知遠行千里,要花費三個月時間忙碌準備。為了行裝日夜催促,這是不是太魯莽了。在這空蕩蕩的屋子里,哪有什么路費。想到這些我的壯志被摧折,徘徊不已,心情愈發憂郁。清晨浮云遮蔽天空,剛下過雨,孤帆待發。我整理行裝去跟父母告別,遲疑著又有千般顧慮。我強顏歡笑,只說船都準備好了。小孩子不懂憂愁,拉著我的衣服求著一起去。我不忍心跟他明說,就想辦法哄他。送行的有親朋好友,大家嘮嘮叨叨一直說到傍晚。風雨越來越大,船夫開始有點生氣。船夫說:“你現在說了這么多,明天跟誰說去?”
腐儒:迂腐的書生。
長安:這里可泛指心中向往之地。
咫尺視天壤:把天地看作近在咫尺,形容有遠大抱負。
勞攘:忙碌、紛亂。
行帑(tǎng):路費。
悒怏(yì yàng):憂郁不樂。
翳(yì):遮蔽。
結束:整理行裝。
刺刺:多言的樣子。
篙師:船夫。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詩人處于饑寒交迫的困境,內心渴望改變現狀、追求理想,于是產生去遠方闖蕩的想法。在準備遠行的過程中,面臨諸多困難,如路費缺乏等,反映出當時詩人生活的艱難和內心的矛盾掙扎。
這首詩主旨是展現詩人在困境中追求理想的無奈與掙扎。其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生活細節刻畫內心世界。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顯著地位,但生動反映了普通文人在困境中的生活狀態和精神面貌。
太微星畔鎖中臺,五歲重叨第眾材。桃李更饒當日盛,詠觴尤喜一春陪。賦成英俊無過漯,詩似神仙并姓梅。拂曉便隨新榜出,九門風景馬前來。
別離驚歲換,老病怯春寒。脫幘擁衾臥,移書就枕看。暗將歸計卜,聊把客懷寬。早晚金臺路,東風拂繡鞍。
吾聞古有穆天子,八駿西行日千里。何年下浴瑤池泉,滿背落花飛不起。月氐貢入光明宮,天閑十二皆春風。東方小兒拍手笑,曾識昆崙千歲紅。白玉鑿蹄金絡腦,一點明霞落煙草。征南將軍天上來,時人稱是真龍媒。房星照地春如海,會見論功朝玉臺。
上智何曾移下愚,百年輾轉自清癯。人間代代遺民出,不管西山薇有無。
東風歌吹發重闉。飛旆入山新。小雨不妨酥潤,江頭一并霜晴。年年心似,輸他釵燕,蟠帶迎春。怎得尊前避酒,史君精鑒如神。
長江萬里扁舟,春水孤煙白鷗。何處高人持釣,百年吾道滄洲。
雨過西湖漲碧波,畫船搖曳載笙歌。綠楊黃鳥蘇堤外,想像詩成憶老坡。
載酒向何處,稽山鏡水邊。若為無賀老,興盡便回船。
春云如有意,片片下城闉。乍合遙天媚,俄開遠岫新。有情元是幻,浮世總非真。晚景蒼茫色,攸然得所親。
流澌疏影綠潸潸,雨過春城客未還。多謝秦樓鳳簫侶,漫勞清夢到花間。
倦客京華鬢已疏,詩顛草圣了無馀。別離菊酒才秋晚,流落椒盤忽歲除。東閣士應羞噲伍,北山人有絕秦書。草蘆十具牛如辦,卻是求田勝本初。老年夢不到歌姝,一笑離尊孰與娛。歲事沈沈江上月,時情汎汎水中鳧。路貧如此誰來往,山意于人定有無。牢落不堪持說似,詩成時一寄奚奴。
欲繼真儒術,關門作圣賢。逍遙難久恃,齊物會長悛。有理推經奧,孰心似我虔。青燈添寂寞,狷介不參禪。棄智三千日,修身四五年。道心能自醒,儒術不真傳。子有其中樂,誰無甚矣憐。欲參蝴蝶夢,漱石枕流泉。道德終難悟,中庸不可瞻。世間頻出入,方寸總辛甜。不喜莊生誕,安循尼父嚴。百年何所寄,詩酒鑄陶潛。
登登山路轉山阿,須向仙人洞口過。澗水滿時青草短,巖花深處白云多。
不尋人處總相逢,睡足低枝染露紅。只許幽人臨澗看,那堪栽向小窗東。
北焙和香飲最真,綠芽未雨帶旗新。煎須臥石無塵客,摘是臨溪欲曉人。云疊亂花爭一水,鳳團雙影貢先春。清風未到蓬萊路,且把吟甌伴醉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