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雨花臺高處亭子
高上石子岡,雨霽草猶濕。
孤亭在山巔,半為樵牧集。
有風云不留,無人鳥自入。
人煙紛目前,遠山近城堞。
風氣此獨殊,秋深未黃葉。
高上石子岡,雨霽草猶濕。
孤亭在山巔,半為樵牧集。
有風云不留,無人鳥自入。
人煙紛目前,遠山近城堞。
風氣此獨殊,秋深未黃葉。
登上高高的石子岡,雨后初晴小草還帶著濕潤。孤零零的亭子在山頂,一半成了樵夫和牧童聚集的地方。有云飄過卻不停留,沒有人時鳥兒自在飛入。眼前人煙紛繁,遠處山巒連著近處的城墻。這里的氣候特別不同,深秋了樹木還沒變黃葉。
雨霽:雨后初晴。
樵牧:樵夫和牧童。
城堞:城上如齒狀的矮墻。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推測詩人在雨后登上雨花臺高處亭子,被眼前獨特的秋日景色所觸動,從而創作此詩。當時可能社會相對平靜,詩人有閑情游覽賞景。
此詩主旨是描繪雨花臺高處亭子的秋日景色,突出其獨特之處。特點是寫景生動,意境清幽。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細致的觀察和獨特的感受。
南州士問美,北闕帝恩繁。稍慰晨昏戀,仍聞詩禮尊。出從鳣席授,歸向鯉庭論。荀令香雖冷,何郎粉尚溫。通家余濩落,喬木爾飛翻。獲保野人業,能忘真宰恩。風飆倏以過,桃李竟何言。唯有青山色,依然傍篳門。
粉戶為郎兩見春,當時曾識濟川人。留侯再踐功名地,白也今為放逐臣。自笑鳧鴻飛渤澥,卻慚冠劍拂埃塵。數奇自是平生事,終始須期入大鈞。赤子潢池久弄兵,暫辭臺席抗蜺旌。屏風隔坐方調燮,棨戟前驅遽遠征。淮蔡巳瞻裴相節,秦川猶列武侯營。策勛未用膺光寵,待復中原致太平。
結發奉君子,明誓要不薄。山岳起蒼黃,歡途為悲別。思喻隨形影,昏旦無期輟。上堂顧宗祀,下堂顧身托。驅車周道中,足若羅荊棘。松秀太華顛,虞同稂莠植。豈不亮子心,愛深生慮博。
峰巒回合樹青蔥,茅屋參差一徑通。匝地藤蘿云護綠,滿林桃杏雨含紅。絲桐夜撫梅邊月,石榻晴眠竹外風。避世已拚天下事,出山應笑紫芝翁。
襄城問道意無窮,杖屨逍遙洞壑中。漢主虛開游獵館,秦庭何重望仙宮。披云獨往窺丹灶,觀瀑相攜坐玉豅。鸞鳳聲從蘇嶺下,桑麻路與武陵通。霞明亂葉秋光晚,月浸澄湖夜色空。揮麈談時星歷歷,銜杯藉甚草茸茸。詩成笑倚三珠樹,筆落雄生五彩虹。騎鶴浮丘應有待,飛鳧葉縣未能同。文園渴矣懷餐露,鄭圃泠然快御風。讀罷淮南招隱賦,溪山吾欲縮壺公。
大江飲酒如澆灰,小江縱酒顛如雷。扁舟相送不道遠,百二十里云帆開。云亭老人窮不死,故園茅屋荒蒼苔。闔廬城中一畝地,已辨甕牖鋤蒿萊。吳興上佐吾黨士,十年縱賞西王臺。眉間黃色袨綵服,柁樓長嘯春風回。要須酩酊酬此別,不離萬頃添金杯。明朝相望即湖海,縱有美酒何為哉。
東坡喜說鬼,妄言聊解醒。本來無所為,妙語乃環生。后世談神怪,唯以寄勸懲。顏夭蹠乃壽,此理既無憑。況復涉三世,支離彌可憎。紀氏作五記,文筆頗清明。為有宣傳意,難動識者聽。卻有一節話,題曰繩還繩。縛狐還被縛,報復相因承。等是示儆戒,此意差可稱。孔子重直道,報怨得其平。牙眼各相報,見于景教經。儒家貴中庸,天主有威名。同時傳此語,不能違人情。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琴書四十年,幾作山中客。一日茅棟成,居然我泉石。
冷熱交侵汗幾重。夜深如墨壓雙瞳。誰將醉里忘憂境,化此眉間徹骨疼。燈影淡,酒香濃,當時言語漸朦朧。只聞風雨摧花急,陣陣春寒透碧櫳。
飛閣崚嶒倚碧空,僧來幽獨只鳴鐘。寒潭夜映藤蘿月,虛谷香搖貝葉風。白鹿有時仙馭石,青山無伴鶴窺松。興狂滿地堪游賞,直叩巖扉第一峰。
裊娜嬌姿不耐霜,芳根移得在朝陽。帶將春色三分艷,散作秋陰滿院香。傾日尚疑聞羯鼓,臨風猶似舞霓裳。祇愁野鹿偷銜去,寂寞梨園空斷腸。
瀟湘秋氣高,群木禿如指。粲粲朱實繁,傲霜如有喜。愿言事封殖,勿使間棘枳。
黑潤與黃沉,持薰倒掛鳥。不教雙翅間,收得香煙少。
三月楊花合,四月麥秋初。幽州寒食罷,鄭國采桑疏。便聞雁門戍,結束事戎車。去歲無霜雪,今年有閏馀。月如弦上弩,星類水中魚。戎車攻日逐,燕騎蕩康居。大宛歸善馬,小月送降書。寄語閨中妾,勿怨寒床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