閏中秋謁翁叔平先生,歸后俞調卿以所和詩見示,依韻奉簡二首 其一
尚湖煙水足清游,
容與西涇一榻留。
消渴馬卿常慕藺,
懷歸王粲倦依劉。
蘧蘧夢境隍中鹿,
泛泛漁人岸上舟。
最是后凋松柏好,
滿天落葉不知秋。
尚湖煙水足清游,
容與西涇一榻留。
消渴馬卿常慕藺,
懷歸王粲倦依劉。
蘧蘧夢境隍中鹿,
泛泛漁人岸上舟。
最是后凋松柏好,
滿天落葉不知秋。
尚湖的煙水足以讓人清心游覽,我從容地在西涇停留住宿。像患消渴癥的司馬相如常欽慕藺相如,如懷歸的王粲厭倦依附他人。如同《莊子》中恍惚夢境里的隍中鹿,又似那泛泛的漁人停在岸上的舟。最是那經冬不凋的松柏美好,即便滿天落葉也感覺不到秋意。
尚湖:位于江蘇常熟,因姜尚(姜子牙)曾在此垂釣得名。
容與:從容自得的樣子;西涇:常熟地名。
消渴馬卿:指西漢司馬相如(字長卿),其患有消渴(糖尿病),此處以自喻;慕藺:欽慕戰國藺相如,典出《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王粲:東漢末年文學家,曾依附劉表,后歸曹操,此處用《登樓賦》中‘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之典,表倦于寄人籬下。
蘧蘧(qú qú):恍惚的樣子;隍中鹿:典出《莊子·齊物論》‘夢為鹿而不知其夢’,喻人生虛幻。
后凋松柏:典出《論語·子罕》‘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喻高潔堅貞的品格。
此詩創作于閏中秋,作者拜訪晚清重臣翁同龢(字叔平)后,友人俞調卿以和詩相示,故依韻回贈。時翁同龢雖退居常熟,但仍以高潔品格為士人推崇,作者借詩表達對其敬慕及自身心境。
全詩以游賞起興,借司馬相如、王粲等典故自況,感懷人生漂泊與虛幻,末句以‘后凋松柏’點睛,既贊翁叔平品格,亦表自身堅守,語言凝練,意境深遠。
婆子幾年尋劍客,
趙州勘破有誵訛。
解使不由來富貴,
風流何在著衣多。
訊毗陵、烏衣甲第,投閑正屬雄思。金鱗直透千重網,霞氣赤城遙駛。良健矣。好不涉程途,幻出蓮花水。名山社里。怪采菊狂生,蜉蝣晉宋,親執遠公袂。
情偶結,樂土移歸瘠里。溪田雀啄香米。儒門淡泊相傳久,那得無人飆起。奇特事。本李耳銜杯,卻見瞿曇醉。逢場曰寄。
貴出匣吹毛,彌天伎倆,重把馬駒繫。
五年不艤陽崎棹,幾樹赪桐欻出檐。
舊物當門惟石坐,爾時插架盡牙簽。
官資到手誰能饜?詩卷隨身可也添。
恨別祇憐花竹色,江神未必管貪廉。
扶病強登樓,江風禁客愁。山川干氣象,陰雨感交游。
橫笛仙音寂,揮戈霸業休。武昌魚正美,誰與贈竿鉤。
故事君休說,前途我欲狂。九原思武子,三國有周郎。
鼙鼓聲猶壯,茶煙興自長。徘徊重憑眺,江上數帆檣。
李侯畫松如老螭,著紙俱作鱗之而。
破空勢起不得住,風雨一霎迷天池。
阿兄矯矯歲寒操,秉質況是山林姿。
特令寫此好根節,要使俗子驚須髭。
顧我園荒舊三徑,故物入眼宜為辭。
披圖一笑鐙影黝,霜華搖動青銅皮。
古香滿地寒不掃,黛色參天疏自支。
想見蕭齋掛壁夜,定有云氣歸高枝。
日上林園客到時,輕風薄嘵正相宜。
一簾野翠山光動,半榻清陰竹影移。
酒瀉荷筒行把盞,書成蕉葉坐題詩。
諸公饒有西園興,翰墨幽香拂硯池。
寺古老于樹,云深鳥道微。鐘鳴群獸走,風送片帆飛。
拄杖青崖抹,丹心白日馳。登臺千載思,雙鬢任風吹。
曲澗瀉春泉,寒松帶晚煙。半云侵客座,斜日落漁船。
風細巖花靜,月明山色鮮。酣歌迷去路,倚榻欲棲禪。
白發閒無事,招攜峽上游。友生千古意,吾道一孤舟。
云靜僧歸洞,山空月滿樓。探幽情不極,隨處是丹邱。
行道悠悠,曷維其止。名家之駒,行必千里。范爾馳驅,愛自茲始。
王道蕩蕩,古今所由。上曷以喜,下曷以憂。憂樂同民,政是用休。
惟此魯邦,愜君壯游。
幕府山前歲欲殘,一龕鐙火照長干。
冶城南路臺空在,淮水東邊月自看。
地下嘲人陳后主,席前拍板孔都宮。
南朝多少傷心事,上得僧樓只倚欄。
桂香消,梧影瘦,黃菊迷深院。
倚西風,看落日,長江東去如練。
先生底事,有賦飄然。剛到為田園。
獨醒何為,持杯自勸。未能免。
休把茱萸吟玩。但管年年健。
千古事、幾憑闌。吾生早、九十強半。
歡娛終日,富貴何時,一笑醉鄉寬。
倒載歸來,回廊月滿。
溶溶瘴霧暗朝暾,
咫尺山關號鬼門。
疾病年年不相貸,
朱顏凋盡赤心存。
寒閨料峭芳心警,枕是鴛鴦。被是鴛鴦。寶鴨空薰半面香。
天涯游子知何處,舟也風霜。車也風霜。手合寒衣引夢長。
燈花并蒂出銀缸,
梅實枝頭結一雙。
試向階前觀月影,
離離成對上紗窗。
回首塵寰界。趁瀟瀟、滿庭細雨,翩躚無礙。
憶昔玉棺旋浙里,繞遍柳堤一帶。看映日、銜云變態。
佳節中秋來慰母,入蘭階、仍作萊衣拜。香過處,金光曬。
孺情孝念終長在。記分明、髫齡侍膝,每承色愛。
不道金梁風太惡,吹散彩霞能快。竟撇下、高堂年邁。
斂笑微微歸去速,料含真、臺返情無奈。何日可,還親債。
撐空嶙峋一石古,呼水來作飛泉鳴。摩挲徙倚坐彌久,便欲老此巖之扃。
天然云骨老巉巖,疑是飛來住此間。獨坐小窗聽夜雨,夢魂應不到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