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文太師致仕還洛三首 其二
齊魯元勛古太師,寂寥千載恐無之。
昔歸暫縮經邦手,復起還當問道時。
入謁何曾須掖侍,到家依舊擁旌麾。
孔公靈壽固應在,秋晚香山訪佛祠。
齊魯元勛古太師,寂寥千載恐無之。
昔歸暫縮經邦手,復起還當問道時。
入謁何曾須掖侍,到家依舊擁旌麾。
孔公靈壽固應在,秋晚香山訪佛祠。
齊魯之地的元老功勛、古代太師一般的人物,恐怕千年以來都少有。昔日歸隱時暫且收起經邦濟世的才能,再次出山正是人們向他問道之時。入朝謁見時哪里需要人攙扶侍奉,回到家中依舊擁有旌旗儀仗。孔公的靈壽杖想必還在,秋末時分可以到香山去尋訪佛祠。
元勛:首功、大功。
經邦:治理國家。
掖侍:攙扶侍奉。
旌麾:旗幟,這里指儀仗。
孔公靈壽:《漢書·孔光傳》記載,孔光年老,皇帝賜給他靈壽杖。后用“孔公靈壽”指老人所用的手杖。
香山:在今河南洛陽,白居易晚年居此。
文太師即文彥博,他是北宋時期的重要政治家。這首詩可能創作于文彥博致仕還洛之時,當時北宋政治相對穩定,文彥博功勛卓著,致仕是當時官場常見之事。詩人作此詩表達對文彥博的敬重與送別之情。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文太師致仕還洛,突出了文太師的功勛和地位。其特點是語言典雅,用典恰當。在文學史上雖不具有重大影響力,但體現了當時送別詩的一種風格,表達了文人之間的情誼和對賢能之士的敬重。
出東門,曷不言歸。我欲從九夷,不赍八月糧,未滿十二駑駒蹄。手操蒯緱劍,囊裹一束書。但趨咸陽道上,鵲啄烏棲竟何之。竟何之,東有霍家驃騎,西有丞相屈氂。黃金如山,風雨立前,安用蒯緱束書為。黃金如山,風雨立前,安用蒯緱束書為。咄女從九夷,咸陽道上生不支。
回生空袖手,送死謾題詩。腸斷南城外,舟催閘鼓時。鄉心飛野馬,身計絆殘棋。知汝英靈在,能無念父慈。
綠華仙萼彩云間。雪消殘。擁香□。隨意輕勻淺注盡高閑。向道是梅剛不信,更誰占、東風最上番。韻絕秀絕香又絕,恨□千山復□山。才情似記何郎句,清淚斑斑。寂寞孤村籬落小溪灣。修竹蕭蕭霜月苦,好留與、青綾護曉寒。
五等諸侯稀五福,三朝官只欠三臺。下車一變熙熙景,賓閤多開印少開。
兩公清廟瑟,窈窕拂朱絲。事紀一朝勝,名從千古垂。流傳當共賦,惆悵不同時。且要君頤解,寧辭匡說詩。
長安不可見,但見暮云浮。因君北望處,動我江湖憂。
昔余輕歲月,茲也重光陰。閨中屏鉛黛,闕下掛纓簪。禪悅兼芳旨,法言戀清琴。一異非能辨,寵辱誰為心。
須信此心元有性,苦將濁酒破人愁。舊愁未解新愁至,團扇因何怯去秋。人到退時須著力,未退之時休向前。暑中團扇多勛業,一夜西風亦偶然。班氏休吟團扇句,退之枉賦短檠歌。行藏用舍皆前定,凡物逢時莫要過。篋中團扇去年攜,小字曾書老杜詩。今日秋風風漸起,要人收拾自知時。潛藏酷暑又明年,月缺秋孤快目前。團扇此時還用事,知機元要占人先。
幾片云如薛公鶴,精神態度不曾齊。安知隴鳥樊籠密,便覺南鵬羽翼低。風散又成千里去,夜寒應上九天棲。坐來改變如蒼狗,試欲揮毫意自迷。
江南憶,人在木蘭舟。煙水迷離搖淺醉,眉山依約蕩輕柔。風露下雙鷗。傷聚散,魂夢幾經秋。倚檻最宜三月暮,吹簫直到五更頭。那得更重游。
狂客狂來不費招,瑤池春宴夜聞簫。醉馀不記歸時路,猶跨青牛過鐵橋。
巍巍泰華山,磐礴奠西方。金精孕靈異,形狀非尋常。孤高拔地五千仞,三峰秀出北斗傍。乾坤開辟幾萬載,但見山色恒蒼蒼。云梯石磴之險不可以徑上,仰見鐵縆絡石生寒光。游人扳緣若猿狖,下瞰絕壑魂飛揚。崄巇歷盡至平坦,琳宮貝闕何輝煌。金芝瑤草紛莫數,瓊林珠樹森成行。水簾千尺捲晴雪,丹灶白日凝玄霜。仙風吹下玉井蓮,花瓣豈止十丈長。世人見之不敢拾,但覺滿地生天香。吁嗟乎,泰華之勝有如此,況遇異人過后名逾彰。昔聞十六仙,餐霞當糇糧。一朝功成游碧落,祥鸞瑞鸐同翱翔。復聞希夷公,高臥白石床。紫泥丹詔徵不起,幽夢直要追羲黃。至今遺跡宛然在,歲月已遠亭臺荒。我從關東來,見山喜欲狂。淩晨登絕頂,舉目天茫茫。諸山平地若培嶁,齊州九點猶豪芒。蓬萊云氣恒在目,王京千里遙相望。欲招瀛州仙,同此樂徜徉。雕盤擘麟脯,玉斝分瓊漿。雙吹紫鸞笙,乘風游帝傍。愿將萬壽獻天子,永令四海歌時康。
羌獨處兮無與,君惠顧兮為侶。佩珊瑚兮脫贈,衣飄飄兮霞舉。君胡為兮空山,捐富貴兮早還。日黯黯兮將愁,暮君之行兮渺難攀。朝飲牛兮澗底,夕掛瓢兮松間。悅白云兮高嶺,弄明月兮澄灣。蹇予步兮夷猶,隔千里兮滄洲。望山中兮不見,思公子兮多懷憂。
石臺盤盤浸溪曲,五月溪光帖寒玉。千桃萬竹夾成云,奕奕高門蔭深綠。主人涼袂纖絺裁,越羅小扇揮炎埃。南薰院中聽寶瑟,臨清樓上引金罍。
相思歲華晚,相望海云深。明月青山夢,秋風白石心。軒窗倚桂樹,道路入楓林。遙想梅花下,翛然獨抱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