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逆犯闕,缶老來書云:聾有所聞,歌以代哭,賦此答之二首 其一
盭氣阨金臺,
禁城中夜開。
燕成巢幕讖,
盜竊大弓來。
西北荒邊備,
東南剩劫灰。
誰將遏亂略,
指望出群才。
盭氣阨金臺,
禁城中夜開。
燕成巢幕讖,
盜竊大弓來。
西北荒邊備,
東南剩劫灰。
誰將遏亂略,
指望出群才。
兇暴之氣阻塞了京城,皇宮在深夜被強行打開。叛軍的行徑如燕巢幕上般危險,竟像盜竊大弓一樣犯上作亂。西北邊境的防備早已荒廢,東南地區只剩戰火后的殘跡。誰能阻止這叛亂的局勢?只能寄希望于涌現出杰出的人才。
盭(lì)氣:兇暴、乖戾之氣。
阨(è):阻塞、困厄。金臺:代指京城,帝王所居之地。
巢幕讖(chèn):用“燕巢幕上”典故(《左傳》),比喻處境危險;讖指預言、兇兆。
大弓:典出《春秋》“盜竊寶玉大弓”,代指國家重器,象征政權。
劫灰:佛教指劫火后的余灰,此處指戰亂后的殘跡。
遏亂略:阻止叛亂的謀略。
此詩或作于某歷史時期馮姓叛軍進攻宮廷(“馮逆犯闕”)之際。作者收到友人“缶老”來信,信中雖稱耳聾卻仍感知時事之危,以歌代哭,作者因此作詩回應,記錄戰亂實況并抒發憂國之情。
全詩緊扣“馮逆犯闕”事件,通過描繪叛軍破城、邊備荒廢、東南劫灰等亂象,揭露戰亂危害;以“誰將遏亂略”之問,呼吁賢才力挽狂瀾,體現詩人強烈的家國擔當與對治世的渴望,是一首典型的亂世紀實抒情之作。
事茍非,自有異。
事茍是,安有二。
玉井初浮翠出
禪風漸扇紅開
長梯顧我安得
凈社如君盍來
蒼龍元住五云東,此日黃昏卻正中。
琴瑟銅壺添水箭,翩翻珠戶記桑蓬。
上弦月色如銀白,南極星光似燭紅。
歲歲年年尊酒畔,小荷香霧綠槐風。
塤篪協奏倚歸鞍,歡敘何來一點酸。
舊德先型齊仰止,春風仁術溢眉端。
詩成金谷花應醉,酒入螺杯夏亦寒。
儒雅江東懸望眼,雍容底事話邯鄲。
葉積庭深,樓空一渺,于今幾度秋風。芳草斜陽,難尋擁彗高蹤。芒鞋竹帚晨昏課,想俳佪、頻繞芳叢。似閒愁、掃去還來,未許雍容。
凄涼東海紅桑老,算未秋搖落,已倒梧桐。詩恐驚人,丹青寄慨情濃。謝家春草池塘夢,園半畝、分付奚童。客徑遲開,一任云封。
綠云深護宛山家,消夏園林景物奢。
雨后雷抽三徑筍,晝長風落一溪花。
結鄰應許招巢父,寄釣何妨擬若耶。
有客隔溪曾立馬,芰荷香拂錦鞭斜。
難將好夢慰鄉情,
臥暖桃笙夢不成。
何處蘭舟雙畫櫓,
咿呀聲里客魂驚。
邊山莽無極,其來若長虹。中間萬堆阜,起落相雌雄。當其谽谺處,居人以為宮。筑基無定向,隨勢為橫縱。旭日朝在梁,暮日還穿櫳。乃知東家西,不是西家東。東西本強名,拘墟誚章逢。人生處大地,下上緣蟻封。朔方千人帳,南海萬斛艟。其人更相笑,等為綴窠蜂。
寧知九州外,積水浮空濛。吾居小西溝,眾水走其麓。一雨浩無涯,往往沒馬腹。厥土埴而疏,滑汰苦磽埆。邊居出無車,有亦當折軸。借屋祇二間,置我并兩仆。瓦脊動鱗甲,墻罅下雷瀑。屋如漁舟小,水氣浸衣綠。斜風卷地來,恍將蕩回洑。飄然江湖心,一葉穩百斛。曉起白濛濛,方知抱云宿。此時山頭望,見云不見屋。
春江欲入戶,快取坡詩讀。貧士若孤云,隨風自縹緲。或來墮檐端,或去罥林杪。浩然太空中,聚散憑秋昊。無依與有托,云自初不曉。
丞相吏朱云,大夫掾孫寶。二生自標置,猶道不為好。古之賢達人,志不在溫飽。不知古今人,何以異其道。覓舉趣為官,立意馳八表。家人方戛釜,明日晚餐少。何者是遠謀,一飯盡千巧。懷哉孔顏樂,樂處果不小。飯疏食飲水,疏水具之早。有巷有簞瓢,優游足娛老。
古樹不知年,清陰團老屋。
幾案無纖埃,圖書猶滿軸。
歡言數晨夕,幽興日相逐。
叢桂正留人,池荷有馀馥。
石上烹寒泉,茶煙冒新竹。
平臺浥西爽,晴翠黏衣服。
樊遲請學圃,曹劌鄙食肉。
但得十雙田,奚比九州牧。
吏隱不可兼,安閒即是福。
悠悠西嶺云,采采東籬菊。
無情歲月又中秋,天色蒼蒼月色幽。
今日佳辰思母老,兩年何事住皇州。
稚妻解進茱萸未,諸妹能供苦茗不。
想極夜深憑幾臥,夢魂飛到粵山頭。
禾川何似成均逸,又似陵湖枕上無。驟雨驚回幾場夢,羅浮無夢到皇都。
羅浮無夢到皇都,縱到皇都夢亦孤。只有一端難忘處,巢由深荷有唐虞。
君恩泰山重,
爾命鴻毛輕。
一意懼千古,
敢懷妻子榮。
胸涵太古恐無鄰,
面著微埃詎許親。
顧肯城南訪窮巷,
松風時煮一甌春。
冷泉淺濁使人愁,
開板黃波去不休。
岸側細泉穿亂石,
始知別是一清流。
閑敲玉鐙隋堤路,一笑開朱戶。素云凝澹月嬋娟,門外鴨頭春水、木蘭船。
吹花拾蕊嬉游慣,天與相逢晚。一聲長笛倚樓時,應恨不題紅葉、寄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