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楊雪滄觀察浚燕臺看月圖
騷人攬明月,獨上黃金臺。
千里一憑眺,幽燕氣壯哉。
高寒俯城闕,清嘯出蓬萊。
知有匡時略,長天首重回。
騷人攬明月,獨上黃金臺。
千里一憑眺,幽燕氣壯哉。
高寒俯城闕,清嘯出蓬萊。
知有匡時略,長天首重回。
詩人攬著明月,獨自登上黃金臺。憑欄遠眺千里,幽燕之地氣象真是壯觀。在高曠寒冷處俯瞰城闕,清越的嘯聲好似從蓬萊仙島傳出。知道你有匡救時世的謀略,在長天之下回首沉思。
騷人:詩人。
黃金臺:又稱燕臺,相傳戰國燕昭王所筑,置千金于臺上,以招納天下賢士。
幽燕:今河北北部及遼寧一帶。
匡時略:匡救時世的謀略。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題看,是為楊雪滄觀察的《浚燕臺看月圖》所題。當時可能社會處于變革動蕩時期,作者看到圖中楊雪滄的形象,聯想到其可能有匡時濟世的抱負,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賞楊雪滄的匡時謀略,其特點是意境開闊,情感豪邁。通過描寫登黃金臺看月的情景,展現出幽燕大地的壯美,在文學上體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期許和對時世的關懷。
橫闊乾坤鏡象中,齊聽眾竅奏天風。只今帷幄深深處,一著真回造化工。
柳芽花藟清明近。玉樓久絕邊庭訊。對鏡不成妝。畫眉憐黛長。鳳幃金帶枕。繡被鴛鴦錦。長是誤君歸。隔墻驄馬嘶。
青石橋邊水,時時生細波。涼風還暫至,金斗熨纖羅。
霧豹成文不厭深,喧卑何事競翰音。為言墨客誇三賦,那似仙翁振八吟。欲繼高蹤其敢后,下看浮世豈須臨。何時蠟屐攜筇杖,來撥衡云一萬尋。丈人愛客酒杯深,更和南山白石音。大戶不知濡首節,逸才應笑撚髭吟。箴規有過風雷益,儆策無窮地澤臨。每憶向來談宴處,桃花流水路難尋。風日薰薰草樹深,黃鸝遷木送新音。有懷春服成雩詠,遙想青山伴醉吟。詩老幽棲雖地僻,圣君高拱正天臨。未須靜處論方藥,會見蒲輪遠訪尋。云自高閒水自深,此間誰契不傳音。倦飛偶作歸田賦,高臥時為梁甫吟。為己宮墻當獨詣,過門車馬肯相臨。惟公知我迂愚甚,枉直何曾較尺尋。
似得臥游圖,峰峰落座隅。并將文格古,恰與性靈孤。意內存真隱,生來伴老孺。高深長在目,聚米復何須。
壺公山下作端陽,素舸歡呼斗欲狂。我亦臨流同吊古,湘累骨冷已千霜。
歸巖無定出無心,過客從何議淺深。只欠太湖三萬頃,吞空不許世塵侵。
東吳張季鷹,高懷寄林下。種竹成翠云,蘿窗色堪把。平生好酩酊,何曾廢杯斝。借問醉何處,習家池上頭。雖云五湖濱,宛對瀟湘流。不覺人間有黃屋,未嘗一日無清秋。我來脫巾坐終夕,開琴欲去還淹留。
秋草更綠秋林衰,長安游客未成衣。凄凄斗欲變寒色,一夜獨語看燈輝。
合歡雙樹阿那,時有清禽好聲。遮莫云陰晝晦,由來昏曉分明。
寄來名筆自湖州,珍重齋中什襲收。早晚翻經有僧到,芭蕉先種待新秋。
手調姜橘奠夫文,曾向秋燈讀與君。今日是夫先設奠,一盂新茗薦青芹。
慈心密行見津梁,碧海如杯濕大荒。萬頃鄧林春色好,豈知庭樹已成行。
神龍固難豢,天馬豈易鞿。淵明肯折腰,為此五斗微。我本田野人,初不慕輕肥。食未從人乞,隱不待賦歸。
倚樓人獨立,小橋斷浦,細雨隔疏欄。片云迷樹杪,楚水縈回,一抹渺群山。聲聲杜宇,算也應,碧老梁園。如喚起,那時春夢,觸忤到樽邊。堪憐。幽香一縷,舊恨千枝,悵花飛人遠。誰更覺,風催白發,淚裛紅箋。明朝一棹亭林杳,艤幾處,荒磧村灘。凝佇久,愁生漠漠輕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