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蘇年丈歸鼉陽
秋風颯颯動京華,
猶帶吳江萬里槎。
剪燭共談燕市事,
解貂同醉秣陵花。
梅開庾嶺初含雪,
雁入鼉陽晚帶霞。
莫訝分襟橫涕淚,
依劉王粲忽思家。
秋風颯颯動京華,
猶帶吳江萬里槎。
剪燭共談燕市事,
解貂同醉秣陵花。
梅開庾嶺初含雪,
雁入鼉陽晚帶霞。
莫訝分襟橫涕淚,
依劉王粲忽思家。
秋風颯颯吹過京城,仿佛還帶著吳江的萬里歸舟。我們剪燭夜談燕市的往事,脫下貂裘共醉于秣陵的繁花。庾嶺的梅花初綻,含著點點白雪;歸雁飛入鼉陽,晚霞映染羽翼。莫要驚訝離別時淚水橫流,我如當年依附劉表的王粲,忽然深切思念起家鄉。
颯颯:形容風聲。
京華:指京城,此處可能指北京。
槎(chá):木筏,詩中代指歸舟。
燕市:戰國時燕國都城,代指北京一帶。
秣陵:南京舊稱。
庾嶺:大庾嶺,位于江西、廣東交界處,以梅花著稱。
鼉(tuó)陽:地名,蘇年丈的歸處。
分襟:分離,喻指離別。
依劉王粲:用典,王粲為東漢文學家,曾依附劉表客居荊州,作《登樓賦》抒發思鄉之情,此處詩人自比,表達思歸之意。
此詩為送別友人蘇年丈歸鼉陽所作,創作于詩人客居京城(京華)期間。二人相交甚篤,曾共話往事、同醉賞花,如今友人將歸,詩人因離別之緒及客中思鄉之情而作此詩。
全詩以秋日送別為背景,回憶交游往事,借梅雪、雁霞等意象渲染離情,用王粲典故深化思鄉主題,情景交融,情感真摯,是一首典型的送別懷鄉之作。
花落苔青永巷幽,羅衣一侍幾經秋。長門縱有葳蕤鎖,爭奈閒情逐水流。
曲江絲柳漾春風,侍女開元結束同。妝罷臨池人似鳳,紫騮飛入玉宸宮。
嗚咽南樓吹落梅。聞鴉樹驚棲。
夢中相見不多時。隔城今夜也應知。
坐久水空碧,山月影沈西。
買個宅兒住著伊。剛不肯相隨。
如今果被天瞋作,永落雞群被雞欺。
空恁可憐伊。風日損花枝。
蕭蕭風竹夜窗寒,
書劍催人不暫閑。
對酒已成千里客,
斷腸聲里唱陽關。
三分病去十分仙,漸覺爰居布廣筵。豈必姓名連沆瀣,何煩酒食別崇宣。
尹夫人泣應由喜,邊孝先嘲何敢眠。擬益方書三品藥,良朋澹酒月明天。
只作癡蠶繭自呼,重陽又近小春酺。老夫自避一頭地,仙子群移六甲廚。
處處白虹飛寶劍,人人玄鶴舞明珠。心知載酒齊來意,其奈揚亭一字無。
家貧不與身添業,
病久寧非天儆予。
掃盡世間閑忿欲,
小園煙雨種春蔬。
憶我懸弧辰,祝念在四方。讀書緬往跡,壯志常慨慷。無由致身遠,空負七尺長。里井閑歲月,奄忽四十霜。
故人帝都來,輿馬驚村莊。昔為同學友,今佩太守章。別離二十載,遍游雍與梁。屢嗟蜀相功,幾回吊秦皇。
朝當出玉門,熊首指敦煌。逝將從子去,行行至洛陽。逶迤過商山,遂經渭水旁。渭水繞長安,自昔爭名場。
所求如未遂,賢達亦感傷。感傷可奈何,絕塞觀大荒。單于遺壘在,瀚海何茫茫。遐覽一揮涕,沈抱庶可揚?
負疴不獲俱,坐令悲窮鄉。
童年未曉君恩重。教得能趨拱。
重親帶笑酌天杯,聽祝語、殷勤捧。
青衫得掛尤光寵。桂是蟾宮種。
詩書濃處便生枝,但只要、頻澆壅。
安得神仙術,
試為施康濟。
使此平望村,
如吾江子匯。
都講蘇門屬使君,鶴徵復作出山云。
衣冠猶說尚書舊,門戶真蠲理學紛。
永憶治吳韋白美,獨慳輔漢綺黃勛。
峨眉見嫉千秋恨,付與虞初數佚聞。
國破兵如萬蟻屯,捐軀猶欲正乾坤。
千年廟貌含生氣,萬古綱常寄斷魂。
苔襯白云封石刻,柏拖寒雨障祠門。
陳詞跽灑汎瀾淚,天地酸心日月昏。
為愛匡廬好,終朝騎馬行。
低回山澗出,繚繞徑花明。
寺古僧初定,溪閒虎不鳴。
誰能絕頂上,愁看海云生。
三乘次第演金言,
義體周天應自連。
黃葉止啼兒不叫,
方知累劫困如眠。
暗風吹雨夜蕭森,布被支吾冷不禁。
老別匪徒三日惡,淡交奚止十年深。
床頭饑鼠縱橫出,階下寒蛩斷續吟。
遙憶孤舟蘆荻岸,有誰同我此時心。
楚雨迷紅樹,
吳霜老白蘋。
一聲京口雁,
愁殺渡江人。
梨園部里奏云和,衰惰煩公發藥多。
有囀春鶯觴客酒,無如龍馬暴民禾。
盍陪天下傳柑宴,且聽民間秀麥歌。
歸對蓬窗燈一點,卻疑太乙夜相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