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華泉早春鳳凰臺
古臺誰見古人游,臺下秦淮今自流。
鳳鳥不來空故國,梧桐千載倚荒丘。
云間雪霽芙蓉殿,江上春生杜若洲。
圣代登臨多樂事,側身天地更何愁。
古臺誰見古人游,臺下秦淮今自流。
鳳鳥不來空故國,梧桐千載倚荒丘。
云間雪霽芙蓉殿,江上春生杜若洲。
圣代登臨多樂事,側身天地更何愁。
古老的鳳凰臺,有誰曾見過古人在此游覽?臺下的秦淮河如今依然獨自流淌。鳳凰不再飛來,只留下故都空寂;千年梧桐,依舊斜倚著荒涼的山丘。云間雪停,露出芙蓉殿的輪廓;江上春至,杜若洲泛起生機。圣明時代登臨此臺多有樂事,置身天地之間更有何愁?
鳳凰臺:南京名勝,傳說南朝劉宋元嘉間有鳳凰集于此山,故筑臺。
秦淮:秦淮河,流經南京,為歷史文化名河。
鳳鳥:傳說中祥瑞之鳥,《論語》載“鳳鳥不至”喻盛世難逢。
梧桐:傳說鳳凰非梧桐不棲,此處暗合鳳凰臺典故。
雪霽(jì):雪后轉晴。
芙蓉殿:南京古代宮殿名,代指歷史遺跡。
杜若:香草名,屈原《九歌》中常見,象征高潔。
圣代:對當代王朝的美稱。
此詩為明代詩人春日登臨南京鳳凰臺所作。鳳凰臺因歷史傳說聞名,詩人借古臺今景,結合當時社會相對安定的背景,抒發對太平盛世的感慨。
全詩以鳳凰臺為線索,串聯古今,既詠歷史興衰之嘆,又頌當代太平之樂,情感轉折自然,意境開闊,是明代登臨詩中融合歷史與現實的佳作。
羨煞生花筆一枝,
坡仙才調謫仙辭。
吳中行腳添游記,
江右風流賴主持。
湖海論交高孰數,
詩書結習傲難醫。
笑余等是紅塵客,
浪跡天涯鬢欲絲。
江上風檣桂棹
城南雪案韋編
道阻望憐洄沂
亭孤坐悵清漣
三江形勝接蓬萊,海若驅潮萬里來。捲地云濤奔洶涌,連天雪嶂聳崔嵬。居人訝逐滄溟去,賈舶驚從碧漢回。最是高樓明月夜,憑欄騁望亦奇哉。江上名山似列星,玉皇宮殿接青冥。窗留御史尋仙句,匣有真人寫道經。紫府月明瞻斗氣,瑤壇夜永候云軿。當年曾記幽棲處,幾度登臨上翠屏。華麓蒼蒼擁翠鬟,兩峰高并碧云間。飛仙遠挾蒼龍去,羽客曾乘白鶴還。絳節霓旌何處是,青松白石此中閒。一從簉羽隨鹓鷺,幽賞于今不可攀。楊柳依依兩岸分,清灣渺渺是通津。舟人向夕停橈久,過客臨流待渡頻。華麓煙消山色暝,海門潮送月華新。畫船撾鼓滄江上,曾扈鑾輿向北巡。迢迤官橋接坦衢,每因送別此躊躇。流分曲澗通瑤海,影落長虹跨碧虛。別酒傾殘桑落好,愁心折盡柳條疏。致身巳遂青云志,何用歸乘駟馬車。畫鼓傳聲動驛樓,江皋使客暫維舟。初承紫詔來天上,直遣皇華到海陬。漠漠云山春靄合,蒼蒼煙水夕陽收。長亭勝概今何似,歸夢時應戀舊游。桃花洞口水洄沿,下有漁郎理釣船。萬頃光浮瓊島月,一絲晴漾碧波煙。高風未許誇桐水,逸興何殊在渭川。巳喜飛騰霄漢上,不須回首記當年。見說旗山近帝鄉,清時散牧總飛黃。千群踏月雄姿異,萬騎嘶風駿尾長。雨后平原芳草遍,春來曲澗碧泉香。昔時汧渭那勝此,蕃息應知似華陽。與客春游上翠微,春寒新試薄羅衣。行逢石屋窺仙境,坐對龍池俯釣磯。隔塢雨馀啼鳥緩,平林風靜落花稀。也知勝地尋芳好,吟送斜陽盡醉歸。麗譙高構倚層空,暇日登臨逸興濃。野色蒼茫迷遠樹,角聲凄切遞疏鐘。數行影落江心雁,一點青分海上峰。最是五云雙闕近,幾回翹首望飛龍。
