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西施菊二首 其一
蔚起寒窗翹錯新,
傲霜不肯作花茵。
臨風欲舞香飄油,
沐雨新妝淡點唇。
共道天姿鐘越地,
誰知國色寄湖濱。
迄今上苑稱佳植,
不使東鄰漫笑顰。
蔚起寒窗翹錯新,
傲霜不肯作花茵。
臨風欲舞香飄油,
沐雨新妝淡點唇。
共道天姿鐘越地,
誰知國色寄湖濱。
迄今上苑稱佳植,
不使東鄰漫笑顰。
在寒冷的窗邊茂盛生長,姿態錯落新穎;傲對寒霜,不愿成為鋪地的花毯。迎著風似要起舞,香氣濃郁飄散;經雨后如著新妝,唇色淡雅輕點。都說天然姿色聚集在越地,誰知道這國色之花生長在湖邊。至今皇家園林仍稱它為優良品種,不讓東鄰之人隨意嘲笑皺眉。
蔚起:茂盛生長。
翹錯:姿態錯落。
花茵:鋪地的花毯。
鐘:聚集。
上苑:皇家園林。
東鄰漫笑顰:化用“東施效顰”典故,指不被拙劣模仿者嘲笑。
推測為詩人秋日賞菊時所作,見西施菊生于湖濱,不與俗花同伍,故借菊詠懷,表達對高潔之士的贊賞。
全詩以西施菊為詠嘆對象,通過描繪其形態、習性及特質,贊美其傲霜獨立的品格與天然麗質,結合用典與擬人手法,語言凝練生動,體現詩人對高潔精神的推崇。
有處不是有,
無處不是無。
有無不到處,
馨香滿道途。
風塵老矣,問前身何處,龍門百尺。漫說明堂清廟器,一例萍蹤浪跡。
破錦韜真,流泉秘響,光氣長騰擲。紅塵泛泛,誰能禁此憐惜。
難得六詔詞人,三吳仙吏,氣吐長空碧。要補情天千古恨,那覓媧皇剩石。
碧海秋高,銀河浪靜,喚醒癡龍魄。綠陰且住,素心相與晨夕。
滿院晴風,宿露洗芳叢。燈爍爍,綠盤龍。
結綺樓前開了,此恩不屬黃鐘。背日當階無數,費盡天工。
年來金帶渾無種,萬花會上漫相逢。簪雙髻,映簾櫳。
自可調和金鼎,何緣持贈西東。全仗王筠作賦,重吐輕紅。
峽山鐘秀氣,合浦現明珠。
誰知一俠客,佩有雙昆吾。
君今安遠游,戀別高陽徒。
深杯壯此行,出關棄繻無。
道術期經世,文章真史官。
夫君斯已矣,揮扇涕闌干。
垂詔王心惻,遺言友道看。
朝華披可恨,誰起楚臣餐。
遠俗無知祗慕恩,鑿山踰嶺獻麒麟。
諸儒不用區區辨,多少難明偽似真。
黃金易銷木易朽,即山作佛佛乃壽。
五丁風斤齊琢剖,一峰破碎萬象有。
四十七尺身獨尊,三萬六千日何久。
崔浩已死可若何,后之君子揚其波。
河有砥柱山,江有滟滪堆。
此皆一當百,轉激生風雷。
碎石所積成,根結元氣胎。
嶄如太古木,歷劫逃天災。
扁舟出當中,一觸愁崩摧。
如象復如馬,漲流益喧豗。
吳楚萃珍奇,巨舸嵯峨來。
關司啟閉嚴,爭逐無遲回。
我行良獨難,爾何嗜貨財。
采縷縈朱戶,芳菰剪翠筒。
風光天上別,景物世間同。
晏起山窗漱石泉,風花片片蝶娟娟。鴟夷有腹容吾醉,匏系無心取世憐。揚子為貧猶執戟,張平非老欲歸田。杖頭莫訝空攜去,耐可春衣典百錢。
不盡楊花吹暮春,芳醅初熟未全貧。柴門乳燕窺書卷,細雨清溪濕釣綸。八駿骨存空倚市,五羊皮棄不干人。幽蘭薜荔將誰種,擬卜青山處士鄰。
密云閣雨靳春晴,不放芒鞋取次行。卻坐蒲團政無賴,好詩端為破愁城。
雪痕尚使石泉潤,山色不堪煙雨昏。見說樹頭春意動,從頭花柳看村村。
與君聯轡聽冬瓏,下馬荀陳列座中。南北東西鄉國異,笑談天與一尊同。
誰人解遣醉時醒,始變鳴禽第一聲。似向幽人催蠟屐,水邊沙際看春生。
寒淺定知春已至,意閑仍覺日初長。已諳榮謝如空幻,一室蕭然且坐忘。
秋鬢門生淚,今隨槁葉零。橫流文武盡,高詠鬼神聽。寂寞王官谷,叢殘野史亭。如何遲暮眼,猶為阿蒙青。
抱山雖可老,奈此歲寒何。忍聽洲中雁,愁牽屋上蘿。飾巾馀事畢,吹角死聲多。翻想招魂地,凌云一笑過。
蒙葺蘿徑遠,數里過橋東。
羅鵲閒林叟,撈蝦鬧澗童。
藤修籬罥綠,瓜熟架懸紅。
掃石客孤坐,迎眸盡化工。
東風不競,熟食寒猶劇。嫩綠柳初稊,裝點作、千門春色。
漢宮傳燭,回首艷陽天,半仙戲,萬花輿,能料成今日。
紙錢麥飯,出郭人如織。餳粥望諸陵,新來事、傷心何極。
過家草草,虛憶舊焚黃,黃州感,柳州悲,七載仍為客。
東風裊裊何曾睡。宿雨初開凝著淚。天氣清明。染盡胭脂畫不成。
神仙一笑凡花俗。蝴蝶雙雙香里宿。不比垂絲,蠟蒂長拖學柳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