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戲詠鐵馬四首 其三
春深柳徑接桃蹊,
那得驕嘶出大堤。
千里如聞誇捷足,
九衢空憶踏香泥。
檐前常系青絲鞚,
樓外時翻碧玉蹄。
試聽清聲想瓊佩,
晚妝人倚畫欄西。
春深柳徑接桃蹊,
那得驕嘶出大堤。
千里如聞誇捷足,
九衢空憶踏香泥。
檐前常系青絲鞚,
樓外時翻碧玉蹄。
試聽清聲想瓊佩,
晚妝人倚畫欄西。
春深時節,柳樹林中的小路連接著桃樹下的小徑,哪里傳來駿馬的嘶鳴從大堤外響起?仿佛能聽到它千里奔馳時夸耀自己的快捷,如今只能在四通八達的大道上空自回憶踏過香泥的過往。它的青絲韁繩常系在屋檐前,樓外還能看到它翻動著如玉般的馬蹄。試著聆聽它清脆的聲響,仿佛想起玉佩的叮咚,晚妝的女子正倚靠在西邊的畫欄旁。
桃蹊(xī):桃樹下的小路,語出《史記·李將軍列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驕嘶:駿馬嘶鳴,形容馬的神駿。
九衢(qú):四通八達的大道,代指繁華都市。
青絲鞚(kòng):青色絲繩制成的馬韁繩。
碧玉蹄:形容馬蹄光澤如碧玉,此處或指鐵馬的裝飾。
瓊佩:玉制的佩飾,此處比喻鐵馬發出的清脆聲響。
此詩為秋日戲詠鐵馬之作。鐵馬或指懸掛于檐下的鐵制馬形風鈴(古人常掛鐵馬聽風)。詩人秋日閑居,見鐵馬而觸發聯想,由秋日的靜態鐵馬追憶春日真馬的鮮活場景,創作時融入對生活細節的觀察與雅趣。
全詩以鐵馬為核心,通過今昔對照、虛實交織的手法,將詠物與抒情結合,既細膩刻畫了鐵馬的形態與聲響,又借春日真馬的追憶傳遞出對生活意趣的珍視,體現了詠物小詩的精巧與雅致。
積雪山陰馬過難,
殘更深夜鐵衣寒。
將軍破了單于陣,
更把兵書仔細看。
臨江一嶂白云間,
紅綠層層錦繡班。
不作巴南天外意,
何殊昭應望驪山。
帝德方多澤,莓莓井徑同。
八方甘雨布,四遠報年豐。
廒庾千廂在,幽流萬壑通。
候時勤稼穡,擊壤樂農功。
畎畝人無惰,田廬歲不空。
何須憂伏臘,千載賀堯風。
降虜意何如,窮荒九月初。
三秋異鄉節,一紙故人書。
對酒情無極,開緘思有余。
感時空寂寞,懷舊幾躊躇。
雁盡平沙迥,煙銷大漠虛。
登臺南望處,掩淚對雙魚。
欲識春生處,先從木德來。
入門潛報柳,度嶺暗驚梅。
透雪寒光散,消冰水鏡開。
曉迎郊騎發,夜逐斗杓回。
淑氣空中變,新聲雨后催。
偏宜資律呂,應是候陽臺。
曲江晴望好,近接梵王家。
十畝開金地,千林發杏花。
映雪猶誤雪,煦日欲成霞。
紫陌傳香遠,紅泉落影斜。
園中春尚早,亭上路非賒。
芳景堪游處,其如惜物華。
卷簾曉望云平檻,
下榻宵吟月半窗。
病守未能依結社,
更施何術去為邦。
堯年聽野老,擊壤復何云。
自謂歡由己,寧知德在君。
氣平閑易暢,聲賀作難分。
耕鑿方隨日,恩威比望云。
簣桴均下調,和木等南熏。
無落于吾事,誰將帝已聞。
傳警千門寂,南郊彩仗回。
但驚龍再見,誰識日雙開。
德澤施云雨,恩光變燼灰。
閱兵貔武振,聽樂鳳凰來。
候刻移宸輦,遵時集觀臺。
多慚遠臣賤,不得禮容陪。
律窮方數寸,室暗在三重。
伶管灰先動,秦正節已逢。
商聲辭玉笛,羽調入金鐘。
密葉翻霜彩,輕冰斂水容。
望鴻南去絕,迎氣北來濃。
愿托無凋性,寒林自比松。
春生寒氣減,稍動久潛魚。
乍喜東風至,來看曲岸初。
出冰朱鬣見,望日錦鱗舒。
漸覺流澌近,還欣掉尾余。
??喁情自樂,沿溯意寧疏。
倘得隨鯤化,終能上太虛。
毛仙翁,毛仙翁,容貌常如二八童。
幾歲頭梳云鬢綠,方口秀眉編貝齒,了然炅炅雙瞳子。
芝椿稟氣本堅強,靈通指下磚甓化,瑞氣爐中金玉流。
定是煙霞列仙侶,陰功足,陰功成,羽駕何年歸上清。
待我休官了婚嫁
圣唐復古制,德義功無替。
奧旨悅詩書,遺文分篆隸。
銀鉤互交映,石壁靡塵翳。
永與乾坤期,不逐日月逝。
儒林道益廣,學者心彌銳。
從此理化成,恩光遍遐裔。
上巳歡初罷,清明賞又追。
閏年侵舊歷,令節并芳時。
細雨鶯飛重,春風酒醞遲。
尋花迷白雪,看柳拆青絲。
淑氣如相待,天和意為誰。
吁嗟名未立,空詠宴游詩。
峻極位何崇,方知造化功。
降靈逢圣主,望幸表維嵩。
隱映連青壁,嵯峨向碧空。
象車因葉瑞,龍駕愿升中。
萬歲聲長在,千巖氣轉雄。
東都歌盛事,西笑佇皇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