良宵明月為誰好,記得初來正合夜。
城頭火客喏不斷,花上鵲棲驚欲下。
更深未覺單衣怯,風細只疑清露瀉。
漂流南北心已老,綿歷間關身自亞。
傷心黃卷不相契,過眼青春難更借。
那知交臂輒深扃,驟學問囚誰與謝。
家書杳邈隔重嶺,客飯酸咸真傳舍。
慇勤兒女置只鯉,璀璨盤蔬勝木蔗。
定知何日遂能歸,卻憶今朝真可怕。
解衣就枕已多三,喘咄多言翻自罵。
結構無多地,
鄰園藉綠蔭。
煙霞無俗態,
花鳥得同心。
雨足閒鋤藥,
茶香靜理琴。
此中塵事少,
頗似住山深。
孝肅以來風力少
今龍圖是恕齋公
憑誰為請南山判
兩個道人爭一蓬
涓選休成,祖考是享。
夙夜專精,求諸惚恍。
洋洋在上,惟神之仰。
鬯矣清明,應之如響。
拔地氣不撓,
參天節何勁?
平生觀物心,
獨對秋篁影。
慵妝酣酒夕陽濃
洗盡霜根看綺叢
綠地團花紅錦障
不知庭院有西風
南伐逾銅柱,
西征出玉關。
不如茅屋底,
高枕看青山。
紅杏,紅杏,交枝相映,密密濛濛。一庭濃艷倚東風,香融,透簾櫳。
斜陽似共春光語,蝶爭舞,更引流鶯妒。魂銷千片玉樽前,神仙,瑤池醉暮天。
露下衣微濕,杯深意甚歡。西風吹暑十分闌。月滿中秋、仍共故人看。
酒好鵝黃嫩,茶珍小鳳盤。醉吟不覺曙鐘殘。猶記歸來撲面、井花寒。
三徑黃花一色深,爭開不畏峭寒侵。書生誰說貧無賴,試看盈庭擲地金。
只為曾栽處士家,率將隱逸視名花。應知上相憐同調,晚節秋容幾度夸。
雅淡無言肯借譽,采芳擷秀競知余。夕餐不獨傳湘國,榮鞠先標夏正書。
不隨百卉望秋零,仙質風霜任飽經。聞道南陽甘谷下,稍沾剩馥已延齡。
連陰積雨夏畦中,一本旋分數小叢。此后新枝更蕃衍,增添入譜藉劉蒙。
冰肌玉質委紅顏,慷慨捐生就義艱。皎日矢心甘一玦,終天附耳解雙環。血凝海上盈盈碧,淚灑林間點點斑。連理枝棲雙比翼,精魂千古望夫山。
巾櫛從君結發初,綱常一繫重璠玙。已拚薄命同飄葉,斷掃殘妝出倚廬。心許似懸徐冢劍,夢歸誰上茂陵書。極知之死應無忝,長恨來生尚有馀。
九泉幽約共登途,裂帛聲終命已徂。云發摘簪留奉母,金花存篋念榮夫。秦臺莫返吹簫鳳,吳苑長啼反哺烏。記罷玉樓傷逝水,因靈家法薦生芻。
青驄未解絡頭絲,沙苑閑來嚙癢時。水潔草肥風日美,未須立近玉階墀。
八尺權奇白鼻騧,東來萬里自流沙。?高顧盻深沉志,立仗偏宜在帝家。
渥洼神驥氣如龍,玉鼻金蹄雪尾騣。太?立持絲絡緩,定應仗出大明宮。
沙苑牽來一疋騮,雙瞳夾鏡氣橫秋。長鳴思踏關山道,露寢羲臺不足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