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人寫真求贊 其四十七
只者赤肉一塊,說甚清奇古怪。
平生懶似牛頭,度世憨如布袋。
不空而空,無在而在。
法法唯心,塵塵三昧。
問渠是假是真,兩彩而今一賽。
只者赤肉一塊,說甚清奇古怪。
平生懶似牛頭,度世憨如布袋。
不空而空,無在而在。
法法唯心,塵塵三昧。
問渠是假是真,兩彩而今一賽。
不過是這一塊血肉之軀,何須說什么清奇古怪。平生懶散如牛頭般遲鈍,處世憨直似布袋和尚般豁達。不執空相卻有空境,不在某處卻無處不在。萬法皆由心所生,微塵中盡藏禪定。問這是假是真?如今真假已合為一體。
赤肉一塊:指人的肉體,強調形骸的平凡。
牛頭:或指“牛頭禪”(禪宗一派),或喻遲鈍;此處形容懶散之態。
布袋:借指布袋和尚(彌勒化身),象征憨樸豁達的禪者形象。
不空而空:佛教術語,指不執著于“空”的概念,卻自然契合空性。
無在而在:超越空間局限,又遍在一切處。
法法唯心:源自“萬法唯心”,指一切現象皆由心識顯現。
塵塵三昧:每個微塵中都蘊含禪定境界。
兩彩一賽:宋代俗語,比喻兩者合一,此處指真假無別。
此詩應為宋代禪門題贊之作。宋代禪宗興盛,禪僧常為畫像題贊以表禪意。詩中“寫真求贊”即應請為禪人畫像題贊,旨在破除對形相的執著,揭示禪者“法法唯心”的本真面貌,反映宋代禪宗“即心即佛”的思想特點。
全詩以平易語言破除對禪者“清奇古怪”的外在想象,通過“懶似牛頭”“憨如布袋”等生活化比喻,凸顯禪者平凡中的本真;結合“不空而空”“塵塵三昧”等禪理,直指“萬法唯心”的核心,體現禪宗“見性成佛”的宗旨,是宋代禪門題贊中“以俗顯真”的典型之作。
遮莫逍遙息世機,松林梅塢自依依。
閒看舊侶摩霄去,獨愛清池對影飛。
心到靜時殘月曉,夢初回處一僧歸。
十年城郭雖如舊,未許逢人問是非。
落日照松竹,山中風氣寒。我來憑吊古,誰與共還丹。
撫掌泉心澀,舞蛟亭翠殘。可憐為圃客,當日盡仙官。
鄧志喜時出,陳君鋟板勤。地靈原首望,天柱更三分。
沒骨難尋箬,無心且看云。大丹如易與,妙道不傳文。
閩人虛畏甲申雨,海客真愁己卯風。
千里霞光當日暮,一痕虹影在天東。
堯憂不離耕桑事,禹貢難忘戰伐功。
綆短汲深增百慮,那因妻子念途窮。
不是饑驅迫,中途亦可歸。
傳來三楚信,才解萬山圍。
野曠棲烏急,峰高過雁稀。
北風吾畏汝,吹作雪花飛。
高上石子岡,雨霽草猶濕。
孤亭在山巔,半為樵牧集。
有風云不留,無人鳥自入。
人煙紛目前,遠山近城堞。
風氣此獨殊,秋深未黃葉。
自君之出矣,心意遠相隨。拆破唐人絹,經經是雙絲。
自君之出矣,玉鑒生塵垢。蓮子種成荷,曷時可成藕。
自君之出矣,懶妝眉黛濃。愁心如屋漏,點點不移床。
粼粼澗中石,嘉木郁繁陰。好鳥時相和,悠然靜者心。
飄飄水中洲,杜若秋漸長。暗香灑寒流,時激清泠響。
高臺望不極,萬里御雄風。旬日那能返,泠然天地中。
垂垂千樹柳,風動曲塵絲。費盡春時絮,堤前贈別離。
文星漸見射臺星,
仙籍高標第一名。
為語邦人休眷戀,
北門臥護要耆英。
年年躍馬長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
青錢換酒日無何,紅燭呼盧宵不寐。
易挑錦婦機中字,難得玉人心下事。
男兒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橋畔淚。
關關鳩婦亦收聲,天意猶慳一日晴。
槐綠盡供春晝夢,梅黃尚憶歲寒盟。
海邊書托文鱗便,戶外詩來喜鵲鳴。
千里宦情隨處好,秋風何用記莼羹。
層城沸哀笳,嚴鼓郁難競。絲楊掛兵氣,頹照黤相映。
殘花解人事,晚服謝閒靚。惡風驅春華,八表遂同病。
可憐傷春筆,疲腕不能橫。終晨厭家食,緣恨畏明鏡。
已甘疏簡編,豈曰敢譏評。大圜循無窮,焉究衰與盛。
獨憂心聲變,噍厲不可聽。正宮既永絕,明莖罷照暝。
脩途遂如漆,孤嘯未遭省。吾生勤俯仰,斗室嘆懸磬。
簏虛那勞障,席破不遑正。愀然對哀匏,矍爾避語阱。
延之昔好詠,望古托龍性。此朝信多亂,此士蹙靡騁。
未能遏橫流,復用思潛泳。濁漳亦可涉,裳佩要鮮凈。
世間多纖兒,秉杼不布經。機鉗始交觸,毒矢積一迸。
素鞸成前驅,黨屬互吞并。嗚呼士大夫,貴賤系趙孟。
爾曹致足僇,天王復明圣。陸梁望淮蔡,滄景亦剽勁。
奈何相損之,群帥詎受令。政當略煩苛,先務百僚敬。
補苴定何謂,刻意頌休慶。明夷旦未融,瑣尾活馀命。
春輪終奔催,已矣無究竟。
黃云白水動蒼茫,雪滿春林夜有光。
氣轉乾坤猶冷淡,時來花鳥各飛揚。
百年扶醉逢人日,萬里登樓憶故鄉。
熟讀離騷還痛飲,風塵偏笑不狂狂。
疏風吹下夜森沈,彷佛簫音起碧岑。
閬苑有書猶未附,網羅何處漫相侵。
天教松月同昏曉,地許滄江共古今。
更有仙蹤不到處,一群清影自追尋。
指北黃龍飲,從西天馬來。
飛輪齊鼓浪,祝炮日鳴雷。
中外通喉舌,縱橫積貨財。
登高遙望海,大地故恢恢。
宋祚逢厓事總非,至今啼鳥怨芳菲。
舟翻奇石空流水,淚滴蒼梧黯夕暉。
將帥戰寒金虎旅,相臣心戀袞龍衣。
大忠祠下滄溟月,猶照孤鷴夜夜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