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寄項司訓聘之
故人過我竹間廬,
襟抱重開十載馀。
親老共榮毛義檄,
官清仍載鄴侯書。
瀟湘景好何妨遠,
鄒魯風回定不虛。
去矣一氈堪臥起,
等閒塵土莫驅車。
故人過我竹間廬,
襟抱重開十載馀。
親老共榮毛義檄,
官清仍載鄴侯書。
瀟湘景好何妨遠,
鄒魯風回定不虛。
去矣一氈堪臥起,
等閒塵土莫驅車。
老朋友來拜訪我竹林中的居所,我們推心置腹,暢談闊別十余年的往事。你因奉養雙親而榮耀地接受官職,為官清廉仍隨身攜帶豐富的書籍。瀟湘風景美好,路途遙遠又有何妨?你去傳播鄒魯的文化風氣,必定不會落空。此去清寒的學官之職足以安身,輕易莫要為世俗事務驅馳奔波。
次韻:按照原詩的韻腳和用韻次序和詩。
司訓:明清時縣學教官,負責教育生員。
毛義檄:典出《后漢書·毛義傳》,毛義為奉養母親接受官職,母親去世后即辭官,此處指項司訓因贍養雙親而任職。
鄴侯書:唐代李泌封鄴侯,家富藏書,此處指項司訓為官清廉,隨身攜帶書籍。
鄒魯:孔子(魯)、孟子(鄒)故鄉,代指文化興盛之地。
一氈:典出《后漢書·鄭玄傳》,鄭玄在馬融門下求學時僅得一氈,此處指清寒的學官生活。
此詩為作者與項司訓(學官)重逢后所作酬贈詩。項司訓因贍養雙親出仕,為官清廉且重視文化,作者以次韻形式寄詩,既敘舊情,又贊其忠孝、清廉與傳播文化之風的擔當,反映明代學官的精神風貌與友人間的深厚情誼。
全詩緊扣“寄”字,從重逢敘舊到贊揚友人忠孝清廉的品格,再到肯定其傳播文化的意義,最后以“一氈”自守勸勉,層層遞進,既顯友情真摯,亦彰高潔志趣,是明代文人酬贈詩中兼具情感與思想的佳作。
迭嶂青云放曉晴,
乍看紅葉一枝橫。
徘徊體物難成句,
幾點玫瑰襯綠瓊。
夜半飛來海上峰,
笙竽萬籟奏天風。
素娥相望如招手,
欲駕神車上月宮。
我見世中人,日夜心兵動。布帛不遮寒,齏鹽不塞空。欲求安樂法,錯認逍遙夢。米大一粒珠,分應六門用。
我見世中人,開口便講理。將理與人爭,還是不明理。多爭理在伊,少爭理在你。爭人所不爭,不爭之爭矣。
河水流,蛟龍游,我聞昔夾神禹舟。
斥以蝘蜓爪角弭,后啟云維神禹子。
駕之驂驔渡河水,非不欲公效其美。
公非夏后與子孫,胡為與之爭吸吞。
天風有靜波有馴,公雖欲渡姑逡巡。
入棧始益門,日與平地遠。
山深箐復密,時就茅店飯。
崖腹泄云封,壑隙奔雷輥。
萬盤梯青冥,一竅鑿混沌。
俯窺怪鳥巢,橫穴猛獸圈。
人肖木皮癭,石斗鐵蹄踠。
壯哉淮陰侯,漢道首開墾。
放翁志亦豪,秋風思磨盾。
慷慨懷昔人,努力上修阪。
悶極聊涂抹,
行間半淚痕。
避兵歸故國,
遇賊滯孤村!
轉得名山勝,
難忘好友恩!
朅來思痛定,
把卷倍銷魂。
仄徑苔肥,小池萍厚。憑闌祗有人消瘦。乍晴還雨暮寒多,馀香漸褪雙羅袖。
密約無憑,愁腸依舊。菱花知我眉間皺。濕云如夢掛湘簾,簾前春去空長晝。
守居鳳凰背,茲亭壓其顛。
蒼崖當前斷,崩騰勢將騫。
洪濤從天來,萬鼓瀉百川。
高士耳目曠,壯夫胸膽搴。
維昔孰經始,蔣侯世稱賢。
斯人去已久,陳跡亦屢遷。
我來感且慕,拂拭頗增妍。
尚存甘棠意,善政或有傳。
逝水年華轉眼過,
桃源風景近如何。
新詩漫詠猱升木,
往事空升雉麗羅。
白屋貧時居自得,
黃粱熟后夢偏多。
官民一樣悲零落,
極目鵬山發浩歌。
北海廉平守,曾為漢大農。此邦高治行,今日繼前風。饑饉難于政,循良茂厥功。好將清靜對,推與四方同。
賤跡歸田里,高懷不世情。細傾憂國酒,頻話及時耕。紫橐恩將近,茅茨計未成。攀轅無好語,所愿達時英。
懶把蠶桑對夕暉,倚門長望每依依。
半山紅照日將晚,一樹青梅郎未歸。
無限風光春滿院,不勝幽恨月盈扉。
逢人試問渠消息,猶自江頭醉石磯。
萬井西風下,城高一葉飛。
可憐今夜月,重搗去年衣。
聽亂情交切,聲疏力漸稀。
異鄉刀尺冷,多少客思歸!
春到村居好,
枯腸飽可圖。
筍尖將露角,
麥秀欲生須。
南山有猛虎,
腥風振林木。
嗟爾射獵人,
負矢窮山谷。
虎怒不可攖,
攖怒激相撲。
韜弓出叢莽,
養禍長此族。
背麓多農家,
問詢少雞畜。
東鄰老嫗子,
昨者山下牧。
月黑績燈明,
西鄰聞夜哭。
溪邊短短長長柳
波上來來去去船
鷗鳥近人渾不畏
一雙飛下鏡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