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京篇十首 其四
鳴笳臨樂館,眺聽歡芳節。
急管韻朱弦,清歌凝白雪。
彩鳳肅來儀,玄鶴紛成列。
去茲鄭衛聲,雅音方可悅。
鳴笳臨樂館,眺聽歡芳節。
急管韻朱弦,清歌凝白雪。
彩鳳肅來儀,玄鶴紛成列。
去茲鄭衛聲,雅音方可悅。
胡笳吹響在樂館之前,邊眺望邊聆聽歡度這美好的時節。急促的管樂與朱紅琴弦的琴音和諧共鳴,清亮的歌聲如《白雪》古曲般悠揚凝結。彩色鳳凰莊嚴來朝,黑色仙鶴紛紛排列成列。摒棄那些鄭衛之地的靡靡之音,唯有雅正的音樂才能令人心悅。
笳:古代管樂器,漢時流行于塞北、西域一帶,初卷蘆葉吹之,后用竹制。
芳節:美好的時節。
朱弦:用朱紅絲弦制作的琴,此處指琴音。
白雪:古曲名,傳為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中所載高雅樂曲。
玄鶴:黑鶴,傳說鶴千歲化為蒼,又千歲變為黑,謂之玄鶴。
鄭衛聲:春秋戰國時鄭、衛兩國的民間音樂,后因儒家認為其音靡曼,故代指淫靡之音。
雅音:指符合儒家禮樂規范的雅正音樂。
《帝京篇十首》為唐太宗李世民所作,創作于初唐時期。詩人通過描繪長安的繁華景象與宮廷生活,宣揚治國理念。此篇聚焦音樂文化,反映了初唐統治者重視禮樂教化、倡導雅正文化的背景,旨在以詩歌傳遞文化正統思想。
此詩以宮廷雅樂演奏為核心,通過樂聲、瑞象的描寫,批判鄭衛靡音,推崇雅正之樂,體現了唐太宗對文化正統性的重視,是初唐‘崇雅黜俗’文藝觀的典型體現。
銜哀送汝出江關,滿路悲風損別顏。
此日素車驅白馬,幾時黃絹勒青山。
夢回草色離腸斷,身著麻衣血淚斑。
憐我雙眸枯欲盡,不堪分手更潺湲。
叮嚀數語淚千行,此去關山路渺茫。
三伏炎蒸過劍浦,一江風雨度錢塘。
魂隨遠嶼孤鴻斷,目極遙天匹練長。
當念倚門雙白發,莫將行色滯他鄉。
要有堂堂冠劍叟,
蒼然十萬甲兵中。
太乙天皇謁紫清,
翠娥百萬擁云軿。
當時不合抬頭看,
忽見天丁叱火鈴。
帳下悲歌勢已孤,
美人忠憤慨捐軀。
山河莫道全歸漢,
墓草青青尚姓虞。
碧桃吐艷鶯初囀
丹桂含芳燕又歸
日往月來傳大道
花香鳥語泄真機
有時街上斷行人
猶見敲門訪子云
一種傷心向誰語
夜闌燈火只思君
漢威宣外域,
博望乘槎通。
進取堪模范,
誰人繼鑿空。
春至多新水,瀰漫四望同。卻疑霄漢里,還有泛槎翁。
萬疊峰巒秀,遙空散火云。興來聊極目,佇立向斜曛。
玉露生涼風,江空兔魄多。分明桂樹影,誰道是山河。
寒山高百尺,老樹傲風霜。更欲彈棋坐,秋聲九夏涼。
上水深虞費挽牽
順風似得江神憐
云山好處留不得
縱望令人空惘然
半江斜日送歸橈,
楚尾吳頭入望遙。
今夜鄉心愁絕處,
蘆花楓葉暮蕭蕭。
桂林好客武陵侯,邀我九月虞山游。
虞山酒罷月初出,乘月還泛漓江舟。
水清沙白石磊磊,小艇一雙放上流。
酒船坐客歌船并,隔船小伎司酒籌。
絲管啁啾鼓吹亂,忽然聲絕揚清謳。
是時天氣方高秋,四山蒼蒼煙霧收。
中流放棹船不動,聽曲大魚低昂浮。
曲終月皎四方靜,更鼓聲聲城上樓。
城上人語不敢睡,城門不鎖徹夜留。
城邊怪石如人立,醉中認是侯家騶。
侯家勸客樽如卣,夜深客醉勸不休。
主人一飲盡數斗,坐客何人堪獻酬!
送客歸去月更好,洗杯對月回船頭。
我時醉臥還側耳,笙歌水上去悠悠。
一病凄然愁到骨,滿園秋色蕭條。枝枝敗葉帶煙飄。蟲聲吟轉苦,為甚不辭勞。
隨意起來隨意睡,西風削處如刀。夢魂飛過段家橋。茫茫云共水,西子或相招。
曼倩空為洞冥記,
四山半屬野人家。
長生自古誰能得,
惟有蒼松管歲華。
族緒彫零不計年,戶曹一眷更蕭然。恨無收斂冠巾計,送汝安心穩坐禪。
烏玄鵠白從來事,兔角龜毛本自無。日用不知何許是,漫言實相與空虛。
夜色涼如水,
杏花寒不寒。
詩魂牽一縷,
繞遍曲闌干。
衣薄秋同樣,
窗虛月共看。
小鬟閒偶語,
似亦悵春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