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
生作春鵑只苦啼,
山山紅染落花泥。
天教怨鳥催人老,
一夕星星白發齊。
生作春鵑只苦啼,
山山紅染落花泥。
天教怨鳥催人老,
一夕星星白發齊。
生來作為春鵑只知道苦苦啼鳴,漫山遍野被染紅,融入飄落的花泥。上天讓這哀怨的鳥兒催促人衰老,一夜之間,星星點點的白發已爬滿頭頂。
春鵑:春季的杜鵑鳥,傳說杜鵑啼鳴至血出,故常與哀怨意象關聯。
苦啼:哀苦地啼叫。
怨鳥:指杜鵑,因其啼聲哀切,古人視為含怨之鳥。
星星:形容白發稀疏、零散的樣子。
此詩或創作于春日,詩人見杜鵑啼鳴、山花飄落,觸景生情。杜鵑的哀啼觸發對生命流逝的敏感,由自然景物的變化聯想到自身年歲漸長,故以詩抒懷,感慨時光易老。
詩以杜鵑為核心意象,通過啼鳴、山紅、白發等場景的串聯,直寫歲月催人老的哀傷。語言質樸,情感真摯,是借物抒情的小令佳作,展現了詩人對生命流逝的細膩體悟。
猿啼客散暮江頭,
人自傷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遠,
青山萬里一孤舟。
秋風颯颯鳴條,
風月相和寂寥。
黃葉一離一別,
明日行人已遠,
空余淚滴回潮。
春風何事遠相催,
路盡天涯始卻回。
萬里無人空楚水,
孤帆送客到魚臺。
孤舟相訪至天涯,
萬轉云山路更賒。
欲掃柴門迎遠客,
青苔黃葉滿貧家。
生涯心事已蹉跎,
舊路依然此重過。
近北始知黃葉落,
華發相逢俱若是,
故園秋草復如何。
江南相送隔煙波,況復新秋一雁過。
聞道全軍征北虜,共許陳琳工奏記,知君名行未蹉跎。
高樓獨上思依依,極浦遙山合翠微。
江客不堪頻北望,聞道王師猶轉戰,更能談笑解重圍。
故人留鏡無歸處,
今日懷君試暫窺。
歲久豈堪塵自入,
所恨平生還不早,
如今始掛隴頭枝。
對酒憐君安可論,當官愛士如平原。
料錢用盡卻為謗,樹色應無江北秋。
天涯尚見淮陽月。驛路南隨桂水流。
故人早負干將器,誰言未展平生意。
想君疇昔高步時,槐暗公庭趨小吏,荷香陂水膾鱸魚。
客里相逢款話深,落日征驂隨去塵,含情揮手背城闉。
已恨良時空此別
生涯豈料承優詔,世事空知學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過,
今日龍鐘人共棄,愧君猶遣慎風波。
半山溪雨帶斜暉,向水殘花映客衣。
旅食嗟余當歲晚,離亂要知君到處,寄書須及雁南飛。
一公住世忘世紛,暫來復去誰能分。
身寄虛空如過客,舊地愁看雙樹在,空堂只是一燈懸。
一燈長照恒河沙,昔余精念訪禪扉,常接微言清道機。
今來寂寞無所得
憐君孤壟寄雙峰,埋骨窮泉復幾重。
白露空沾九原草,
惆悵東皋卻歸去,人間無處更相逢。
昨聞戰罷圖麟閣,破虜收兵卷戎幕。
滄海初看漢月明,與君攜手姑蘇臺,望鄉一日登幾回。
白云飛鳥去寂寞,洛陽舉目今誰在,潁水無情應自流。
吳苑西人去欲稀,萬里遙懸帝鄉憶,五年空帶風塵色。
卻到長安逢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