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和正仲種菜種麥二首 其二
稻畦已改翻泥細,麥隴初分趁勢斜。
觳觫倦耕眠樹下,畢逋得食下天涯。
嫩晴微雨調時序,臘雪春風潤土砂。
避地山村成保社,倚需湯餅及鄰家。
稻畦已改翻泥細,麥隴初分趁勢斜。
觳觫倦耕眠樹下,畢逋得食下天涯。
嫩晴微雨調時序,臘雪春風潤土砂。
避地山村成保社,倚需湯餅及鄰家。
稻田已經改種,翻整的泥土細膩;麥壟剛剛分開,順著地勢傾斜延伸。耕牛因疲倦停止耕作,在樹下休息;寒鴉覓食后,飛向遠方。晴日與微雨調和著時節順序,臘月的雪和春天的風滋潤著土壤。躲避戰亂來到山村,形成了相互保障的村社;依靠著湯餅,與鄰家相互接濟。
觳觫(hú sù):原指恐懼顫抖,此處代指耕牛。
畢逋(bì bū):指寒鴉,一種常見的鴉類。
避地:因戰亂或災禍遷居他處。
保社:古代民間互助組織,共同保障安全。
湯餅:古代面食,類似面條,此處代指簡單食物。
推測創作于戰亂時期,詩人避居山村,目睹村民耕作互助,寫下此詩反映當時鄉村生產生活與鄰里關系。
詩中描繪改種水稻、種植小麥的農事場景,以及耕牛休憩、寒鴉覓食的自然畫面,結合時令氣候,展現避亂山村民眾耕作互助的生活狀態,語言質樸,情感真摯,體現對鄉村生活的熱愛與和諧鄰里的贊美。
呂梁積石天崢嶸,徐州上洪波稍平。蛟龍怒卷四時雨,砥柱亂落三秋星。辛夷杜若散洲渚,貝闕珠宮開窈冥。舟人倚棹笑相語,九里山色連彭城。
龍門鐵石倚天開,仿佛瞿塘滟滪堆。萬里江風來灝氣,九秋晴雪迸驚雷。層陰水府和云見,濁浪漩渦劃岸回。小艤扁舟待明發,霸王臺下久徘徊。
山花榮,山禽鳴,綠楊碧澗聲泠泠。
此時山翁尋故人,筍輿伊軋兮度密穿青,且行且止兮草軟沙平。
溪云山雨相送迎,沖口而出我詩成。
聽鶯載酒美雙柑,歲暮分遺興倍酣。
紅出洞庭微帶澀,黃傳甌越尚輸甘。
橘中別種瓤馀九,海外嘗新歲已三。
怪底淮南移枳橘,羅浮真味可曾諳。
東籬殘醉,過溪來、閒訪黃花消息。
小院高樓門半掩,細雨闌干吹笛。
側帽狂呼,搊箏緩唱,翠袖偎人立。
欲前還止,此中何處佳客。
卻是許掾王郎,風流年少,爛醉金釵側。
十載揚州春夢斷,薄倖青樓贏得。
遍插茱萸,山公老矣,顧影顛毛白。
憑高惆悵,暮云千里凝碧。
天生云鶴未教飛,萬古青霄望羽衣。
伊傅胸期巨川楫,夷齊身世首陽薇。
登臨到處關經濟,考訂何人任是非。
遺像清高容肅拜,菰中心事尚依稀。
熠熠流光漾水煙,
池亭雨歇晚涼天。
西風吹墮紅蕖里,
照見鴛鴦自在眠。
南渡艱難日,倉皇詔督師。
二陵半榛莽,四鎮各旌麾。
慷慨復仇議,悽涼絕命詞。
龍髯攀未逮,自恨一年遲。
酒幾于道少人知,乘墜俱忘即我師。身后虛名如勝此,陶潛李白更無詩。
不到房湖已數年,曲生風味想依然。使君醞籍真無敵,欲向樽中識圣賢。
村沽無復見瑤漿,苦澀酸辛巳備嘗。欲洗野人藜莧腹,除非金雁送鵝黃。
雖無斗量敵山濤,時復中之興自高。醉里醒醒方解飲,勿將佳趣語兒曹。
一跡無馀萬籟沈,
巒光月色共深深。
誰知尚有些兒鬧,
龍在霜枯木里吟。
草芽徑淺春還。海棠風信猶寒。香雪飄時紅染。一雙輕燕。穿花只管呢喃。
蘆邊綻了芙蓉。釣魚磯上秋風。月色今宵定濃。露華香重。粉絲偷占芳叢。
君才豈合老蓬蒿,四馬沖炎楚甸高。
囊里舊馀黃石略,腰間新佩呂虔刀。
山當衡岳無賓雁,路入宜城有醴醪。
明到轅門如問訊,書回聊慰夢魂勞。
橐泉夢斷夜初長。別館凄涼。
細思二十年前事,嘆人琴、已矣俱亡。
改盡潘郎鬢發,消殘荀令衣香。
多年布被冷如霜。到處同床。
簫聲一去無消息,但回首、天海茫茫。
舊日風煙草樹,而今總斷人腸。
碧天寫入柳湖底,
天上醉游春日斜。
便留畫舫入城去,
不忍馬蹄踏落花。
海角棲椽身似燕。銜雨穿梭,心逐春云亂。鏡里朱顏今不見。落花長憶深深院。
南國芳醪斟酌遍。前度擎杯,微憶赪人面。扶醉莫嫌歸去晚。星眸不隔吳天遠。
林下何所樂,游心書史中。
時窺言語外,默想圣賢同。
沂水有馀詠,舞雩多好風。
區區守一介,未肯易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