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唝曲四首 其一
桑葉綠如煙
春蠶對妾眠
吐絲何太苦
心緒兩纏綿
桑葉綠如煙
春蠶對妾眠
吐絲何太苦
心緒兩纏綿
桑樹的葉子綠得像煙霧一般,春蠶在我身邊靜靜安睡。春蠶吐絲為何如此辛苦?我的心緒與蠶兒的絲兒一樣纏綿難分。
妾:古代女子自稱的謙辭。
眠:此處指蠶處于安靜的狀態,非睡眠。
兩纏綿:既指春蠶吐絲的纏綿,也指女子內心的情感纏綿。
《羅唝曲》為唐代民間曲子詞,多反映下層婦女生活。此詩或作于唐代江南蠶桑地區,詩人以勞動婦女視角,通過觀察蠶事活動,捕捉其細膩的內心感受。
詩中以春蠶吐絲喻心緒纏綿,將勞動場景與情感表達結合,語言通俗真摯,是唐代民間詞中描寫婦女生活的典型作品,展現了民歌質樸的藝術魅力。
何處移來,寒玉數條,檐影初添翠。褪了夕陽,咽罷涼蟬,隔院秋槐風起。占得閒庭,翻慵就紋紗窗里。烏幾。愛洗盞停琴,畫盆香細。
斜桷才掛羊燈,早冰鏡新镕,半侵衣袂。拚教茗艼,款款鄉音,知他主賓誰是。欲去還留,剪燭對、舊游朱李。曾記。聽臥佛、寺鐘共被。
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
碧云收去鳥,翠稻出行人。
水色秋前靜,山容雨后新。
獨憐溪左右,十室九家貧。
肉色欠純正,腰上多紅鈴。
月頭紅白間,百戰不能贏。
夢悄。翠屏曉。
帳里薰爐殘蠟照。
賞心樂事能多少。
忍聽陽關聲調。
明朝門外長安道。
悵望王孫芳草。
故里躬耕后,頹齡耄及前。
開門無客至,得句有僧傳。
忽忽身如夢,迢迢日似年。
會當乘小雪,夜上剡溪船。
身寄黌宮歲月深,六經奧旨足搜尋。曾聞太乙燃藜夜,因識先生苦用心。耳目漸知霄漢近,頭顱未受雪霜侵。明年擬謁金鑾去,仙桂飄香滿上林。
十載寒窗業已成,遠攜書劍入蓬瀛。一枝丹桂鰲頭折,萬里青云足下生。壯志不隨秋色老,恩袍遙映日華明。郤詵去后無消息,君復當居第一名。
夜親燈火究遺經,朝列臺端近上卿。豈惜勤勞觀異政,要成功業化蒼生。聲名漸覺如山重,懷抱從來似水清。他日定隨鹓鷺去,五云深處沐恩榮。
男子從來志四方,胸含至德已成章。昔年曾覽銀臺政,今日應為粉署郎。劍在豐城終變化,珠藏合浦自輝光。一朝養就凌霄翮,佇看飛騰入廟廊。
習靜心方泰,勞生事漸稀。
可憐安穩地,舍此欲何歸。
縱目隨春色,閑行到上方。
竹光朝日淡,花氣午風香。
野鴿巢金殿,禪僧憩石床。
從來好閑曠,此地太湖旁。
支機莫問君平肆,
取履誰收黃石祠。
深洞自開人不見,
何須惆悵憶當時。
霜華歷歷下庭柯,坐久幽窗暗薜蘿。
風雨慣能欺客枕,煙霞端不負漁蓑。
間情賦罷人思酒,短札裁成雁渡河。
滿目征塵何日息,邯鄲道上塞云多。
蒿目時艱百不宜,襄陽休醉習家池。琴高魚長輸租重,支遁鶴多困米饑。裨海有關難泛宅,商山無路可尋芝。閉門聊作羲皇侶,長與陶潛伴菊籬。
僻處逍遙自一時,世途不復問安危。鵝黃蕉葉浮杯酒,魚鱖桃花下釣絲。白雪如山憐鬢發,苕華似水鑒須眉。風云花月俱多事,惟有泉聲和詠詩。
千山過雨春寒薄,
梅花吹落秋楓閣。
半仙來往幾多時,
相思樹底鸕鶿勺。
悠悠重悠悠,送子岡隴頭。乍可為陌上之秋草,繁霜一夕同荒邱。不能為磷磷之白石,相看逝水旋東流。
與君別何所,庭前綠竹下。日夕君不來,春云覆平野。
與君期何日,三五輪魄充。君歸黃泉去,月輪故未空。
君家舊住鹿門溪,君魂欲歸道路迷。與君相逢入桂城,鐵騎斥野飛箭鳴。
舊愁疑在春夢驚,乃知君死而余生。生亦不可期,死亦不可悲。
雞鳴月落杉橋路,且與須臾哭別離。
秋風客子忙何太,孤館殘鐙悄無賴。
疲驢龁草吻有聲,饑鼠拱鐙眼全瞇。
京華年少多冠蓋,中原匏落空塵壒。
寒霜照影束衣帶,殘星墜水踏清瀨。
月黑深林鬼語悲,泥蟠石磴虎跡大。
時驚短褐樹丫掛,偏留余寐馬頭磕。
運舛惟愁塵世隘,途窮早視死生泰。
茅柴村店試澆春,初陽一線寒山外。
鉗象蜈蚣鉗,嘴象獅子嘴。
頭象蜻蜓頭,腿象蚱蜢腿。
顏色要相當,毛燥斯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