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微歌 其一
千山過雨春寒薄,
梅花吹落秋楓閣。
半仙來往幾多時,
相思樹底鸕鶿勺。
千山過雨春寒薄,
梅花吹落秋楓閣。
半仙來往幾多時,
相思樹底鸕鶿勺。
眾多山峰經歷過雨后,春日的寒意變得淡薄。梅花被風吹落,飄落在秋楓閣上。半仙在這一帶往來已經有很長時間了,在相思樹底下拿著鸕鶿勺。
翠微:指青山。
薄:淡薄。
半仙:這里可能指行蹤不定、有超凡氣質的人。
鸕鶿勺:一種形如鸕鶿的勺子。
由于缺乏具體資料,難以明確創作的具體時間和地點。但從詩的意境推測,可能創作于一個寧靜的春日,詩人在山中漫步,看到眼前景象,有感而發。或許當時社會相對安定,詩人有閑暇去感受自然之美,在自然中尋找精神寄托。
這首詩主旨在于描繪一幅清幽神秘的畫面,傳達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情感。其突出特點是意境營造出色,意象組合巧妙。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審美和創作風格。
龍騰紫竹慶佳辰,銀闕燦然金閣新。墻角牽牛花報喜,枝頭布谷鳥催春。頂天觀月無門洞,盡日看山得道人。一曲朱明同赤帝,幽蘭香菊許誰鄰。青梅煮酒小金丹,重到人間客夢安。山色四圍催入座,花香一枕待憑欄。林間月影穿幽徑,井外天光攪翠瀾。駱越堂前春萬里,休言持寄白云難。
楊柳低垂處,茅檐四五家。煙迷村塢樹,霞燦蓼汀花。恍入桃源路,哪知都市華。此間堪避世,何用覓丹砂。
黃昏猶作雨纖纖,夜靜無風勢轉嚴。但覺衾裯如潑水,不知庭院已堆鹽。五更曉色來書幌,半夜寒聲落畫檐。試埽北臺看馬耳,未隨埋沒有雙尖。城頭初日始翻鴉,陌上晴泥已沒車。凍合玉樓寒起粟,光搖銀海眩生花。遺蝗入地應千尺,宿麥連云有幾家。老病自嗟詩力退,空吟《冰柱》憶劉叉。
朔州城頭塞云結,朔州城下沙如雪。赫連古戍白草枯,一路角聲吹不歇。居民半是防秋兵,十里五里屯軍營。偏師夜坐烽火息,飛挽小兒歌太平。王郎家世本靈武,明目張髯氣如虎。羽林驕將不敢欺,磧里人耕好田土。窮州十年多苦辛,奉檄東來覲紫宸。長官知名圣君喜,邊吏有才能幾人。遙遙朔州城,勸子一卮酒,馬蹄明朝向山后。女墻孤月重相思,定倚危樓望南斗。
端居謝人境,扶病出丘樊。朱草時能卷,綠蘅日以繁。酒非楊子宅,竹似蔣生園。舊雨無來客,期君策短轅。
風煙回首釣魚臺,巾褐從容小殿開。自是玉皇香案吏,外邊休奏客星來。
豫章先生八十馀,有才不仕山林居。黃塵黑霧暗滄海,白發青燈看古書。古書喪亂今馀幾,六籍瀾翻口能記。喜尋玉笥云松巢,懶謁金臺朱紫貴。帳前弟子列兩行,弦歌事業相頡頏。先生冠帶坐終日,嬉笑怒罵皆文章。有時吟詠長松下,珠玉聯篇妙無價。蘭苕翡翠徒紛紜,詞高義正關風化。謇余廢學今有年,喜來侍坐春風前。沛然議論何所似,倒挽銀河傾九天。梁顥科名今已矣,方干云臥終能比。老懷浩蕩誰得知,我作長歌歌未已。玉山高高春雨沱,淦江滾滾明月波。水流不盡山不老,從此無如才思何。
只見青簾高掛垂楊樹,朱簾暮卷西山雨。誰待向禁城狼虎叢中去,我則待儂家鸚鵡洲邊住。倒大來快活也么哥,快活也么哥,抵多少夢回明月生南浦。
報國竟無策,懷歸多苦吟。秦城連北斗,越客奏南音。宦薄從薪積,時危嘆陸沉。獨醒良不易,誰識七賢心。
親藩封拜禮初成,鳴佩依然上玉京。千里河山旋使節,一方茅土受宗盟。春回灞岸鶯聲早,雪霽函關馬足輕。青歲功名須努力,等閒莫負舊家聲。
塵囂胸次嘗苦隘,誰謂一隅天地寬。野色供餐來幾上,山光極目在林端。犁耕宿雨春風暖,舟撼清流夜雨寒。卻笑賀湖臨水寺,閉門不借俗人看。
腸斷城頭畫角聲,燈青月黑酒微醒。濃香夢里誰曾管,只有離人夜夜聽。
清華駿望重神州,天挺英雄裕壯猷。保障不須愁仰屋,匡時猶得借前籌。褒崇玉字開金簡,濟羙家聲羨世侯。圣代酬功原不薄,恢恢鴻業衍箕裘。
西山有薇,薄言采之。周人有粟,弗療我饑。寧薇而甘兮,毋粟而慚兮。維首陽之巖巖兮。
結宇汴城闉,開門見市人。輪蹄連旦暮,煙火雜軍民。向鬧尋閒處,隨緣寄幻身。凡心如未泯,林壑亦埃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