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答劉夔詠茱萸
秋風臺上起高歌,
把酒看花意已多。
屈軼不生神豸死,
結茱為佩欲如何。
秋風臺上起高歌,
把酒看花意已多。
屈軼不生神豸死,
結茱為佩欲如何。
秋風臺邊,我放聲高唱;手持酒杯賞菊,心中感慨萬千。屈軼草不再生長,神豸神獸也已消亡,系上茱萸作為佩飾,又能有什么作用呢?
秋風臺:具體所指不詳,或為詩中虛構的秋日登臺場景。
屈軼:傳說中堯帝時生于庭中的瑞草,能指認奸佞之人,又名“指佞草”。
神豸(zhì):即獬豸,傳說中能辨是非曲直的神獸,見奸邪則以角觸之。
茱:茱萸,一種香草,古代有重陽節佩茱萸以避邪的習俗。
此詩為酬答劉夔而作。古人常借詠物抒懷,茱萸在傳統中象征避邪、祈福。結合“屈軼不生神豸死”的典故,推測創作時或暗含對當時社會正直缺失、奸邪難辨的隱憂,詩人以詩回應友人,借物寄意。
全詩借詠茱萸,通過神話意象的消亡與傳統習俗的對照,含蓄表達對現實中正直精神缺失的感慨,既有對過往美好秩序的追懷,也有對當下無力改變的無奈,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詠物小詩。
昔可摧堅陣,今難作選鋒。
自憐吾鬢禿,亦笑汝頭童。
涼飔動空谷,振我庭樹枝。鮮榮忽顰蹙,顏色慘不怡。節序一如此,明當戒裘衣。
寒蟲勸機杼,敦迫不貸時。汝意固可尚,我機坐無絲。
晝氣差小祥,夜氣益以清。林端動華彩,初月當我楹。澗光若翻鶴,草露如棲螢。攬衣一徙倚,肝鬲涵空明。
一室噤眾籟,寂寥無人聲。落葉忽墮瓦,憂心還獨驚。
客從湘中來,問我手中松。當時一寸根,翥霄作鸞龍。子可爇我鼎,肪可澤我容。松今已如此,而況種樹翁。
寄聲十八丈,法當理歸筇。
陣云起西北,中原暗黃塵。豈無匡時算,無路不得陳。書生亦過計,夜夜占天文。
匣劍似識時,中宵啞然鳴。我亦發悲歌,沾衣涕從橫。
昨日尚絺绤,今日便衾帟。在公不關白,故故出不測。鄉來三丈熱,變滅在倏忽。
蓬根爽然醒,涼意滿巾幘。團扇豈辦此,羞澀謝陋質。不必待秋來,理宜長棄擲。
情關穩塞一丸泥,誰許東風浪解凘。
李耳老才知守兌,幼安筮不待占離。
風流女國真孤寡,晴雨兒天莽笑啼。
寂寞剎竿雙樹倒,長江蘆葉正當機。
雄岡廢堠晚蒼蒼,
王氣潛銷夕照黃。
直上高邱黯回首,
看人逐鹿此圍場。
秋風吹倦客,縹緲凌紫霞。赤松仙人要我去,為駕白鹿青龍車。羽輪飄飛不自制,始計已失秦瑯邪。
大勞小勞遠相待,云外如鳥遭籠笯。明霞碧落杳夢寐,玉女有爪羞搔爬。
北行度膠水,惟見塵與沙。晴嵐百里豁心目,高望一點青于鴉。
眾山肩隨出,戢戢木末爭槎丫。天柱孤標倚蕭爽,下笑兩髻魯始髽。
東萊泰岱列,首屈不敢加。譬人名既成,無事相矜夸。
大澤東來獨雄杰,森然列仗排高牙。云峰飛瀑落千尺,煙光蜃氣無由遮。
臺閣嵯峨布空曲,浮金炫碧生谽谺。我今矯首意惝恍,況于抗策窮幽遐。
人生能幾何,引領白日斜。海山有約易錯遌,此中便可終來家。
一杯峰屼石門東,
砥玉長浮瀝水中。
莫謂孤高無伴侶,
轉頭如揖萬芙蓉。
海日埋荒霧,嚴關已放晨。行隨磨鏡客,吟逐諷詩人。
堠草才經火,巖花誤作春。香燈明半嶺,爭拜五通神。
霞關今重地,度險客心驚。戍廢行人歇,樓荒野雀爭。
殘虹收鳥外,吼瀑斷猿聲。過盡蕭條路,將軍駐浦城。
今夕復何夕,邂逅得良集。
云消夜氣澄,月住秋空碧。
南窗一樽酒,耿耿寒光入。
浩然起長嘆,矯首望東北。
天涯清景同,誰謂關塞黑。
躊躇反傷懷,衰草露蟲泣。
波羅門下樹亭亭,
香蜜成房子更馨。
解是西來真善果,
十分供俸佛頭青。
人事無如何,多于道傍草。
但問酒有無,莫管老不老。
塔影蘸波山壓萍,
離宮泉石尚能清。
平生瓢飲真吾愿,
持向名場解宿酲。
一別衡門隔暮煙,歸來惟見隴頭阡。空懸北斗推前輩,悵望東山憶舊緣。
首陽高冢郁嵯峨,碩果搖風得幾何。獨與群賢留晚翠,終令兩浙起頹波。
楓山名德朝參少,楊尹風猷家食多。此日身驂箕尾去,寒芒夜夜照林阿。
重陽風雨竟無聲,
秋榜傳來乍有情。
自笑登科逢故實,
和凝衣缽十三名。
金飾脂涂舊髑髏,爭相雄長在操矛。
而今漸曉秋曹法,不掛人頭掛獸頭。
少年薄錄睨千秋,
過目云煙浩不收。
一任湯湯淪泗水,
九金萬祀屬成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