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秀峰烏石長老
三年魚雁杳相聞,
閩浙雖分意不分。
幾度臨風揩老眼,
冷看烏石嶺頭云。
三年魚雁杳相聞,
閩浙雖分意不分。
幾度臨風揩老眼,
冷看烏石嶺頭云。
三年來沒有收到你的書信消息,雖然我在福建你在浙江兩地分隔,但彼此心意卻從未分離。多次迎著風擦拭昏花的老眼,靜靜凝望烏石嶺頭那悠悠的云。
魚雁:代指書信,古代有“魚傳尺素”“鴻雁傳書”的說法,借指傳遞消息的載體。
杳:無影無聲,此處指沒有消息。
閩浙:福建(閩)與浙江(浙),代指兩人所在的地域分隔。
揩(kāi):擦拭。
烏石:指烏石嶺,或為長老所居之地。
推測此詩為作者晚年所作,因與福建秀峰烏石長老相隔閩浙兩地,三年未通書信,卻始終牽掛對方。詩人通過望云等日常細節,抒發對舊友的思念,反映了古人雖遠隔千里仍重情誼的交往特點。
詩以“久無音信”起筆,轉寫“地域分隔而心意相連”的核心,再以“臨風揩眼”“冷看嶺云”的細節收束,簡潔勾勒出對長老的深切思念。語言質樸,情感真摯,是一首典型的寄友抒情小詩。
煙際系孤舟,蘆花兩岸秋。
江空雙雁落,天逈一星流。
急鼓西津渡,殘云北固樓。
商人茅店下,沽酒話揚州。
一點塵難著,推窗晚翠開。
早知延話久,悔不帶詩來。
醫俗可無竹,耐交惟有梅。
平生愛閑步,踏碎幾莓苔。
問訊巖中主,形枯雪滿頭。
住山何歲月,壞衲幾春秋。
傍石千間屋,騰空百尺樓。
盡從心地出,聲價甲西州。
卻粒燒丹未有方,且逃人事住山房。
冷看桐葉含秋思,閑掃苔花背夕陽。
墻壁徧題無酒句,衣裳多帶搗茶香。
云深自是稀來往,婆餠一聲清晝長。
風約波痕遠,云含野色低。
村舂向晚急,山鳥愛晴啼。
牧笛過蘋渚,溪船泊柳堤。
旅魂招未得,窗草更萋萋。
歲月不可挽,迅如雙轉轂。人生能幾何,苦不自知足。
西風吹繁霜,凍雁鳴相逐。老干枯無條,積葉掩深谷。
冉冉四序遷,忽見一陽復。今年才四十,玄鬢忽已禿。
久作林下想,雅致在幽獨。三逕幾株松,一窗數竿竹。
任懶鉏荒園,更種淵明菊。逍遙以終年,澹然忘所欲。
虛室蕭蕭百慮忘,近來趣味一何長。
清談自笑如東晉,好句誰能學盛唐。
舊日故園春寂寞,三年上國夢凄涼。
功名原在青編里,況有青氈在玉堂。
歷窮山底路,渾不見人家。
傍石尋丹鼎,隨云到玉華。
蝶幽停蕙蕊,鹿飽臥苔花。
中有胡麻甑,香泉浸碧沙。
閉門瀟灑入窗明,一洗浮生夢幻情。
夜月靜移花下影,曉風輕度竹間聲。
天空寥廓人孤坐,地聳高寒鶴不驚。
滿眼青山云散盡,恍疑身世在蓬瀛。
詩人風致別,卜筑寓煙霞。
一圃分三逕,無時不有花。
苔痕留鶴跡,松色在檐牙。
細酌北窗下,逶迤到日斜。
皎皎天心月,影落寒潭水。雖落寒潭水,照人千萬里。
皎皎機上絲,忽落淤泥底。一落淤泥底,河水不可洗。
愿君作明月,晴陰不妨缺。莫作淤泥絲,客子徒傷悲。
人心皎皎莫自欺。
漁笛吹清夜,蘆花深處聞。
岸窮天拍水,山靜月籠云。
蛩哽聲聲切,螢明個個分。
任渠塵外事,城市日紛紜。
高帆且莫張,月色滿離觴。
此夕一何短,去程如許長。
落梅吹怨笛,微雪灑行裝。
去去深山里,因高莫望鄉。
山煙寒日暝,鴟殿與云齊。
松鼠下階走,竹雞當戶啼。
碑荒文字古,僧老語音低。
欲往應無計,斜陽照杖藜。
秦皇有地包沙漠,秦民無地堪托足。
民心咫尺不戴秦,秦令安能到空谷。
商山紫芝青門瓜,武陵洞底栽桃花。
草木不共人逃去,虞妃山赭良堪嗟。
秦皇一世二世歇,秦民萬世桃花月。
漁子相逢五百年,已聞幾度乾坤裂。
靖節先生曾作記,祇云賢者茲避世。
時人浪作神仙傳,空自渺茫涉奇異。
君不見年來禮樂卯金刀,先生歸對廬山高。
所種柴桑五株柳,勝是武陵千樹桃。