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辰詩并序 其九 猴
亦具人形質,惟憐性未完。四三殊喜怒,狙詐屢呼歡。不避王孫號,空叨供奉冠。伯淳非晏相,休擬例迎觀。
亦具人形質,惟憐性未完。四三殊喜怒,狙詐屢呼歡。不避王孫號,空叨供奉冠。伯淳非晏相,休擬例迎觀。
靜思塵世事茫茫,策杖閑吟出草堂。
欲喻浮生那遠覓,芭蕉昨夜已經霜。
我家釋耒起,遠自東封前。
詩書守素業,蟬聯二百年。
長老日零落,念之心惕然。
每恐后生輩,或為利欲遷。
我少亦知學,蹭蹬及華顛。
訟過豈不力,壽非金石堅。
居永十三年,溪山如我鄉。足所未曾到,芝柳遙相望。
勝游久思補,每為俗慮妨。昨聞蕭子約,入耳神已翔。
策勇無逡巡,豈畏炎傘張。登山先涉淵,溯洄招一航。
舟沿染溪淥,夾岸花草香。屢折逾清幽,興懷梅壑長。
古潭指鈷鉧,元址未暇詳。魚矼悵阻舟,我友示周行。
王孫老愚溪,山環井里旁。導我先芝巖,直上千仞岡。
荒寺負石壁,其下殊清涼。茗果頓解渴,幸得我友將。
石皆具巖形,谺谽崛且強。眾竊不盡辟,通塞分明盲。
求巖轉不得,履峭心彷徨。遲久始見之,石戶蘿葛荒。
攀援入幽谷,身繞龍螭腸。漸入光漸黝,然炬照昏黃。
家僮學蛇行,深探喜欲狂。黑地見人立,凝鑄白石漿。
膚寸縫偶裂,一線偷天光。外巖更陡絕,洞口橫石梁。
可望不可下,坐嘯凌空蒼。歸路徑平疇,小橋通陂塘。
中田突巖石,柳倨曾相羊。地僻人跡稀,云根任縱戕。
伯清記猶存,余刻多迷茫。總呵責鬼物,斧刃驅猬螗。
愛人及遺跡,忍不加禁防。行行屢回顧,懷古增慨慷。
連舟度帶水,無勞褰子裳。歸來千秋館,午晷當驕陽。
臥游續前勝,清夢飛篷艙。神中滿煙云,腳底思雷硠。
好景不能說,但覺氣激昂。
尋山玉洞幽,縹緲上飛樓。
冷翠常疑雨,空巖總似秋。
石壇延鶴駕,云海望麟洲。
款段依鄉井,真嗤馬少游。
疏林漸禿。正翠竹晚寒,深院人獨。記得羞蛾乍見,鬢煙低綠。纏綿金縷秋娘恨,散相思、酒邊哀曲。可憐無奈,一更更鼓,替伊匆促。
自送了、花陰繡轂。悵芳草凄迷,空憶裙幅。忍數清輝,三五艷齡十六。袖中留取煙羅帕,斷腸詩題遍誰讀。別來愁味,只須問我,畫屏殘燭。
別院收燈,空樓倚笛,穿花漏點分明。飄來蘭麝。驀忽見云英。借與人間風月,瑤臺路,特地逢迎。冰輪滿,無端吹暈,直是妒娉婷。
相攜尋舊約,玉顏絲鬢,種種堪驚。只幾番離合,斷送多情。欲問飛瓊伴侶,塵根在,枉費丁寧。游仙去,一行清淚,為子誤三生。
年來納組去,林下得身還。泚泚清流處,重重碧樹間。淵魚樂且靜,庭鶴壽而閒。粗有淮安趣,誰同賦小山。
野意本自遂,茲溪稱獨醒。云蘿環靜室,水石照疏欞。殺竹編書古,紉蘭作佩馨。王通昔不遇,時亦坐汾亭。
玄言念合意如蘭,何事奇游拂鹖冠。
興逐浮云隨去鶴,人從紫氣望飛鸞。
半生題句江湖滿,一騎飄塵驛路寒。
欲向朱明尋勝侶,拍肩巖畔好相看。
漁火江邊吹笛樓,
樓邊烏落滿城頭。
姑蘇幾夜無明月,
消卻吳宮一半愁。
一抹胭脂落照斜,盈塘蒲稗靜無蛙。閑來祠廡耳門坐,風過野田開稻花。
山農餉茗慣煎烹,龍井味濃香片清。絕大兩株樟樹下,一蟬鳴后一蟬鳴。
燈前孤影吊焭焭,
為憶親恩未有窮。
夜半子規啼血處,
陡聞澗底鼓松風。
每到秋來,轉添甚況味。金風動、冷清清地。殘蟬噪晚,甚聒得、人心欲碎。更休道、宋玉多悲,石人、也須下淚。
衾寒枕冷,夜迢迢、更無寐。深院靜、月明風細。巴巴望曉,怎生挨、更迢遞。料我兒、只在枕頭根底,等人來、睡夢里。
八月潮平大澤寬,
扁舟橫渡靜波瀾。
江空人在煙中語,
天遠山從畫本看。
龍門曉印客游蹤,
宿雨新晴翠黛濃。
自笑此身登絕頂,
眾山低拜我為峰。
士生始志學,固為圣人徒。
人人可稷卨,世世皆唐虞。
仰事與俯育,治道無絕殊。
孔孟之所傳,世俗顧謂迂。
申韓尚刻薄,老莊競虛無。
爾車非不良,盍行九軌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