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翁雪月二竹 其二
明月照幽篁,天空夜氣涼。
繁陰連密地,清影亂疏行。
雨雪傷遲暮,風煙怯老蒼。
何如今夜景,瀟灑勝浮湘。
明月照幽篁,天空夜氣涼。
繁陰連密地,清影亂疏行。
雨雪傷遲暮,風煙怯老蒼。
何如今夜景,瀟灑勝浮湘。
明亮的月光灑在幽靜的竹林上,夜空清朗,夜晚的空氣帶著涼意。濃密的樹蔭連成一片覆蓋地面,竹影在稀疏的行列中交錯紛亂。雨雪曾讓我感傷晚年的到來,風煙中更畏懼容顏的蒼老。哪比得上今夜的景色,清爽灑脫勝過當年在湘江上的漂泊。
幽篁:幽深的竹林,出自王維《竹里館》'獨坐幽篁里'。
繁陰:濃密的樹蔭,指竹林枝葉繁茂投下的陰影。
遲暮:本指傍晚,詩中借指晚年。
浮湘:在湘江上漂泊,常代指漂泊生涯或江湖羈旅。
此詩或創作于詩人晚年,具體背景無明確史料記載。從'雨雪傷遲暮''瀟灑勝浮湘'推測,可能是詩人經歷漂泊后,于某寧靜月夜觀竹,觸景生情,借竹月之景抒發對晚年安定生活的感慨。
全詩以月夜竹林為核心意象,前半描繪清幽夜景,后半由景及情,對比往昔艱辛,突出當下灑脫。語言平淡中見深意,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的細膩感悟與豁達心境,是一首情景交融的詠物抒情小詩。
弄溪終日到黃昏,
照數秋來白發根。
何物賴君千遍洗,
筆頭塵土漸無痕。
柳岸風來影漸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態還堪賞,可憐赤壁爭雄渡,唯有蓑翁坐釣魚。
楚女梅簪白雪姿,前溪碧水凍醪時。
云罍心凸知難捧,自憐窮律窮途客,正怯孤燈一局棋。
春風最窈窕,日曉柳村西。
嬌云光占岫,健水鳴分溪。
燎巖野花遠,戛瑟幽鳥啼。
把酒坐芳草,亦有佳人攜。
捧詔汀洲去,全家羽翼飛。
喜拋新錦帳,榮借舊朱衣。
且免材為累,何妨拙有機。
宋株聊自守,魯酒怕旁圍。
清尚寧無素,光陰亦未晞。
一杯寬幕席,五字弄珠璣。
越浦黃柑嫩,吳溪紫蟹肥。
平生江海志,佩得左魚歸。
故里溪頭松柏雙,
來時盡日倚松窗。
杜陵隋苑已絕國,
秋晚南游更渡江。
解印書千軸,重陽酒百缸。
涼風滿紅樹,曉月下秋江。
巖壑會歸去,塵埃終不降。
懸纓未敢濯,嚴瀨碧淙淙。
日暖泥融雪半銷,行人芳草馬聲驕。
九華山路云遮寺,
同來不得同歸去,故國逢春一寂寥。
蘭溪春盡碧泱泱,
映水蘭花雨發香。
楚國大夫憔悴日,
應尋此路去瀟湘。
句吳亭東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里無馬跡,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聞吹出塞愁。
謝脁詩中佳麗地,夫差傳里水犀軍。
城高鐵甕橫強弩,揚州塵土試回首,不惜千金借與君。
煬帝雷塘土,迷藏有舊樓。誰家唱水調,明月滿揚州。
駿馬宜閑出,千金好舊游。喧闐醉年少,半脫紫茸裘。
秋風放螢苑,春草斗雞臺。金絡擎雕去,鸞環拾翠來。
蜀船紅錦重,越橐水沈堆。處處皆華表,淮王奈卻回。
街垂千步柳,霞映兩重城。天碧臺閣麗,風涼歌管清。
纖腰間長袖,玉佩雜繁纓。拖軸誠為壯,豪華不可名。
自是荒淫罪,何妨作帝京。
雨過一蟬噪,飄蕭松桂秋。
青苔滿階砌,白鳥故遲留。
暮靄生深樹,斜陽下小樓。
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
使君四十四,兩佩左銅魚。為吏非循吏,論書讀底書。
晚花紅艷靜,高樹綠陰初。亭宇清無比,溪山畫不如。
嘉賓能嘯詠,宮妓巧妝梳。逐日愁皆碎,隨時醉有余。
偃須求五鼎,陶只愛吾廬。趣向人皆異,賢豪莫笑渠。
水檻桐廬館,歸舟系石根。
笛吹孤戍月,犬吠隔溪村。
十載違清裁,幽懷未一論。
蘇臺菊花節,何處與開樽。
笙歌登畫船,十日清明前。
山秀白云膩,溪光紅粉鮮。
欲開未開花,半陰半晴天。
誰知病太守,猶得作茶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