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會仙館二絕句
北嶂南屏恰四周,西山微缺放溪流。胡人置酒留連客,頗識峰巒是勝游。
嶺上西行雙石人,臨溪照水久逡巡。低頭似愧南來使,居處雖高已失身。
北嶂南屏恰四周,西山微缺放溪流。胡人置酒留連客,頗識峰巒是勝游。
嶺上西行雙石人,臨溪照水久逡巡。低頭似愧南來使,居處雖高已失身。
北面的山嶂和南面的屏風山恰好環繞四周,西山稍微有處缺口讓溪水流過。契丹人擺酒留客,很懂得這峰巒是值得游覽的勝景。嶺上向西而行看到兩個石人,面對溪水長久地徘徊。它們低頭似乎在愧對從南方來的使者,雖然所處位置高峻,卻已失去了原本的歸屬。
嶂:直立如屏障的山峰。屏:屏風,此處形容山形。
微缺:稍微有缺口。
胡人:此處指契丹人。
勝游:值得游覽的美景。
雙石人:可能指自然形成的石峰,狀似人形。
逡巡(qūn xún):徘徊不進的樣子。
南來使:作者自指,時以宋使身份北行。
失身:此處指石人所在之地被契丹占據,暗含對邊界歸屬的感慨。
此詩作于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年),蘇軾以起居舍人、知制誥身份護送遼使返遼途中。會仙館為遼境館舍,詩人在此記錄旅途見聞,借景抒懷,反映宋遼邊界的自然風貌與個人心境。
兩首絕句以簡筆勾勒會仙館周邊山水,前詩寫契丹人賞景之趣,后詩借石人自愧寄寓深意,既記錄行旅,又暗含對邊界的感慨,語言平淡而意蘊悠長。
桑田成海海成田,迂闊重來每自憐。
北道主人今似月,西江回首遠如天。
青山千里復千里,白發一年多一年。
渺渺西風吹薄袂,能于骨肉不凄然。
竹岡先生一世賢,如何斷我百十弦。
苦哉幾枕黃鶴夢,天風吹到吳江邊。
先生手提綠玉鞭,跨馿與我說去年。
夢中記得去年別,縛雞提酒送上船。
明年奇章觀前泊,捩手烹雞持酒酌。
飽歌醉舞插梅花,幾夜月中記說著。
誰知相逢劉太史,拭目云煙新落紙。
便從太史使之年,恁時祗謂黃河底。
書生歡喜斯文壽,囑下楚云樓上酒。
菊花九日是明朝,遙望長眉三稽首。
戴家湖上宅,近市有山林。
雨足四郊潤,云低盡日陰。
竹疎和翠減,松老受春深。
留得行窩住,樓頭午漏沉。
大村三伯輩,同此就天誅。
銳欲取禾耳,那知暴骨乎。
云疑鵝鸛陣,風想虎狼都。
掩骼行春令,毋令長媚狐。
窮居省事亦欣然,老屋中間易一篇。
安步當車蔬當肉,筆耕為耒紙為田。
幸生朱陸相鳴后,猶憶羲文未露前。
三益不來山月白,臥聽澗水說真詮。
本祖賊為媒,聊同漢報仇。
機深螳后雀,禍隠馬中牛。
夷甫毋專罪,江生足遠猷。
誰開千古恨,落日淡神州。
底事京塵踏軟紅,又隨征棹過吳松。
人家半在桑柘住,春水忽迷蘆葦叢。
赤蟹白魚今稍稍,紅櫻紫筍已匆匆。
船窗盡日看山色,多少好山供眼中。
子欲尋安道,吾方夢惠連。
雪花成小雨,春草傍殘年。
悄悄論詩夜,陰陰駐客天。
自慚私釀薄,一酌醉誰先。
典午固薄德,南風扇群污。
癡兒各翻覆,血刃起相屠。
老羝作人語,海上生羊魚。
山東二百州,白日棲群胡。
更擅年代足,文皇受干符。
泰少否則長,豈亦天意歟。
報答春光兩鬢華,荊南二月苦無花。
津亭折柳清江駛,野寺觀棋白日斜。
賦客不來樓背隰,霸功安在戟沉沙。
歸途卻惜怱怱過,一徑深紅賣酒家。
趙子貧愈好,吟詩送此生。
焚巢同旅鳥,泛宅老書檠。
八座清門戶,王塘好弟兄。
杉棚先辱和,欲報怨無瓊。
亭館成來三十年,主人頭白與扶顛。
已誅薦莽開瓜圃,更剪茭蘆浚藕田。
竹下鳴琴長憶鶴,花邊釀酒擬留仙。
今知煩惱都無用,修短隨緣一任天。
熙朝政化謹三元,有事郊南典禮全。
嗣圣萬年初見帝,小臣十起夜瞻天。
想回玉輅紅云曉,更揭金雞暖雨前。
但愿慶成天下福,賦詩豈必從甘泉。
伸腳踏沙跡,開口吃漢天。
見天不見雪,況辨雪與氈。
環觀不敢殺,謂是不死仙。
漢庭方求不死訣,方士取露和玉屑,何如老臣氈夾雪。
青山在屋頭,易見甚難識。
如玉有碎氣,如土有正色。
平生萬里眼,付此千丈壁。
云行山欲動,云深山更碧。
動止同一機,兼處貴自得。
心外無青山,身外無周易。
安得識山人,倚闌論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