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人為王志王彬語
三真六草。為天下寶。
三真六草。為天下寶。
騷人攬明月,獨上黃金臺。
千里一憑眺,幽燕氣壯哉。
高寒俯城闕,清嘯出蓬萊。
知有匡時略,長天首重回。
勸郎莫飲黃支犀,
勸郎莫聽花冠雞。
聞琴橋東海月上,
烏夜村邊開始烏末啼。
春風可惜無多日,
家醞唯殘軟半瓶。
猶望君歸同一醉,
籃舁早晚入槐亭。
忽報舒州逝,深同海內傷。平泉無草木,北海漫文章。要作人琴嘆,空懷道路長。臨風為之慟,發色變蒼蒼。
一跌竟不起,兩州空復更。臺綱元振舉,物論甚分明。遂絕朝天騎,空傳跨海鯨。遙知流涕者,豈但一門生。
善和坊里信如何,蘸綠揉藍動玉河。禁得輕寒一百六,倦扶頭起為春多。
客舍心情費忖量,江干一曲女兒箱。羨他絕不關閑事,幾個漁舟弄夕陽。
依依童仆問寒溫,篷底孤燈照旅魂。
賈客停橈詢海味,舟人看氣避江豚。
灘聲帶雨鳴殘夜,樹色和煙鎖暮村。
誰識倦游辛苦處,悲笳吹落海門昏。
京江流水清如玉,楊柳千條萬條綠。畫舫勞勞送客亭,勾吳人去官巴蜀。
巴蜀東南僰道開,夷牢山下居民屋。諸葛城懸斷棧邊,李冰路鑿顛崖腹。
不知置郡始何年,即敘西戎啟荒服。吾祖先朝事孝宗,清郎遠作蠻方牧。
家世流傳餞別圖,知交姓字摩挲讀。先達鄉邦重文沈,太仆絲蘿共華省。
徵仲當時尚少年,后來詞翰臻能品。師承父執石田翁,婉致姻親書畫請。
相城高臥灑云煙,話到相知因笑肯。太守嚴程五馬裝,山人尺素雙江景。
草色官橋從騎行,花時祖帳離尊飲。碧樹遙遙別袂情,青山疊疊征帆影。
首簡能書枝指生,揮毫定值殘酲醒。狂草平生見盡多,愛看楷法藏鋒緊。
徵仲關心畫后題,石田句把前賢引。杜老曾游擘荔支,涪翁有味嘗苦筍。
此地居然風土佳,丈人仕宦堪高枕。嗚呼孝宗之世真成康,相逢骨肉游羲皇。
瞿塘劍閣失險阻,出門萬里皆康莊。雖為邊郡二千石,經過黑水臨青羌。
氂牛徼外無傳堠,鐵鎖江頭弗置防。去國豈愁親故遠,還家詎使鬢毛蒼。
吾吳儒雅傾當代,石田既沒風流在。待詔聲華晚更遒,枝山放達長無害。
歲月悠悠習俗非,江鄉禮數歸時態。縱有丹青老輩存,故家興會知難再。
京口千帆估客船,金焦依舊青如黛。巫峽巫山慘憺風,此州迢遞浮云礙。
正使何人送別離,登高腸斷烏蠻塞。衰白嗟余老秘書,先人名德從頭載。
廢楮殘縑發浩歌,一天詩思江山外。
麗藻爭春發,優曇香影分。
蒼山屏石畫,洱海墨池云。
奉佛生前慧,工書海外聞。
花前及酒后,事事總思君。
侵晨望南峰,岧峣更天半。
仰凌變寒溫,俯視殊昏旦。
平岡始徐立,亭亭步鶴鸛。
游塵失秦隴,微縷求沔漢。
亂山互糾結,豁然四奔竄。
欹傾如海濤,泱漭天為岸。
驅馬過華陰,豈謂窮壯觀。
徘徊俯青池,濯纓復三嘆。
法爾不爾,如何指南。
古佛露柱,晝夜交參。
蔣山雖恁么道,西天有人不甘。
海棠明艷櫻花淡,紅滿江南。試把春探。老去行吟幸尚酣。
陰晴未準情何限,惘惘難甘。風土能諳。塞北閩西合共參。
中軍高韻拂云霓,
世路能將寵辱齊。
君去可無離合恨,
不應流涕悵睽攜。
弈秋善為弈,輪扁工斲輪。
技惟進乎道,志乃疑于神。
渺渺誰之思,彼美西方人。
襟度傾蓋舊,風味千里親。
世熟血氣老,年移鬢髭新。
謂我尚可教,語言去其陳。
云開巖石面,月寫梅花真。
佇立望弗及,仙凡幾何塵。
相從雞黍約,尚及桃李晨。
我舟亦欲東,贈行為歌秦。
春到何遲,辛盤未試,人日數來今七。此刻才過,已是十三燈夕。梅梢上、初透三分,漏聲里、頻催千滴。問良宵、斜把銀缸,眉痕淺處尋消息。
彩勝壓金么鳳,共菂燈連理,雙雙堪惜。象管鵝笙,檀口玉蔥齊炙。蟾光度、正照蓉屏。人影亂、鬢橫釵只。紅豆子、戲結羅巾,將同心暗擲。
昔者嘉禾郡,曾容謁長公。已焉地官宅,還獲見今翁。識面雖先后,陳詩匪異同。如何一再慟,祇向十年中。
政報朱轓起,旋驚丹旐歸。死生何忽忽,聞見悉依依。獻納名元在,吟哦事已非。清風端可繼,黃發獨成違。
好在茶青竹,青青十百竿。風煙飽持護,鳥雀靜嘲歡。父子當年趣,聲名后代看。興懷非一事,愁絕更思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